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西南印象和勇士情怀

——北京交响乐团2017北大专场音乐会奏响“春之声”

时间:2017-04-24    宣奔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生)    访问量:

  4月23日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古典乐盛事——北京交响乐团“春之声”北大专场音乐会。指挥张艺携手北京交响乐团为讲堂观众带来赵季平的音乐会小品《丝路音乐瞬间》、张千一的管弦乐组曲《云南随想》和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b小调第二交响曲“勇士”,精致的选曲和精巧的演绎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为到场的北大师生带去一个难忘陶醉的春天夜晚。

  上半场音乐会的演奏颇具“一带一路”特色。赵季平的《丝路音乐瞬间》小品四首拉开音乐会的序幕。长期生活在陕西的赵季平先生从祖国大西北壮怀辽阔的大好河山中汲取灵感,由此创作了《丝路音乐瞬间》这一组作品。当晚的演奏中,序曲“钟鼎长安”在铜管和编钟声中震撼开场,灵动的打击乐和绵长的弦乐相继出现,再现了盛唐的恢弘气象。“秦川抒怀”由弦乐引出极具陕西特色的戏曲碗碗腔,并由灵巧的碰铃贯穿,清亮的小号抒发着人们对故乡的无限深情。带有秦腔元素的“汤瓶梦幻”在铮铮的竖琴和悠长的单簧管中把听众带到异域的梦境,展现了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高原狂舞”则由一个高昂的旋律调动所有管乐和弦乐,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少数民族在莽莽天地之间欢歌笑语、手舞足蹈的欢腾景象。

 北京交响乐团2017"春之声"北大专场音乐会

  上半场第二组作品选自张千一的管弦乐组曲《云南随想》,是他多次到云南采风后创作的作品,曲中无处不透露着作曲家对这片红土地深入骨髓的热爱。“蝴蝶泉情歌”由一段轻巧的弦乐四重奏开启,随后弦乐不断加入,演奏绵延不断的长乐句,好似缓缓细流的泉水汇聚成湍湍河流,长而不断,渐行渐远。“尼西的青稞架”曲式自由但带有变奏,由密集的鼓乐引入,带动乐队快速行进直到突然放缓,弦乐继而描绘高原上的“青稞架”这一独特而绚丽的风景线,带领管乐和打击乐在渐强中达到高潮,表达金秋丰收时尼西人的喜悦和欢愉。

  下半场照例是一部交响乐作品,不过今年登上讲堂舞台的作品——b小调第二交响曲“勇士”——在以往并不常演,在讲堂更是首演。这部大气辉煌的作品是新俄罗斯乐派的代表作之一,由“五人强力集团”的鲍罗丁花六年时间完成,是作曲家最重要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在这期间,鲍罗丁还创作了歌剧《伊戈尔王》和《姆拉达》,第二交响曲中许多旋律都与歌剧如出一辙。当晚的演奏中,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在沉郁的弦乐中引入粗犷的第一主题,铜管和鼓乐的加入又增添了一丝凝重;抒情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构成对比,同时引入了贯穿全曲的循环元素,演奏的宏大体量好比文学作品中史诗的开篇。第二乐章是诙谐曲式,作曲家通过两个主要乐思之间的节奏对比来达到幽默效果:第一个乐思节奏严格地在正拍上,第二个乐思则是切分节奏;清亮的小号和激荡的旋律则让第二乐章活力饱满。第三个行板乐章在单簧管和竖琴中平静地展开,乐队行进缓慢而迂回,直到单簧管和竖琴以和开头类似的方式出现,在重复和神秘中结束乐章。第四乐章也是奏鸣曲式,但比第一乐章更为自由;作曲家用二拍子和三拍子写斯拉夫舞曲,在配器上使用钹、三角铁、铃鼓和大鼓,更有一丝土耳其的风味;整个乐章欢快而激昂,好似英雄得胜归朝时的庆贺。

指挥张艺向观众介绍曲目

  指挥张艺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两次返场,为观众加演了俄国作曲家哈恰图良《假面舞会》组曲中的圆舞曲。全曲回环往复,激昂中浸染着诡谲,略少维也纳圆舞曲式的优雅,更多俄罗斯乐派的沉郁。值得一提的是,张艺在下半场开始前特地向观众介绍了鲍罗丁。这位作曲家的本职工作其实是从事化学研究的科学家,第二交响曲的创作历时如此之久也是因为学术研究造成的“分心”。最后张艺说,“希望北大的同学们也能像鲍罗丁一样,既搞化学研究,也懂音乐作曲。”这道出了百周年纪念讲堂通过引入古典音乐和舞台艺术给学业精进的北大人带去崇高美育和心灵滋养的初衷。从新生音乐会到新年音乐会,从“春之声”音乐会到“五•四”交响音乐会,北大师生的精神世界因为有了艺术的存在而更加充实、更加活跃、更加美好。

  编辑:梅笑晗

  摄影:姜南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