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

电影《家庭简史》映后对谈活动在讲堂举行

9月9日晚,大讲堂艺术影院《家庭简史》映后对谈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举行。活动特邀影片导演林见捷、制片人楼莹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戴锦华,就影片幕前幕后的故事展开讨论。

《家庭简史》聚焦于一个中产核心家庭,三人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偶然闯入的少年所打破。电影在借助类型片叙事手法的同时,以手术刀般冷静而克制的语言观察和解剖家庭,探寻沉默之下的情感、欲望与困境。本片先后入围圣丹斯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台北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等多项国际国内奖项的角逐,于9月12日正式在国内院线上映。

在映后对谈中,导演林见捷围绕电影的议题缘起、故事建构、选角考虑、现实意义及电影的国内外接受度等话题与观众进行了全方位的分享与交流。他重点阐释了电影的三重“解剖”——将客观化、陌生化的视觉语言作为独特分析方式;借由富有特色的听觉语言将人物关系与各个人物内心深处的暗涌与张力放大;作为一部根植现实、试图探讨诸多社会议题的作品,影片也希望邀请观众共同参与对影片以及社会的“解剖”。

制片人楼莹主要分享了电影创作过程中的诸多趣事,并谈到本片在创作阶段曾与多位海外艺术家展开跨文化的灵感碰撞与合作。而这一合作模式的核心初衷,是希望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透过这部作品,更直观地看到中国作者电影的独特创作风格与人文表达。

戴锦华教授则分享了自己的观影体验,指出影片以较远的叙事距离与克制的语调处理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家庭伦理故事,通过独具特色的视听语言,发掘了我们的日常本身的“惊悚”,而影片的寓言性也正是其现实主义力量所在。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观众围绕影片内容积极提问,嘉宾们也予以深入而详细的回应。新学期,讲堂将继续致力于发掘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优秀电影作品,通过多元化的展映与交流活动,不断拓展艺术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更多活力。

摄影:尚士博

编辑:张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