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安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票务信息> 活动查找

中国元气  
主办:北京大学会议中心  
时间:2017年6月10日(周六)晚7:00  
演出:周家班  
地点:讲堂多功能厅

(1.2米以下儿童凭票入场)

活动介绍

观众须知

中国元气



节目单

一、门面家伙——梵字调·万年红 主奏乐器:大海笛  
二、迎生    ——庆贺令 主奏乐器:铜喇叭(俗称憨喇叭)  
三、祭祀    ——小开门 主奏乐器:笙和笛
四、喜庆    ——花鼓戏 主奏乐器:把攥子(俗称咔戏)  
五、生生    ——雁落沙滩 主奏乐器:大喇叭群
六、入土    ——清扬 主奏乐器:双管或唢呐
七、辞灵    ——大悲调 主奏乐器:大海喇叭
八、再相逢  ——双管对棚主奏乐器:双管

                          (曲目如有变动,以当日演出为准)



【千年礼乐邦 百年周家班】

  这是迎生送死的音乐——链接人们的三魂七魄,千年如此,从未间断……

  这是一个神奇的家族——男女老少以乐为生,可以好久不见,可以打骂吵闹,只要聚在一起,无谱无乐随意起调,便可默契奏起那撕扯魂魄的乐章,中国传统音乐的血液纯净地流淌在每个人的身体里。

  这是一支古老的血脉传承——文王后裔,穿越千年,历经劫难,代代子孙兴旺,传至今日,数以亿计,其中有一支有文字记载的七世从乐之族,亲系百余众,徒众千余人,人人以乐为生,遍及苏鲁豫皖,成为华东、中原汉民族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活化石和突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在昔日楚汉争雄的古战场,在昨日汩汩流淌的古运河与古汴水、泗水之滨,在广阔无垠的黄淮大平原,在人口密集达一、二亿之众的皖苏鲁豫交汇之地,千年一脉相传一神奇音乐家族——周家班。他们以民间最熟稔亲切的乐器——唢呐为主打乐器,灵活运用各种最具中国风格、乡土气息的民间吹打乐器,每每出现于民众迎生送死、婚丧嫁娶、节庆典礼、庙会祭祀等重要人生节点与场所,以其直抒胸臆、如笑如歌、如泣如诉、撕心裂肺、几近仪式化、制度化的乡土音乐,撕扯摇荡着人们的灵魂,洗涤宣泄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积郁既久的浓浓情绪,令听者为之哭,为之笑,为之颠,为之醉,欲罢不能,久久回味。此纯正地道的民间音乐,孕育于这片古老大地丰厚无尽的历史、文化、民俗的积淀,饱含着汉民族千百年来代代相沿的传统文化、艺术基因,成为华东、中原汉民族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活化石和突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周家班为核心的灵璧菠林喇叭,于2014年成功入选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真正受国家保护的国宝级文化遗产。)



 





  近年来,周家班元气充沛、淋漓酣畅的唢呐演奏已多次亮相中央、省级电视台,出访欧美日韩及台湾等地演出,赢得一片称赞,而他们所掌握的音乐之突出的地域性、乡土性、传统性、完整的体系性等,更是引起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著名国际音乐人瞿小松,著名音乐学家、“原生态”音乐倡导者田青,著名艺术学家、“非遗”学者李心峰,著名音乐教育家谢嘉幸等在内的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2015年周家班受邀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出,被国际音乐家瞿小松老师发现,他惊叹:“周家班是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他引荐“周家班”持续于京城大学巡演,周家班先后受邀走进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艺术殿堂和高等学府,为广大师生现场演奏,由专家解读、研讨,致京城音乐圈蓦然出现“周家班现象”,吸引了更多的人们予以更深入的研讨。

  今天,以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周本鸣为大班主的周家班对这一传统民间唢呐艺术倾心传承,锐意进取。他们不止要像其先辈们那样,让这些嘹亮动情的喇叭奏响皖北乃至整个皖苏鲁豫黄淮大地,他们还要勉力将其像生命一样珍贵的乡土音乐吹响全中国,乃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周家班的喇叭,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音乐,艺道相通,感天地、泣鬼神,赞化育,助人伦,与民众生活相伴,与演奏者生命相随,其元气充沛的生命力定将日益发扬光大。


周家班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

  现在所称的周家班是以中国民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主要成员的中国民间吹打乐班。第四代班主周正玉,8岁习艺,12岁领班,天赋异秉且勤学苦钻,不断将周家班家传绝技突破创新。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技艺出类拔萃,远近闻名,青年时便在皖苏鲁豫一带博得“盖三省”“喇叭王”“金喇叭”“民间乐王”等美誉。解放前后,在以周正玉为代表的家族前辈带领下,周家班传承有绪,盛而不衰,在乡间吹打乐比武对擂中,周家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对手屡战屡胜,鲜少败绩。民间常有“请不到周家班,男不娶女不嫁”的说法。为了将就周家班的档期,嫁娶双方宁可改日子结婚。解放初期,周家班常被县政府请去参加送新兵、交公粮、慰问军属或者修治淮河等水利工程的公益演出。周家班因盛名在外,吸引来众多山东、江苏、皖北一带的唢呐爱好者上门拜师求艺。周正玉所带领的周家班怀抱淳朴之心,对门徒们毫无藏私,倾囊相授,其本人因此被敬称为德艺双馨的“中国管乐大师”“唢呐王”。周正玉晚年回乡继续传授技艺,直至2004年去世。他的一生与唢呐相伴,不抽烟、不喝酒,为人至孝至真,气质淳厚儒雅,谨言慎行,被称为民间的“梅兰芳”……


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鸣

  周家班是一个家族音乐传承体系,每一个家族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构成一个“班”成为班主。所谓“大班主”是指在一定时期,为了引领和推动整个周家班而主动积极作为的人物。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引领周家班,他的儿子——第五代传人周本鸣却以深沉的民族情怀引领着周家班。周本鸣,周正玉的第三子,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他4岁随父学艺,8岁或随班或独自带班接活“上事儿”(日常婚丧嫁娶演出)。父亲对他要求严格,从他9岁起,为了提升他的手艺,除了日常学艺、带班、随班“上事儿”以外,还让他以艰苦的行乞生涯来锤炼手艺,将家族音乐彻底融会贯通。为了让周本鸣接受现代化教育,从1970年开始,周正玉领着10岁的周本鸣,靠卖艺从皖北灵璧菠林村至合肥安徽省艺校参访唢呐艺术大师刘凤鸣老师。父子俩连续三年做这样的修学旅行,使周本鸣得到刘老亲自指点教导,直到1975年被刘凤鸣老师正式录入艺校戏曲音乐科。在其求学期间,全家人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即便如此,他的青年时期,仍是在众多异样的目光中度过。他一度非常绝望,认为自己即便手艺再好,也不过是个没钱没势、被人看不起的“吹喇叭的”。然而这毕竟是他们周家赖以生存、传宗接代的命脉。他忘不了老父亲对自己的期待:“你一个人走出去,周家班就能走出去”。这种原始本能的动力流淌在他的血脉里,驱使他默默承担着家族传承的千钧重担。1978年,周本鸣从安徽艺校毕业。从此以后,三十多年来,无论他身在何方,从事何种职业,成就多少名利,从未间断过出钱出力组织周家班在国内外演出、交流与学习。因为这是祖宗留下的谋生之本——“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他发心吹响振兴民族乡土音乐的号角,让这“迎生送死”的乐章继续响彻中华大地乃至世界……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10:00 - 13:00 下午16: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