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作用有两类,一类娱人耳目,一类震撼心魄。合唱就属于后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一特殊的国之大典上,首次在阅兵式上亮相的由千余人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可谓摄人心魄,他们高唱着抗战经典歌曲,在惊艳人们眼睛、震撼人们耳朵的同时,也在大阅兵历史上添上了重要一笔。雄浑的歌声,传递着珍爱和平的信号;激越的旋律,高奏出一个民族的士气。可以说合唱艺术是声乐的最高形式,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实践,能够使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
合唱艺术的发展之路
合唱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的希腊悲剧中。古希腊悲剧也叫“山羊之歌”,是人们头戴羊角,身披羊皮,扮演成羊人载歌载舞祭奠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古希腊悲剧中就开始有合唱队的运用,但是当时还只是单旋律的齐唱。合唱的另一起源,或者说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基督教圣咏的发展。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代表是格里戈利圣咏,是由罗马教皇格里戈利搜集并整理的,有600多首,纯人声的、无乐器伴奏的、不加变化音和装饰音的单旋律。直到公元9世纪,开始有僧侣音乐家在格里戈利圣咏的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旋律,这种形式被成为“奥尔加农”,成为最初的合唱雏形。到了13世纪初,复调合唱开始兴盛,真正的多声部的合唱艺术开始蓬勃发展。
中国的多声部合唱艺术发展较晚,真正的起源应该是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1840年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基督教也随之传入中国,大量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组建唱诗班,开办音乐学校,进行合唱训练,演唱圣诗和大量的宗教合唱作品。与此同时,中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受到了爱国阶层的重视,他们创办新学堂,开设乐歌课,在中国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集体歌唱。最初的乐歌多采用欧美和日本歌曲的曲调,后来教育家李叔同、沈心工、赵元任等人创作了大批中国的合唱作品,如《春游》《海韵》等,中国的合唱艺术开始萌芽。
合唱艺术的情感表达
音乐是最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合唱是最富有情感的音乐艺术。情感的审美总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中去。人类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得以抒发,不同的合唱作品总是要抒发不同的情感。有震撼人心的《希伯来奴隶合唱》,有优美婉转的《小河淌水》,有欢快活泼的《青春舞曲》,有甜美清澈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还有气势如虹的《黄河大合唱》等等。这种种的情感抒发都会令人们听后有沁人心脾或是酣畅淋漓的快意,它也因此超越一切语言成为全世界共通的交流体。
情感表达往往需要真实的感受和积累作为基础,这种真实从狭义上来说来自于歌词和旋律,从广义上来说则是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歌词作为一种载体是情感的文字化,我们通过歌词的描写来感受到一种意境、一种情怀,从而来实现我们的审美活动。因此我们要借助各种感觉来找到真实的感受。这种真实的感受可以幻化为一种画面感,也具有迁移性。比如我们在聆听《牧歌》的时候,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绘制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上,有羊群、蓝天白云,还有蒙古包和勤劳的蒙古人民一起组成的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生机勃勃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美丽画面。我们的情感也随画面迁移到对蒙古人民的热爱、对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和向往中去。这样在欣赏的时候,会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找到这首歌的生命源泉。
合唱艺术的和谐魅力
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的艺术形式。他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可以是一种较为严格、技巧较丰富的高级声乐艺术,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奏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更是加强集体协作能力极为有效的手段。
很多人认为合唱只要唱得整齐,声音洪亮就是好的合唱。这是欣赏合唱艺术的一个错误观点。唱得整齐只是一个好的合唱的基本要求,但绝不是唯一的。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讲究的是共性、融合性,要避免个性的过于张扬。这里的融合主要是指声音上的融合,唱法上的统一。我们知道,歌唱家可以按音色分为男、女高音歌唱家,男、女中音歌唱家,男低音歌唱家等,合唱的声部也可以按照演唱者音色的不同分为男高音声部、女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四个基本声部。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八个声部、十二个声部,甚至更多声部。合唱和独唱对声音的要求是不同的,独唱讲究的是个性,要演唱者突出自己的声音个性,发挥自己的特色,而合唱则相反,是要淡化个性而突出共性,避免某个人的声音过于响亮或者尖锐,整个声部的音色要统一、圆润、融合。在合唱的发声方法上,遵循西方美声发声方法的原则,要求声音要竖、位置要高、气息要深。通过这种方法来掩盖个人声音的个性,使之统一协调。合唱的音色不是单一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对声音的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味地突出自己、张扬个性的合唱不是好的合唱。
“即使是一片树叶,也能倾倒一个季节,而无数片树叶伴着优美的旋律漫天飞舞的时候,将倾倒整个世界。”这就是合唱的魅力。
合唱艺术的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是人类的一项本能的艺术审美活动。音乐艺术的实践要通过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过程才能完成。同一首作品,经不同的演奏家、演奏团体演奏,不同的指挥家解释,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面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而欣赏者们,由于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等的不同,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有所区别,其联想、理解也不相同。听了一首合唱作品后,有的说得出许多感受,而有的人什么也说不出来。这除了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差异外,还有一个欣赏方法的问题。
那么,怎样欣赏合唱音乐呢?第一,首先要对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一个估计,有针对性地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特征的欣赏曲目,逐步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第二,了解合唱的标题、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简况和特点,能为逐步熟悉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引导我们准确理解作品的艺术内容的重要途径。第三,细心地倾听音乐,细致地体会音乐。倾听是关键的、最根本的欣赏实践。要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其风格特征、思想内容、体裁形式,倾听音乐作品的发展变化,从整体结构及音乐主题的变化发展来把握音乐形象,感受作品的深刻感情。第四,积极地展开想象和联想。但音乐表现不可能像文学、戏剧、绘画那么具体,只能通过感情的发展变化来体现,欣赏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把特定的情节内容联系起来。还有许多无标题音乐作品,则需要从作品表现的感情中,发挥自由想象的作用,体会其内容。第五,学习和了解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其表现手段。从作曲家在作品中对这些要素和手段的运用情况来欣赏音乐,获得艺术享受。
合唱音乐会是最具“真实而震撼”的音乐享受,在音乐会中,平静从容的去感受音乐本身,捕获那些足以震撼、感动我们的音乐情感和故事,从统一和谐的音部中聆听“高、美、 净”,或细腻、或磅礴、或清净、或唯美,让心跳的节奏跟着音乐走,走进无限想象的多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