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以下简称“讲堂”)室内合唱团在讲堂运行15年之际诞生,是讲堂自主组建的一支合唱爱好者团体。12月27日,合唱团举行了“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一)”首演,取得了圆满成功。依托北大校园文化艺术中心,讲堂室内合唱团的成立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强烈反响,也吸引了专业团体的关注。作为北京大学的重要文化阵地,有着“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之称的讲堂自主成立并运行一支专业演出团体,对于讲堂甚至于百年北大可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搭建推广合唱艺术平台”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这段再来一遍,要融入作者哀伤的情感,像这样……”走进百周年纪念讲堂排练室,就听到阵阵悠扬的歌声,指挥家蓬勃教授正细致地为团员做示范和纠正。这是合唱团每周进行的例行排练。讲堂室内合唱团是一只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严格考核形成的团体,并吸收了原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部分骨干团员。他们中有在校学生,有工作多年的白领,也有已退休的合唱爱好者,都有着较为专业的合唱基础和丰富的演出经验,对合唱艺术执着的追求让他们聚集在讲堂这个实现歌唱梦想的舞台。
美育传统在北大渊源已久,自校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来,北大成为全国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对中国艺术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讲堂作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始终坚持以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为己任,每年自主引进各类高品质演出近两百场,极大丰富了北大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累了多年的的组织策划演出经验。与此同时,讲堂致力于打造自身品牌,实施以艺术教育普及,配合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滴灌工程”,不断推出适应校园文化和师生需求的优秀项目。
随着校园文化和师生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一流艺术中心的目标下,讲堂对演出品质和作品内涵有着更进一步的要求,希望以更高水准的策划和更为丰富的节目为观众带来更佳的艺术享受,拓宽师生欣赏视野,凸显文化育人作用。合唱艺术是高雅音乐王国中的一朵格外引人注目的艺术奇葩。她历史悠久、异彩纷呈,表现手段丰富、音乐风格多样、讲求和谐均衡,并具有规模可大可小、技巧可繁可简、伴奏可有可无的突出适应能力,是一种适于大众参与、凝聚大众心灵、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普及形式。致力于为广大师生观众打造欣赏合唱艺术的平台,发挥沟通校园内外艺术交流的重要纽带作用,经过悉心的准备和认真筹划,2015年,讲堂自主发起并组建了室内合唱团这支专业演出团体,邀请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蓬勃教授担任常任指挥。这样一支驻院团体的成立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例,是讲堂运行15年来的重要成果,综合展示了讲堂的艺术品位和策划能力,是在中国最高学府发扬美育传统、推广合唱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在打造“高雅艺术的殿堂”和“素质教育的课堂”工作中的一次重要实践。
“用合唱来讲述音乐的故事”
讲堂室内合唱团有着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系统的排练、演出计划。演唱的曲目荟萃中西、非常广泛,既有西方古典合唱曲目、欧美流行音乐作品、爵士歌曲和西方民谣,也包括中国民歌、华语流行歌曲、近现代中国合唱新作等。2015年12月27日,讲堂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在蓬勃教授的带领下,合唱团用深情的演绎、默契的配合为观众带来“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一)”首次公演。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一部分,人声是作为合唱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合唱艺术蕴含着演唱者深厚的情感思想,是所有声乐表演形式中多声化程度最高、最讲求相互配合和内在默契的集体项目,音乐表现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堪称表现力最强的声乐艺术,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艺术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为了普及艺术知识,展现音乐之美,合唱团首场音乐会定名为“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以时间为轴,精选了西方及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的经典曲目,展现了合唱艺术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合唱艺术在西方已走过千年,从返璞归真的无歌词无伴奏的旋律,到多种风格的小合唱,合唱团团员们在演出中或用声音模拟乐器,展示爵士曲风;或在缓缓的音符中流露深情;或在多彩的和声中再现节日气氛。其中,由印度诗人泰戈尔作词的《My Song》令人印象格外深刻,女高音领唱音色明亮,圆润流畅,台上的每个人沉浸在旋律中,台下的每个人则陶醉在深情的合唱演绎中。“用合唱表现通俗音乐”的部分,琴声、人声交错有致,旋律更加平易动人,直入人心。合唱团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真诚的演绎得到了现场师生观众的认可。曲目之间,蓬勃教授讲演结合,生动地向观众介绍了合唱文化和乐理知识,讲述每首曲目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不仅欣赏到纯粹的合唱艺术,更能感受到合唱悠久的文化与发展历程。
6月5日,讲堂室内合唱团“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二)”音乐会即将在讲堂多功能厅举行。作为首场演出的延续,本次曲目的选择编排不拘泥于年代顺序,将中西合唱的经典作品按照不同风格和专题分组呈现。既有西方合唱作品《The Seal Lullaby》《My Heart Will Go On》,也有充满民族风情的《瑶山夜歌》《阿里郎》;徐志摩诗作合唱曲《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诗词婉转轻柔,旋律隽永浓郁;流行音乐和近代合唱名作中则选取了《生死不离》《大江东去》等为人耳熟能详的曲目。既是对首场演出中对合唱发展历程的延续,也是多种风格名作的演绎。希望进一步为广大师生观众展现合唱的精髓与魅力,使师生观众在讲堂能够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收获知识。
“既站舞台又站讲台的教师”——专访合唱团常任指挥蓬勃
“我是一名既站舞台又站讲台的教师”——蓬勃这样评价自己。在成立讲堂室内合唱团之前,蓬勃教授已在讲堂担任过六场演出的指挥,深情的指挥风格和娓娓道来的讲述,拉近了他与观众的距离,讲演结合、普及知识的形式也获得了良好反响。
谈起与北大的缘分,蓬勃感慨万千。1994、1995年间,他开始指挥北大教师合唱团,共指挥了8年。这八年每周一次的排练让他结识了不少北大的老师、朋友。其中不少成为了他的知交好友。除此之外,北大观众的欣赏水平也是他极为赞赏的。艺术有共通性,观众的理解能够促进艺术的进步,观众的共鸣使表演者更有成就感。
“合唱艺术博大精深,中国合唱也有着百年的历史 ,中国的合唱艺术应该博采众长,走向更加人性化的发展道路。”蓬勃教授希望通过努力向大众特别是国家的栋梁——广大青年学子得到艺术的滋养。正是这样,讲堂成立合唱团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共同的理念与追求让双方达成了一致的目标。北大在中国高等学府中是有着重要的意义,1917年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提出大学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提倡“五育”并举,艺术教育。谈到讲堂室内合唱团的发展,蓬勃希望在北大的人文氛围中,合唱团应该坚持学术性与艺术性,为北大的学生提供最好的素质教育资源。蓬勃希望努力将讲堂室内合唱团在高校中做出一面旗帜,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和观众的合唱欣赏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群众歌咏”向合唱艺术的回归。
对于讲堂室内合唱团这样一个初生的合唱团体,经过半年来的训练,蓬勃认为舞台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这次演出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会为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合唱演出。”除专场演出外,讲堂室内合唱团未来还会继续推出各种音乐讲座、沙龙,为合唱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新生团体,合唱团的运行可以说完全靠讲堂进扶持。蓬勃教授也不计个人报酬,全身心投入和付出。他说,自己就是一名既站舞台又站讲台的教师,有着广大教师一样的甘于清贫和奉献的情怀。多年前的学生发来的一段视频让蓬老师激动不已,能与自己优秀的学生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过一段陪伴的经历,再多的付出回头看看也是值得的。他感谢讲堂提供的舞台,使他可以有一片坚持艺术实践的土壤。他希望陪伴和见证讲堂室内合唱团的成长,希望不断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壮大,希望更多的人接触合唱,喜欢合唱,用合唱来陶冶情操,丰富人生。
在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下,讲堂室内合唱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团员们信心十足,希望在排练与演出中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准,为合唱团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讲堂也将持续秉持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宗旨,发挥室内合唱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弘扬高雅艺术,共创一流大学贡献力量。2016年6月5日,“音乐那点事,用合唱来讲述(二)”,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杨晓雨
团长寄语
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的成立是讲堂遵循剧场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从自主策划精品演出,走向创建常驻演出团体并独立制作演出项目的新阶段,是讲堂在北京大学创建一流大学进程中的重要实践。合唱团自成立以来,秉承讲堂“弘扬高雅艺术、服务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的宗旨,在常任指挥蓬勃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合唱团成员们也积极努力,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力争在演出中获得观众的认可,将合唱团打造成为讲堂又一品牌项目。讲堂也将尽力为团员搭建良好的平台,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员的归属感。
合唱团虽然年轻,但创建伊始便引起了强烈反响,首场演出更得到了校园内外高度关注。几个月来,团员们在专业的指导下,积极努力,个人能力和合唱水平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希望合唱团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唱响北大,走向世界。讲堂也将为合唱团的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为团员提供专业培训、演出,和与国内一流院团合作的机会,不断提高合唱团的专业水平,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将这一品牌在北大得以巩固和不断提升,为繁荣校园文化和服务素质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刘寿安,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合唱团团长,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百周年纪念讲堂管理部主任,副研究员。
常任指挥
蓬勃,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群众合唱委员会主任、《合唱艺术》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合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社区音乐教育中心专家委员;教育部“西部教师国家培养计划”培训专家、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中心专家委员;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并兼任国家开放大学主讲教师和华北电力大学客座教授。蓬勃师从著名合唱指挥家聂中明先生,后在著名作曲家瞿希贤的关怀下得到了合唱指挥大师严良堃先生的悉心指导。他的艺术风格热情、细腻,尤其擅长表现抒情性的音乐作品。
艺术指导
尤泓斐,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委员。曾在16部中外歌剧中饰演女主角,如《茶花女》《艺术家的生涯》《游吟诗人》《杜十娘》《货郎与小姐》《再别康桥》《白毛女》等,特别是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饰演的白毛女,被称为新中国“第四代喜儿”。
助理指挥
王铮,首都师范大学合唱指挥硕士,师从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蓬勃教授。12岁开始便跟随老一代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徐新教授学习指挥法。15岁考入大学,跟随作曲家施万春教授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大学毕业后,他曾任教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担任合唱指挥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在蓬勃教授的悉心教导下,王铮排练的音乐风格广泛,包括我国的经典合唱曲目、民歌改编曲目、近年创作作品以及外国的Jazz、Samba、流行乐等。
副团长
刘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业务主管。毕业于德国不莱梅艺术大学,单簧管专业,艺术硕士学位。国内极少兼长法式和德式两种单簧管演奏者。曾任Gütersloh室内爱乐乐团客座单簧管首席、不莱梅艺术大学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曾为Wernigerode室内爱乐乐团及德国西北古典爱乐乐团成员。
李尧,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副团长,男中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壳牌(中国)项目和技术有限公司法律顾问。曾获得北京市一级声乐特长生资格,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学生艺术团团长、北京音乐家协会爱乐合唱团团长,带领合唱团先后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国际合唱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等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曾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等音乐厅举行过多场合唱专场音乐会。
团员故事
2008年9月,闷热的北京,辗转几次的地铁、公交,终于到了这个要学习生活四年的地方——华北电力大学。
9月的北京, 干燥的天气,给我带来红红的青春痘,办完报道手续,整理完宿舍,和老妈在这个陌生的校园里走走转转。路边,一些社团已经在招新。啊,社团,大学生活最令人期待的部分,我该选哪个呢?心里嘀咕着,走到了操场路的边上。
“同学,艺术团招新,了解一下吧。”扭头一看,两张有些破旧的课桌,一个光头,有些奇怪的学长,桌上的A4纸歪歪斜斜的写着一些名字和电话。“你不是弹钢琴嘛,要不去这个吧。”老妈推了推我。“工科大学的艺术团?不是吧,光从这个自称是艺术团长,但毫无艺术气质的学长身上,我就觉得这个艺术团不靠谱了。”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准备离开。“同学,咱们学校今年50周年校庆,现在加入艺术团,可以在50周年校庆上在国家体育馆演出。”这位团长一边说着,一边冲准备离开的我狡黠一笑。
“邓娅,电话134010xxxxx,好嘞,等面试通知吧。”写完名字电话,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哎,我果然还是太不经世事,经不住诱惑了。
二
看完组织的残奥会篮球比赛回到学校,已经快8点,距离艺术团面试开始已经过了快一小时了。“不会取消面试资格了吧,算了,反正也不是那么想去,要不别去了。”突然想起室友说今天她也要去艺术团面试,于是问道:“乐桃,你今天去面试啥呀。”“合唱团。”“啊?合唱团?”“对啊,我就想参加这个,以前唱过,挺喜欢的。”“哦……我要去面试曲艺团,一会一起去吧。”
合唱,多年未曾听到的词汇,唯一的印象是小学时老妈单位排演的节目——红色娘子军,一群人气势汹汹的大合唱,把我是吓得够呛,这种社团,有啥意思?
教三楼,A109,艺术团的排练室,今天的面试地点,推开门,里面坐满了来参加面试的人,出乎意料,原本以为会很冷清。
很快,就轮到我了,高考结束至今,已经一个多月没碰过钢琴,坐下来,很快弹了一段毫无感情投入的考级曲目,便匆匆离开。“估计面试通不过吧。”我想。
三
手机响起悦耳的铃声,是短信,陌生的号码。
“恭喜你加入曲艺团。”
心中有些窃喜,不管之前有多不在乎,通过了面试还是很开心。来到大学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入了艺术团,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晚上,在去教三自习的路上接到曲艺团团长的电话,“今晚你有空吗?合唱团那边需要一位钢伴,那天面试看你弹得还行,想让你去试试。”
怎么又是合唱团,我可不可以不去啊。“没问题,团长,我没事,可以去。”那一刻,我有些埋怨自己没有说不的勇气。
四
又来到教三A109,一位我毫无印象,但似乎认得我兄长走过来,说:“你来了,过来视奏一下吧。”“哦,好。”坐到钢琴前,看了看放在上面的谱子——As long as I have music。看着挺简单,很快,我就弹完了前奏,心想:“这也是合唱的曲子吗?和我想象的有点不太一样,挺好听的。”
“行,不错,后天晚上9点,你也来参加排练吧。”“哦,好。"莫名其妙的来了,莫名其妙的视奏,莫名奇妙的就加入了合唱团,一切发生的太快,没留下什么印象,除了那一段旋律。
后来,我知道这首曲子还有个名字,叫小mu,后来,我知道这是华电合唱团,蓝色动力的魂歌,是所有喜爱音乐的人的心声——只要我拥有音乐。
五
排练当天的中午,我来到109,想看看能不能先练练琴,始终一段时间没碰琴,既然加入了,可别拖了大家的后腿。
在门口,碰到了两人,都是合唱团的,其中一个那么巧,还是合唱团团长,于是我问道:“学长,我是新来的钢琴伴奏,能先去排练室练练琴吗?”“行啊,109的钥匙给你,想练就直接来吧。”接过团长递来的钥匙,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原本以为上了大学基本就没有机会接触钢琴,现在却有了109的钥匙,可以随时练琴,人生啊,总是充满了未知惊喜,加入合唱团也许也不是什么坏事吧。
六
晚上准时来到109,今天是骨干团的排练,只有20多人,远不如第一次来感觉热闹。没一会,走进一个胖胖的,看着很和蔼的老头儿,旁边的学长告诉我,这是合唱团的指挥,蓬老师。笑眯眯的老师,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唱歌,而是练声。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原来唱歌之前还要先练声,原来唱歌要用气息,原来合唱的合,不是大家一起唱的意思。
练声结束,开始今天的排练,两首歌——Can you hear me,Autumn leaves。前奏响起,我看着大家的脸变得神采奕奕,甚至可以说有些表情夸张。蓬老师挥起手, 歌声响起,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刻的感受,手臂上全是鸡皮疙瘩,头皮发麻,原来,这就是合唱呀,原来,合唱如此美妙。那时候我知道,我会在这个团一直待下去。
七
在华电四年,在蓝色动力合唱团也快四年,从第一次排练到最后一次排练,我从未缺席,从未迟到,想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似乎做了件挺厉害的事儿。合唱不仅给我带来了艺术的陶冶,视野的开拓,更给我带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甜蜜的爱情。
写着这段话时,当初给我3A109钥匙的团长正坐在我的对面,津津有味地看着足球比赛。现在,我已不再叫他团长,而是王先生;我们早已不在蓝色动力,但是我们的合唱并没有停止,每周六我们依然会准时向蓬老师讨教学习,而这个集体里仍有不少当初蓝动的伙伴,更有同样热爱音乐的新伙伴。
想起和王先生分享过的一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于我而言,那个闷热的下午,在操场路边,当我在那张A4纸上写下名字的那一刻,命运的巨变就发生了吧。
文/邓娅 讲堂室内合唱团 钢琴伴奏、女中音
“合唱,我和你没完!”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那是重庆夏天的傍晚,小镇上六点整的广播从来都是那么准时,提醒着放学的我该上山回家了。
半小时的山路,林木夹道生长,兰竹为多,不时还有溪流,迎着我和歌声进入山的深处。等待我的是爷爷奶奶的一番絮叨以及喷香的饭菜。爷爷长在农村,跟他父亲一样都是共产党员。后来他来到这个煤矿小镇上工作、定居,直到退休。饭后高兴,他总爱唱一段,“适才啊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那高亢有力的声音伴随着我的童年,让我不能忘怀。
这歌声便算是我的家庭音乐教育。
小学六年只有前三年有音乐课,大多练唱咪咪咪嘛嘛嘛。用简谱学会了“起来,不愿做努力的人们……”和”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等几首歌,但并不会视唱。初中音乐课的主旋律是上自习,年轻的音乐老师教过几首流行歌,偶尔弹唱表演一下,倒是让少男少女女追捧羡慕。高中一门子心思奔高考去,就没有音乐课一说了。
——这算是我大学前的学校音乐教育。
从初中开始,网络、MP3和KTV都流行起来,唱歌变成一种娱乐社交方式,KTV从城市蔓延到乡镇。同学生日、节日假期,几乎都会去KTV。大家开始有意识的听流行歌、练唱,然后K歌。
——这算是社会对我的早期音乐教育。
经历两次高考,来到做梦都没想过的北大,有幸参加每年一度的一•二九新生合唱比赛,让我首次接触到合唱。临时召集的大一新生中没几个会识谱,我当然也不识,但可能因为模仿快,敢出声,指挥便让我这个菜鸟当了领唱之一。另外一个男领唱是山西人,以前练过民歌,声音特别亮;而女领唱就更不用说了,是北大学生合唱团的高年资团员,跟撒贝宁既是校友,又是团友,让我羡慕不已。经过指挥的“特训”,我还真上台演出了,名次也还可以。最意外的是,我们的《大中国》节目(仨领唱+俩书法)被邀请去参加当年的校园元旦晚会。再登讲堂,还上校报,像做梦一样。
舞台是个有魔力的地方,只要你去过,你就还想去。之后,尝试参加了北大和北医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可惜皆铩羽而归。至此也就打消了重返舞台的念头,安静地当个观众,把唱歌当个爱好与社交工具作罢。不想,毕业前一年,好基友分享给我一个免费乐理公开课的信息。当时,正愁毕业去向,不如去调解一下心情。这一去,就算正式踏入合唱音乐的大门并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系统学习五线谱、视唱练耳与和声学等等。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张洁指挥和北大文艺复兴学者合唱团,为我补音乐课,也算为中国的音乐教育补课。
在文艺复兴合唱团期间我参加了多次颇具意义的演出,如中国首个罕见病音乐剧《萤火虫》公益演出、由李建复发起的国贸快闪和中国合唱音乐节;还认识了不少中外合唱界的大人物和大团体,如吴玲芬教授、蓬勃教授和Eric Whitacre;Harmonia合唱团、台北爱乐合唱团、武大人文爱乐合唱团、King’s Singers、Pentatonix等等。很遗憾我最后离开了文艺复兴,但我祝福它。
工作后,来到了蓬勃老师的团,继续我的音乐学习与合唱之路。我热爱音乐,热爱合唱。我愿坚持,将合唱融入自己的生活,从合唱中学习表达,借合唱了解他人,用合唱传递共鸣。
附两个奇特的梦:
梦1:皓月繁星之下,高山流水之间,飘荡出我自己唱出的一段美妙音乐。(可惜醒来之后把旋律给忘了)
梦2:听到由我一个人唱出的多声部和声。
梦1说明我有多么希望唱好,唱得动听;梦2说明我被合唱洗脑洗得多彻底。
文/石德君 讲堂室内合唱团 男高音
2006年秋天,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因为自小对音乐、对唱歌的热爱,我加入了大学合唱团。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找个地方开开心心的唱歌,尽管那时候我对合唱了解并不深。加入合唱团是我第一次接触合唱艺术,从那一刻起,我与合唱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合唱团是我大学加入的第一个学生团体,也是唯一一个。当时的合唱团只成立了一年多,作为一个理工科学校的学生社团,我们没有专业的声乐特长生,没有一个专业的指挥老师排练,只是一帮热爱歌唱的同学们在一起的自娱自乐。也许也是机缘巧合,我的第一次排练恰巧是蓬勃老师来团的第一天。蓬老师一点一点的从练声开始,教导我们这帮理工科学生如何更好地歌唱,更好地表达音乐里的情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感觉真的好比一位大师正在教一帮小学生上音乐课一样。我记得当时我们一周两次排练,每周三的排练由于上课的原因,只能放到晚上9点下课后才开始,每次排练结束基本都得晚上11点半左右,蓬老师当时还开玩笑说,咱们合唱团应该是全国排练最晚的合唱团了。但也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排练让我们慢慢地了解合唱,认知合唱,爱上合唱。我和团里的每一个人都一样,几乎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这个团体上,最后我们也经历了许多比赛,拿到了许多荣誉,也诞生了“蓝色动力合唱团”这么一个让整个学校都为之骄傲的品牌。
大学毕业后,虽然工作十分忙碌,然而这个热爱的心却从来都没有变过,也一直想找个机会能够继续唱下去。得知蓬老师的音协合唱团正在招新,我便毅然决然地加入合唱团追随蓬老师。不同于大学时候,在这里大家平时都有各自的工作,非常忙碌,排练都是来去匆匆,但不变的依旧是大家对合唱的热爱。不管是还在学校读书的青涩少年,还是年过古稀的长者,不管你以前从没有学过合唱,还是唱了几十年合唱的资深前辈,只要大家坐在一起歌唱,就能发出动人的旋律,让人陶醉其中,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吧!音乐让人与人交流变得纯粹和简单,在这里我也结实了许多好朋友,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歌唱演员,却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不图名利,相信他们以后也会是我一辈子的朋友。
如今的我将合唱当作每个星期忙碌工作的调味剂。不追求光彩绚丽的舞台,或是万众瞩目的聚光灯,只追求能够在每周六的上午放下一切手头的事儿,静静享受两小时无忧无虑歌唱的开心时光。对音乐的初心永远不变,不管是当初在校园,还是如今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相信以后也不会改变。这就是我和合唱,和音乐的故事,简单而纯粹,我相信所有来到这里唱歌的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都会被音乐本身深深地打动,让我们一起歌唱吧!
文/王炜 讲堂室内合唱团 男高音
美好的歌声中,我们相约今夜
——送给合唱团每一位兄弟姐妹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能够与你们一同成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的一员,我真的很荣幸!今晚,是我们第二次公开亮相。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将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沐浴着徐徐的春风,在暖暖的夕阳光下,我们走进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今晚,我们将助合唱团助理指挥王铮一臂之力,完成再别康桥——王铮指挥硕士毕业音乐会。
当会场安静下来,悠扬婉转的旋律响起……我们的心,便乘上了歌声的翅膀,开始在音乐厅回旋……音乐会上,王铮全场脱谱,激情演绎、挥洒自如,将自身对合唱作品的理解通过“共情”的方式充分地运用到每一个指挥手势当中,将音乐的转承起合清晰地传达我们每一个人。我相信他自己在课下一定下了很大功夫。我也相信,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也在被王铮的勤勉和忘我感染着……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每个人也都全情投入,指挥与合唱队之浑然一体,感动着我们自己,并把心中的情感融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把音乐送到观众的心里……台上台下浓浓的情感共鸣,让人为之振奋,为之震撼!
当王铮走向观众,一句“其实准备的挺好”逗得全场哄堂大笑,笑声中,我看到了他手里握着的台词小纸条儿,我并不确切地知道那上面写了什么,但是那已经不重要……当听到他深情表达对导师多年来悉心教导的感激之时,我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深深打动了我。随后,他带领我们唱起《飞来的花瓣》,把学生对老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用歌声诠释得淋漓尽致,我几乎是盯着蓬勃老师和齐老师唱完了整首歌曲,眼泪一直在眼眶里转,我感觉自己完全沉浸在那种浓浓的师生情谊中。而我们的真挚,也将全场观众的心绪推向了高潮!
今晚王铮说,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为了帮助他筹备音乐会放弃了很多个人的时间。我听了非常感动,我觉得合唱团里每一位兄弟姐妹都有一颗热情而善良的心:今天有的老师带病坚持演出,有的团员因前一阶段时间工作繁忙没能参加排练却赶场来支持小合唱。尤其是李尧,在碰巧儿子周岁生日这一天,选择来参加彩排和演出……当我把鲜花递给李尧,本是向这位年轻的父亲致以敬意,却意外营造了解析“最亮”含义的氛围,全场第二次爆笑在感动之中……真的,能够和大家聚在一起唱歌,我很幸福!
今晚,蓬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彩排、演出中的不足,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敢于面对自己不足的团队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更大踏步地前行!蓬老师也对我们提出了充分肯定和殷切的期望,鼓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勤于排练,多多磨合,不断进步,努力成为一流的合唱团。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一起努力创造我们共同的音乐梦想!
就像我在音乐会结束时说的那样,我真的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感动、感怀又充满感恩的夜晚…… 音乐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真心地祝愿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能演绎出更加美好的音乐,也真心地希望每一次排练、每一场演出都成为我们一生中最温暖的记忆!
文/单萍 讲堂室内合唱团 女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