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6年第1期> 目录> ·志愿者园地

*  江川无声贺一堂青春华彩——记讲堂志愿者陶江川、张贺

按:陶江川,2008级物理学院本科生、2012级博士研究生。于2009年加入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志愿者团队,担任过宣传部部长、志愿者组长等职务。现为场务组志愿者。

  张贺,2008级物理学院本科生、2012级博士研究生。于2011年加入志愿者团队,现为场务组组长。

  七年前,他们考入北大物理学院,是初到此间的翩翩少年,也是尚在寻觅方向的新生;

  五年前,他们先后加入了讲堂志愿者的大家庭,从此既是同窗,也是同袍;

  三年前,他们毕业后保送直博研究生,成为室友之前,早已是挚友;

  而如今,他们仍然活跃在讲堂的服务岗位,是资深志愿者,更是团队里名不虚传的“大师兄”。

  也许是因为在讲堂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太久,在梳理起自己与大房子间的点滴时,陶江川与张贺一时间都有些无从说起的感觉。对他们来说,参与讲堂的志愿工作已经成为自己校园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匆匆数年转眼间

  初见陶江川,只觉沉稳而内敛,可是一说起与讲堂的故事,他立即难掩欣喜,侃侃而谈。爱好摄影的他是团队的影像记录者,在每次活动中都会为大家保留下精彩的照片。如今他已经在讲堂服务了六年,曾经担任宣传部长、场务组长,现在仍然担任场务志愿者,在繁忙的课业和工作中积极寻找机会上岗。

  相反,张贺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开朗阳光,但讲起自己在讲堂的工作,却又立刻严肃、认真起来。在加入讲堂志愿者协会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从组员到组长,他一直活跃在志愿服务的最前线。在讲堂的服务工作与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奉献,是一再被他们提起和强调的关键词。认真、严格、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志愿者们给师生、观众们留下的一贯印象。对于志愿者来说,讲堂这座“大房子”就是一个家,正如陶江川所言,“这里是你的家,所以你愿意为自己的家做任何事”。

  对于工作内容,张贺与陶江川如数家珍。作为家的主人,志愿者们要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各项服务,比如引导入场、提供相关信息、沟通台前幕后、为残障人士提供特殊服务等等,甚至有时候需要帮忙照看家长暂时不在身边的小朋友,组织秩序。

  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到讲堂志愿者不仅要为观众提供服务,也要及时制止观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例如,一次演出张贺与陶江川同时上岗,一名后排观众不顾志愿者劝阻,执意要在演出过程中换到前排空余座位。为维护正常的演出观赏秩序,陶江川当即蹲在过道上拦住了这名观众。之后,张贺又代替他继续蹲守在这名观众身边。“蹲下来之后发现还真是挺累的呢!”张贺笑言。

  也同欢乐也同愁

  尽管上岗服务会很辛苦,岗下的培训也非常严格、规范,但是志愿者们是快乐而幸福的。陶江川说,志愿者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岗上好战友,岗下好朋友”,大家聊的不仅是工作规范、经验,也会聊人生、理想,分享学习生活的点滴心得。

  “现在有了微信真的很方便,过去大家在上完岗之后,如果还想聚在一起继续聊聊,打电话、发短信都不方便。只好聚在楼下聊,有时候甚至能在冬天的夜里聊个通宵。”陶江川感慨地回忆起这个小小的细节。

  张贺也说,每次上岗完之后的聚餐中,无论大家聊什么,最后一定会聊到是讲堂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或许对于这些依然坚守在讲堂、志愿奉献的志愿者们来说,讲堂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共同的志愿服务精神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彼此间的关怀与友爱使得大家互相之间更如亲人一般,这份坦诚热烈的情谊甚至一直延续到毕业之后,乃至五湖四海。与他们同期加入的很多志愿者们,即使在离校之后,依然关心着讲堂的发展与工作。而志愿服务的发展与规范也正是在几代志愿者之间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成熟与完善。

  当问起最喜欢讲堂什么的时候,陶江川与张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讲堂的伙伴们。如果要问究竟是何原因将这些志愿者们凝聚在了这里,或许这份在青春奉献中炙热燃烧的美好感情,是最有力的答案。也正是因为热爱,才会更加投入。张贺说,“即使现在连续带八个小时新人,从下午一直工作到晚上,仍然会很兴奋。”这份努力与勤奋,以及随之而来的幸福感,大概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是最快乐与珍贵的体验。

  春华秋实有所获

  关于参加讲堂的志愿服务工作带来的成长,陶江川和张贺认为最直接的就是在讲堂这个高雅艺术的殿堂,能够感受到了欣赏艺术时的仪式感和秩序感,这一点恐怕是没有直接参与到演出各项环节管理的观众们难以体会的。有时候因为上岗工作的关系,可能会有诸如“看了快十场《天鹅湖》”的经历,但这无疑也是一种更为直接、强烈的艺术熏陶过程。

  二人调侃道,或许是因为学习物理专业的关系,在没有加入讲堂之前,自己对艺术领域的知识比较陌生,甚至是在生活中也“比较宅”。但是在亲身参与到讲堂志愿服务的工作之后,由于必须要与观众进行有效交流,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自己的仪态、用语等诸多细节,在沟通能力和执行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陶江川觉得自己从腼腆变得外向了,也更愿意去尝试更多的事情。而张贺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自信,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去管理实践。不仅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他们也都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通过与朋友们的交流进而收获了更广阔的世界。

  光阴荏苒,转眼而过。从当初的翩翩少年,到如今经验丰富的大师兄。回首过去,陶江川和张贺不约而同地感叹到,如果当时再早一点加入讲堂就好了。“堂龄这么多年,要对讲堂说我爱你,都不能用语言表达。”陶江川略显伤感地说。

  对于张贺来说也是一样,对讲堂的爱与在讲堂收获到的温暖一样深刻,他说,“希望讲堂还会一直在,有些东西一直不变,能够留住一些东西”。虽然再见,总有一天,离别在所难免。但即便数年后各自天涯远,只要讲堂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一直在,就能依旧带着如歌的祝福继续向前。


作者:葛格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