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曾笑盈
雅典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和民主的发源地,对欧洲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悠长的历史与多元文化的交融,给雅典遗留了诸多历史遗迹和艺术珍品。作为全希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无疑是瞻仰古希腊辉煌文明的不二之选。
雅典民族身份重建的象征
1821年,希腊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开始迈向独立。这场经历了8余年的战争最终以希腊自治而结束。1834年,雅典被设为希腊的首都。自1837年起,来自于国内各个不同地区的考古发现物,都被集中到了雅典并被安放进入一些历史建筑物中。古老的历史建筑变成了各种藏品的临时住所,如阿哥拉得特塞翁、中央考古博物馆、阿德里亚诺图书馆和风之塔等,这些藏品也成为现在博物馆最早的藏品。同年,考古协会(国家控制下的私人机构,进行挖掘、收集、分析文物及主编相关出版物等工作)建立。随后的数十年,考古协会发起一系列发掘活动,再加上诸多艺术人士踊跃捐赠个人藏品的行为,原有的历史建筑便不足以容纳和展示这些藏品了。
1866年,修建新博物馆的土地及资金在几位挑头人的领导下准备完毕。新工程开始于1874年,完工于1889年。在建筑师路德维希·朗格的指导下,新的博物馆成为了这个城市里为数众多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物群的一员。当时,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希腊唯一一个与文物保管及修复有关的研究机构,于是诸多在其他地区发现的珍贵文物被运输到那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被迫中断,各种文物也被包装和埋藏起来。战后,尽管国家尚未走出战争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形势的阴霾,但是政府仍将博物馆的重新布置与开放视为首要目标之一。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的建立与完善跨越了19、20两个世纪,对于希腊在结束数个世纪的从属地位之后重建民族身份,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
全景呈现希腊艺术的发展与轮回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几乎囊括希腊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流变:迈锡尼文明、锡拉文明、古希腊雕塑原作和神庙的重要构件、陶罐艺术、马其顿王国金饰和希腊化时期的埃及文物。每个主题本身的藏品足以代表其文化背景,单独成馆;主题之间又以希腊文明的发展为纽带,展现了希腊文明的历史源流。
迈锡尼文明发源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学界认为,其与所谓的“古希腊文明”的承接最为紧密。一楼中轴线展区的主题便是迈锡尼文明。如今的迈锡尼遗址虽然也建有博物馆,但是重量级的馆藏都在雅典国家博物馆中,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阿伽门农面具”等金饰和王宫墓葬壁画。
在迈锡尼文明展区之外,便周列着古希腊雕塑和神庙构件。在雕塑的材质选择中,相比于石膏,青铜更能展现人体肢体状态和皮肤质感。而这些雕塑的材质大多为青铜,因此更具重要意义。神庙构件则为石制,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
锡拉文明遗迹在Cyclades群岛的Thera岛,事实上,这座小岛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所知:圣托里尼。这座小岛在3000年前遭遇过一次毁灭性的火山爆发,也因此被怀疑是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的原型。由于当初文物保护的限制,大多数藏品都被运送到了首都,这些藏品的展区位于二楼中轴线。核心展品包括宫殿和墓室壁画、陶器等。
二楼的其余空间则主要展示陶器。古希腊陶器的风格演变鲜明,几何纹样、东方纹样、黑绘风格、红绘风格、白绘风格分别代表了古希腊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也正因此,陶器一直被认为是古希腊文明史的最佳载体。
剩下的两个主题展览,即马其顿王国的金饰和希腊化时代的埃及文物主要在地下一层展出。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5年组建起东征军,由此开始了历史性的希腊化征程。这里展出的金饰大多来自20世纪初一位英国贵族妇女的收藏,两千多年时光荏苒,这些展品依旧熠熠生辉,正体现了当年马其顿王国的繁荣昌盛。
最后一个展区的主题是希腊化时代的埃及文物。公元前约800年的古风时期,希腊人开始在埃及充当雇佣兵,随后两地区间交易愈加频繁,希腊艺术因而受到了埃及建筑与雕刻风格的强烈影响。而不到500年之后,即公元前约330年,时值希腊化时代的鼎盛时期,古埃及就已经被马其顿人统治,本地艺术反被希腊罗马文化吞噬得所剩无几。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馆藏路线由古风时期埃及风格造像开始,至希腊化时期的埃及艺术为终,其中穿插了迈锡尼、克里特等源流和马其顿等重要分支,跨越历史与地域,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希腊艺术与历史流变的全景图像。行走于兹,其间的流变与轮回让人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艺术与历史的深刻内在关联。
“镇馆之宝”小窥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以其体量之大、藏品之精闻名于世,馆中瑰宝连连、不枚胜举,其中最著名的镇馆之宝要数“阿伽门农面具”、“骑马少年”等珍品。
“阿伽门农面具”
1876年,现代考古学的创立者、德国考古学家施利曼在希腊迈锡尼地区发掘出一批足有十四公斤重的金器。令人惊奇的是,被直接安放在坟墓底部的某些已故者的面部覆盖有金面具。据推测,古迈锡尼人会根据死者的脸部特征制作金制面具,并覆盖于死者脸上,以避免死者灵魂游荡在外。“阿伽门农面具”就是这类制品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面具的眉毛、胡须栩栩如生,整件面具威严、端庄,颇具王者之相。
Thera岛羚羊壁画
正是因为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和浮石,才让Thera岛的壁画得以保存下来。这幅壁画被发现于房屋瓦砾中,已碎成小块。艺人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羚羊,并用两只羚羊的交错造成一种景深感。有趣的是,这些绘画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说都与古代中国相距甚远,但是其绘画题材、笔锋使用与墨色深浅都和2000多年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创的古典绘画传统有着神秘的呼应。
骑马少年
这件惊人的作品被称为“骑马少年”,被发现时是沉在海底的一堆碎片,经过拼接,雕塑内在的动力喷薄而出。整个动物的身体夸张地伸长,肌肉在皮肤之下扭动,骨骼结构清晰可见;少年作为骑师,身体虽然弱小但意志坚定地控制着运动的方向。最有趣的处理莫过于人的形象在疯狂的飞奔之中被戏剧性地缩小,学者认为,这座雕塑背后隐藏着当时人们对人与无比强大的自然间的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