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动态—— 合唱团再添新力量
为保持团队动态平衡,不断增添新鲜血液,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简称“讲堂合唱团”)开展了秋季招新,基于前两场《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音乐会的良好口碑,本次招新通知在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室外展板和讲堂官网发布后,反响踊跃,共收到校内外报名表80余份。在讲堂举行的试唱考试中,许多有过合唱经验的考生通过一展歌喉,较好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主考官们则从声音条件、音准、节奏感、识谱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最终,13名报考者顺利通过考核,成为讲堂室内合唱团新成员。本学期,讲堂合唱团在蓬勃指挥、王铮指挥的专业指导下,坚持每周2次的排练强度,并通过严格的全体团员中期考核,选拔出新一期公演的参加成员。
“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三) 俄罗斯/苏联作品专场音乐会
俄罗斯是合唱艺术的沃土,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发展成长源于西方又不同于西方。俄罗斯的合唱音色饱满、浑厚,对比鲜明,注重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对世界的合唱风格产生重大影响。
本次讲堂合唱团专场音乐会精选了俄罗斯/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18首合唱作品,既有传统曲目如民歌《卡林卡》《草原》,也有深得中国听众欢迎的抒情歌曲《喀秋莎》《夜莺》,带着红色基因的《红梅花儿开》,苏联电影音乐合唱《飞翔吧,和平鸽》……可以使师生观众亲身体会到音乐超越国别和文化的力量。
融知识与艺术于一体,用实践传承、延续自蔡元培以来北大美育教育传统,用歌声点亮艺术之光这也正是讲堂“高雅艺术殿堂”“素质教育课堂”双重定位的良好体现,“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三)”,我们共同期待。
团员故事
“合唱,我和你没完!”
文/石德君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那是重庆夏天的傍晚,小镇上六点整的广播从来都是那么准时,提醒着放学的我该上山回家了。
半小时的山路,林木夹道生长,兰竹为多,不时还有溪流,迎着我和歌声进入山的深处。等待我的是爷爷奶奶的一番絮叨以及喷香的饭菜。爷爷长在农村,跟他父亲一样都是共产党员。后来他来到这个煤矿小镇上工作、定居,直到退休。饭后高兴,他总爱唱一段,“适才啊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那高亢有力的声音伴随着我的童年,让我不能忘怀。
这歌声便算是我的家庭音乐教育。
小学六年只有前三年有音乐课,大多练唱咪咪咪嘛嘛嘛。用简谱学会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几首歌,但并不会视唱。初中音乐课的主旋律是上自习,年轻的音乐老师教过几首流行歌,偶尔弹唱表演一下,倒是让少男少女女追捧羡慕。高中一门子心思奔高考去,就没有音乐课一说了。
这算是我大学前的学校音乐教育。
从初中开始,网络、MP3和KTV都流行起来,唱歌变成一种娱乐社交方式,KTV从城市蔓延到乡镇。同学生日、节日假期,几乎都会去KTV。大家开始有意识的听流行歌、练唱,然后K歌。
这算是社会对我的早期音乐教育。
经历两次高考,来到做梦都没想过的北大,有幸参加每年一度的一•二九新生合唱比赛,让我首次接触到合唱。临时召集的大一新生中没几个会识谱,我当然也不识,但可能因为模仿快,敢出声,指挥便让我这个菜鸟当了领唱之一。另外一个男领唱是山西人,以前练过民歌,声音特别亮;而女领唱就更不用说了,是北大学生合唱团的高年资团员,跟撒贝宁既是校友,又是团友,让我羡慕不已。经过指挥的“特训”,我还真上台演出了,名次也还可以。最意外的是,我们的《大中国》节目(仨领唱+俩书法)被邀请去参加当年的北京大学新年晚会。再登讲堂,还上校报,像做梦一样。
舞台是个有魔力的地方,只要你去过,你就还想去。之后,尝试参加了北大和北医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可惜皆铩羽而归。至此也就打消了重返舞台的念头,安静地当个观众,把唱歌当个爱好与社交工具作罢。不想,毕业前一年,好基友分享给我一个免费乐理公开课的信息。当时,正愁毕业去向,不如去调解一下心情。这一去,就算正式踏入合唱音乐的大门并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系统学习五线谱、视唱练耳与和声学等等。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张洁指挥和北大文艺复兴学者合唱团,为我补音乐课,也算为中国的音乐教育补课。
在文艺复兴合唱团期间我参加了多次颇具意义的演出,如中国首个罕见病音乐剧《萤火虫》公益演出、由李建复发起的国贸快闪和中国合唱音乐节;还认识了不少中外合唱界的大人物和大团体,如吴玲芬教授、蓬勃教授和Eric Whitacre;Harmonia合唱团、台北爱乐合唱团、武大人文爱乐合唱团、King’s Singers、Pentatonix等等。很遗憾我最后离开了文艺复兴合唱团,但我祝福它。
工作后,有幸加入了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继续我的音乐学习与合唱之路。接触合唱的时间有限,没有绝对音高,发音也还不够成熟,但我热爱音乐,热爱合唱。我愿坚持,将合唱融入自己的生活,从合唱中学习表达,借合唱了解他人,用合唱传递共鸣。
附两个奇特的梦:
梦1:皓月繁星之下,高山流水之间,飘荡出我自己唱出的一段美妙音乐。(可惜醒来之后把旋律给忘了)
梦2:听到由我一个人唱出的多声部和声。
梦1说明我有多么希望唱好,唱得动听;梦2说明我爱合唱。
(注:本文作者为百周年讲堂室内合唱团 男中音)
我与合唱之缘
文/单 萍
我“会”唱歌
说起我与合唱的缘分,也许要从我不懂合唱讲起,甚至是不懂唱歌讲起……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重新回到初中时代,那是初一时学校的一次文艺汇演,我代表班级表演节目《我爱祖国的蓝天》,第一段独唱,第二段独舞。初试表演过后,主席台上的一位评委把我叫过去,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声音条件不错,想不想学唱歌?”我想都没想,干脆地答道:“不想学啊,我会唱歌!”她顿时惊呆了,哑口无言…向老师表示了感谢,我大摇大摆地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姓陆,年轻时与其他几位老师联合组织美声唱法声乐培训,专门培养优秀人才向省里推荐,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转行,成为了我们初中的一位英语老师。陆老师说:“像我们这样搞了半辈子音乐的人都不敢说自己会唱歌,你一个小丫头……”呵呵,想想当时我的回答,的确让人啼笑皆非!我还以为,会唱歌,就是能背唱歌词、旋律,不跑调就行了!呵呵,没文化,忒可怕!
从此,陆老师成为了我人生中一位重要的声乐启蒙老师。就这样,我机缘巧合地走上了自己的音乐道路!
初生牛犊不怕虎
陆老师喜欢小孩,教我唱歌更多是为了天伦之乐,也是为了发挥自身余热为热爱音乐的孩子指点迷津,所以,老师只教我唱歌却不收费。每周六到老师家学习半天,有时候还混顿饭吃,临走再拿点糖果。没有金钱的压力,没有父母的催促,我的“音乐之路”倒是蛮轻松自在的。
最初,我并不会运用气息支撑声音,只是咦咦啊啊地跟着练声。突然有一天,我唱出一声亮亮的音符,从此,我便在老师的指点下,自己也不断摸索着唱出更多的音。
老师说,也不能总只是练声啊,你听过哪些美声女高音的歌曲,咱们练一首歌吧。我脱口而出:“中,那就《我爱你,中国》吧!”瞬间彰显出东北女汉子的生猛。老师又一次惊愕了……
在那之后,我还学唱试唱了《长城长》《红梅赞》等歌曲,并在学校的舞台上小练了一把。
千呼万唤始出来,合唱开始走进我的生命
高中,原本跟其他同学一样参加高考的我,因为一首《我爱你,中国》而捡了个大“便宜”,以声乐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进入了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团,我开始走进合唱艺术的殿堂。当聂中明、蓬勃老师开始走进我们的视线,我越来越感受到合唱的魅力……那不同音高、音色的声音融合在一起,那种充满磁性的和谐之音,形成震撼的力量,打动着我的内心。
大学里,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合唱也是我的一门重要课程。每周两次的固定排练是大学生活中快乐而充实的时间,每次登台演出的机会都是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因为合唱,我们曾经把歌声唱给大连海军舰队的战士们;因为合唱,我们曾经唱响在福建的几座城市,并在厦门为2008北京申奥尽了一份力量;因为合唱,我们曾经踏上欧洲的土地,把爱和温暖用歌声传递给福利院的老人……
合唱,渐渐渗透到我的每一个毛孔,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进北大
大学毕业十多年了,而合唱却从未走远,乘着歌声的翅膀从未停止过飞翔。有幸加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我真的很荣幸!
每一次排练,都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每一个演出的美好夜晚,我们都在悠扬婉转的旋律,放飞自己的心……至今,我们已经在北大讲堂开了两场音乐会,现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音乐会上,指挥王铮激情演绎,将自身对合唱作品的理解通过“共情”的方式充分地运用到每一个指挥手势当中,将音乐的起承转合清晰地传达我们每一个人。蓬老师更是挥洒自如,用音乐把不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指挥的带领下,我们每个人也全情投入,指挥与合唱队之浑然一体,感动着我们自己,并把心中的情感融入歌曲的意境之中,送到观众的心里……台上台下浓浓的情感共鸣,让人为之振奋,为之震撼!我们的真挚,也将全场观众的心绪推向了高潮!同时,蓬老师还是全场观众的老师,从合唱音乐的历史,到音乐作品的发展变化,到我们如何用合唱诠释音乐中的情感,无不讲述得清晰明了,让观众耳目一新。在这所全国最高等学府里,我们不仅展示了音乐的魅力,还为提高师生观众的音乐素养做出了一份贡献!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音乐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真心地祝愿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能演绎出更加美好的音乐,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好好珍惜北大给我们创造的这一方土地,一起努力创造我们共同的音乐梦想吧!也真心地希望每一次排练、每一场演出都成为我们一生中最温暖的记忆!
(注:本文作者为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 女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