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7年第1期> 目录> ·艺术课堂

*  如何欣赏音乐剧——以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对于“音乐剧”这一艺术题材,国际上比较典型的定义是“利用流行风格的歌曲和对白去讲一个故事抑或显示各个不同表演者的才能的舞台剧、电视或电影作品”。而黄定宇先生在《音乐剧概论》这本书中所给出的音乐剧定义则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BOOK)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由音乐剧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基本的认识:

  首先,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创作形式的流行取向的表演艺术。

  其次,音乐、舞蹈、戏剧是音乐剧的三大要素,因此,它们也是音乐剧赏析最容易把握的入手点。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以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结合笔者本人的观剧经历浅显地叙述音乐剧的一些基本欣赏方法。


观剧准备

  在观赏一部音乐剧前,除了对于“音乐剧”这种题材有必要的了解之外,最好对剧目本身也作初步的了解。剧本是改编还是原创,剧目主创的创作经历和一般风格,剧目的版本和演员的选择都应当是观剧前重点了解的对象。这是因为作为一门需要通力合作的艺术,剧本、歌曲、编舞、服装、表演等任何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对成剧有着很大的影响。

  以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名作的法语剧,与《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齐名被列入法国三大音乐剧,也是法国音乐剧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由恨到爱》于2001年首演于巴黎,2010年上演重排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罗纳的孩子们》;2016年12月9日至1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就是这个重排版。从剧目副标题的变化上可以看出重排版对主题的丰富和重构:初版聚焦于主角的爱情以及两大家族之间的关系,而重排版则增加了提尔伯特、班伏里奥、墨丘西奥等配角的戏份并专门编写《提尔伯特》《麦布女王》等新曲,使全剧展现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许多经典音乐剧都发行了官方演出录像和全剧录音,即一般所称之“官摄”和“官录”,《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例外。在正式观演之前试听歌曲和试观录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于作品的期待。有些观者认为提前观看录像会影响现场观赏的感受,实际不然:每一场音乐剧的现场演出都是不同的,演员的随机应变和自由发挥,实际上是剧目的一大看点;对于用外语演唱的音乐剧,提前熟悉歌曲和歌词,也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聚焦于舞台和表演,而不至于因为对剧情的困惑而产生倦怠。

  除此之外,在观剧前了解本次演出的主要演员阵容(即“卡司”,英文cast)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剧演员在呈现角色时融合了自身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加之以独特的表演手法,这导致不同演员所呈现的同一个角色也许会完全不同。因此,在观演之前最好先试听主演的代表曲目,尽可能适应主演的声音和表演风格。当然,现场观剧时也可能遭遇卡司临时更换的情况,这时候也不需要过于沮丧——每位演员的嗓音和表演都有其独特之处,怀着一颗宽广的心投入剧目之中,也许反而能收获惊喜呢。


欣赏戏剧

  戏剧,尤其是剧本,是音乐剧的最根本要素,而戏剧要素的根本要求就是故事。许多著名的音乐剧作品改编自文学名著,如改编自雨果原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改编自加斯东·勒鲁原作的《歌剧魅影》,改编自萧伯纳《卖花女》的《窈窕淑女》等。这些文学史上的名作使戏剧脱离单纯的歌舞表演、拥有更充实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为剧目提供了较为深刻的内涵。《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作品中上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音乐剧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利用恢宏的舞台设计、赋予现代感和流行取向的音乐以及炫目的舞蹈将其重新包装,以别致的形式展现这个古老的故事,在还原原著场景和人物的同时添加了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取向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从文学名著中吸收戏剧性的要素并不意味着对原著照搬照抄。舞台演出时对原作进行的改编往往是音乐剧新作的点睛之笔,非常值得观众在欣赏时加以留心。例如,在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设置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在一开始就为两家的年轻人所知,而朱丽叶的堂兄提尔伯特对她不仅怀有手足的关切,还有隐秘的爱情。友情比重的增加和恋爱关系的复杂化,使恋爱中的主角其内心挣扎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也使这个经典的题材获得了更复杂、更现代的意义。在重排版中,这一倾向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欣赏音乐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也是构成剧情的重要元素。而欣赏一部音乐剧中音乐的捷径则是抓住剧中的名曲。

  “做音乐剧的人,既要有用音乐完成歌剧的能力,同时写出来的音乐又具有通俗音乐的特征和气质。” 正是因为音乐剧兼具经典和流行两种特质,它的经典曲目往往在不经意之间深入人心,甚至在全社会都造成轰动。人们熟知的《歌剧魅影》《回忆》《大教堂时代》都是出自音乐剧的经典名曲,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经典的曲目则是《世界之王》,曾称霸法国单曲排行榜长达17周,并获法国NRJ音乐奖年度法语歌曲大奖。它的魅力不仅在于“洗脑”的旋律,以及精巧的编排和技术与力量兼备的舞蹈,还在于其中蕴含的不羁、洒脱、与青春活力。这首歌使《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一双男女的小故事,变成了一群年轻人带着希望在爱恨交织的世界中奋然前行的凯歌。

  除了这首著名的青春颂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名曲还有开场曲《维罗纳》,点明主题的《爱》与《恨》以及歌颂爱情的《一天》等等。对于音乐剧来说,有意识地去欣赏其中的歌曲,就相当于抓住了剧目的灵魂。


欣赏舞蹈

  舞蹈是音乐剧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要素。著名音乐剧如《悲惨世界》在设计和排演时就没有专门献给舞蹈的段落,而在中国国内传播范围较广的十周年和二十周年纪念音乐会演出更是删去了舞蹈元素,使观众产生“音乐剧仅仅是一种声乐艺术”的错觉。但是,舞蹈元素在音乐剧当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所谓“舞蹈”也不仅仅局限于动作编排,而是包含了布景、服装、灯光等各类舞台设计。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法语音乐剧史上耗资最为巨大的作品,在舞美上设计上也是非常鲜明。没有一个观看过这部音乐剧的观众会忘记它独特的色彩:本剧服装由曾为众多法国著名歌手设计过舞台造型的劳伦·德雅丹(Laurent Déjardin)操刀,罗密欧所属的蒙太古家族着蓝衣,朱丽叶所属的凯普莱特家族着红衣,衣饰的细节体现出人物性格和地位的细微不同,配合相应的蓝、红灯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绚丽而对比鲜明的灯光和造型设计强化了舞蹈的视觉体验:《罗密欧与朱丽叶》采取了群舞和独舞相结合的方式,两大家族之间的争斗以群舞、对舞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强化喧嚣和仇视等符号的同时不失简洁优雅的美感。“死神”这个角色的呈现则采取了独舞的方式:这个身着白色纱衣的女子永远游离于画面之外,以舞蹈作出悲凉的预言,渲染喧闹生机下的脆弱和恐怖。“舞会”这一场中,寂寞的死神在欢笑的舞群中穿梭着舞动,将虚幻和悲凉倒映在青年男女跨越仇杀对视的纯粹瞳孔里,使这场戏有了更深的思想韵味和摄人心魄的魅力。


  音乐剧是一门有着极大自由发挥空间的艺术。在不同发展时期、在不同的艺术家手中,它可能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在许多法语音乐剧,如《1789:巴士底狱的恋人》中,“戏剧”这一元素得到了很大的弱化,整出剧更像是一副革命时期的人物剪影;而《悲惨世界》和《歌剧魅影》虽然高妙地运用了舞美设计技巧,本身却削弱了“舞蹈”这一元素。但是,音乐作为黏合剂总能将戏剧和舞蹈结合起来并且弥补其中的不足,使音乐剧作为一个整体,给人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


文/章会凌

(注: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5级本科生)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