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肩负艺术普及责任与素质教育使命,在国内高校具有引领作用的校园艺术中心,百周年纪念讲堂始终坚持弘扬高雅艺术,呼应时代精神,服务素质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讲堂在多年运行的经验积累之上,立足校园,放眼市场,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与剧场发展规律,从单纯引进精品项目,到独立策划适应校园文化生活的品牌项目,逐步向发展自身艺术生产力的方向转变。讲堂室内合唱团与讲堂剧团的成立,便是讲堂利用自身资源与平台进行独立艺术创作与生产的重要实践。
讲堂室内合唱团:走向专业,声名渐起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下简称“讲堂室内合唱团”)成立于2015年,这是讲堂自主组建的第一支艺术团体,在国内高校首开先河,不仅标志着讲堂从自主策划精品演出,走向创建常驻演出团体并独立制作演出项目的新阶段,也是讲堂在北京大学创建一流大学进程中的重要实践。
讲堂室内合唱团演唱的曲目荟萃中西、非常广泛。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蓬勃担任合唱团指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尤泓斐等艺术家多次对合唱团进行艺术指导。2015年12月,讲堂室内合唱团以“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为主题,举行首次公演,打下良好口碑。随后,讲堂室内合唱团不断丰富演出内容,继续有计划地推出不同风格的演出,从荟萃中西的中外经典合唱作品,到策划“俄罗斯/苏联作品专场音乐会”“中外诗歌合唱作品音乐会”,短短一年半时间,讲堂室内合唱团已成功策划五个主题,七次登台献艺。不仅团员们的演唱水平逐步提高,大合唱、小合唱、混声合唱等多种合唱形式并进的排练、演出形式也逐步固定。“讲堂室内合唱团”名声渐起,“讲堂出品”也成为讲堂自主组织策划,对外展示讲堂文化及艺术成果的新品牌。
为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积累演出经验,历练舞台表现,2017年3月26日,讲堂室内合唱团第一次走出校园,由青年指挥王铮执棒,将“俄罗斯/苏联作品专场音乐会”搬演至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6月17日晚,应集宁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之邀,讲堂室内合唱团奔赴内蒙古乌兰察布演出,与由该校学生组成的察哈尔之声合唱团共同演绎“察哈尔之声合唱音乐会”,大获好评。这是北大、讲堂、讲堂室内合唱团文化影响力向北京以外地区辐射的重要实践。
两年来,讲堂室内合唱团在艺术水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校内外观众及诸多专业人士的好评。为进一步提高合唱团的专业素质,促进交流合作,除了常规排练和专场演出的准备之外,今年暑期,讲堂室内合唱团还积极报名参与2017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歌唱北京:“为你歌唱”第七届北京合唱节暨第四届首都市民合唱周系列活动,于首都合唱舞台亮相,接受专业评委的检验。这次系列合唱活动由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艺术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主办,是首都北京最大规模的合唱盛事,预计有超过300个合唱团体参与其中。
8月25日,小合唱组比赛在北京市文联礼堂举行。共有43个合唱团体参与角逐,其中不乏成立三十余年,屡获大奖的知名合唱团体。讲堂室内合唱团分为混声合唱、男声小合唱两组参赛,由王铮指挥,分别演唱《再别康桥》《Sing in The Rain》以及《城南送别》《路漫漫》。合唱团的演唱得到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认可,最终取得了混声合唱金奖、男声小合唱银奖的好成绩。10月9日晚,中青年组合唱比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共有8个合唱团体参与竞争,讲堂室内合唱团首先登台演唱,演唱《蒲公英》《My Song》两首抒情性作品,由王铮指挥,庞韵梦(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担任钢琴伴奏。在王铮娴熟的指挥下,每个团员都展现出对声音、节奏、情绪等强弱起伏、开合收放的精准把握。最终,讲堂室内合唱团以9.74的全场最高分夺得当晚比赛的金奖。至此,讲堂室内合唱团在此次系列合唱比赛的所有赛事圆满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讲堂室内合唱团的成员不仅包括北大在校师生,还有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合唱爱好者。通过一系列的演出、交流、比赛,从校园走向市场,讲堂室内合唱团在首都合唱界初立名声,也为讲堂合唱团自身成长和迈向专业化道路赢得了开门红。因热爱而相聚,在专业、包容的讲堂舞台上,团员们的成长与成绩也展示着讲堂以美育人,以艺育人的理念。
讲堂剧团:新生戏剧力量在行动
在讲堂室内合唱团的实践基础上,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剧团(下简称“讲堂剧团”)于2016年成立。这是讲堂的剧目创作团队,旨在结合青年学生创作者与专业院团的优势,制作讲堂出品的原创戏剧。剧团由北大学子担任主创,根据讲堂“高品位、低价位”的原则,自主决定原创戏剧的内容和风格,同时讲堂工作人员整合资源,完成戏剧的制作。
北大的戏剧土壤十分丰厚,一年一度的“剧星风采大赛”可谓校园文化生活的年度盛事。戏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戏剧是关于人的艺术,学习戏剧,参与戏剧,为人们增加一种认知人类历史和社会,了解人生各种生命体验,从而实现心灵健全和完整的途径。在全面开展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戏剧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讲堂剧团恰恰给了演员们参与戏剧表演与制作,尽展舞台风采的机会。
讲堂剧团的首部作品,由崔颢导演,郭书仪编剧的《九月悠长》于2016年12月30日在讲堂多功能厅首演。以探讨那些不合适的感情为主题,同时致敬经典电影《和莎莫的500天》。《九月悠长》在一种不凝重不过哀的氛围中,以一种较“轻”的叙述语调去呈现一些比较“重”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串起整部话剧,利用跳皮筋、剪刀石头布等游戏元素让情感片段得以衔接,将其作为一种“情感的蔓延”,喻示着不同的开端与终结。舞台上大小箱子的旋转组合既在视觉上填充了舞台,又巧妙地实现了布景的变换,营造出时空交错之感。首演得到了师生观众的好评,而剧组也继续打磨作品,于2017年5月再度上演。
除了原创剧目外,讲堂剧团也十分重视对经典作品的舞台改编。2017年春季,由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独家授权,讲堂剧团将其经典作品《根鸟》搬上讲堂观众厅大舞台。《根鸟》是少年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也是成年人的心灵童话。话剧延续了原著浓厚的浪漫色彩,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除了精彩的戏剧表演,由讲堂技术团队支持的舞美灯光设计也让舞台时刻呈现着美轮美奂的效果。剧作得到了观众和曹文轩老师的点赞,并于7月进行了二轮演出。
在校园内积累了良好口碑的基础上,讲堂剧团也积极参与校外戏剧活动,对外展示北大学子的戏剧创造力。2017年9月,北京市文联、团市委、北京剧协、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北京青年戏剧节迎来十岁生日,它从中国第一个戏剧节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戏剧的最高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优秀青年戏剧作品,并培养了众多中国新生代青年戏剧领袖。讲堂剧团原创作品《九月悠长》作为新生戏剧力量“行动,开始”单元的作品,于9月22日、24日于菊隐剧场上演。讲堂剧团根植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北大文化,滋养出活跃而个性多样的原创能力。《九月悠长》在青戏节的亮相,也展示了讲堂剧团作为北大学子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现实的关怀。
100年前,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率先在北大校园推广美育教育。在新世纪新形势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艺术氛围的营造仍然至关重要。每一次的落幕都意味着新的开始,如今,讲堂室内合唱团、讲堂剧团作为讲堂艺术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和讲堂的艺术名片,不断为“讲堂出品”增添新亮点。校园剧场不能单纯依靠拿来主义,更需要与青年学子的生活、视野、心智、思考相结合,鼓励和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参与艺术、创造艺术,这也是讲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新探索与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