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7年第2期> 目录> ·艺术舞台

*  百周年纪念讲堂打造高校戏曲传播基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以下简称“讲堂”)于2000年5月开始运行,作为北京大学校园文化艺术中心,17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在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平均每年承接文艺演出百余场、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促成各类艺术形式在校园内百花齐放,不但成为北京大学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之一,也成为国内高校阵营里的高雅艺术阵地。

  百周年纪念讲堂秉承北大艺术教育传统,自觉肩负艺术普及与传承责任,深化与国内各艺术院团的合作,不断将优秀的文化作品带给北大师生。戏曲艺术传承百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的文艺先锋阵地,北京大学始终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扬。多年来,讲堂策划组织了多部经典戏曲剧目进北大的专场演出,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为北大师生接触高雅艺术,领略中国传统戏曲深厚文化底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戏曲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大学有着悠久的戏曲传统,可算是中国最早接触戏曲,并施以戏曲教育的大学之一。学生当中亦有不少戏曲爱好者及社团组织各种戏曲学习、表演与纪念活动。在此背景下,讲堂成为连接学术与艺术、师生观众与专业院团的平台。在引进演出项目时,讲堂特别注重弘扬民族传统,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和兴趣。例如,自2006年起,讲堂与北方昆曲剧院联合推出“经典剧目进北大”,至今已举办近百场,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众多精彩的经典剧目和名家名段,还注重推介昆曲新秀,为历史悠久的昆曲艺术加入了年轻的声音,也为青年学子欣赏昆曲提供了更易于接受的青春力量。

  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曾走进北京大学连演三场,获得巨大反响,开启了青春版《牡丹亭》的高校巡演。十余年来,讲堂自主策划了“春风上巳天—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北大演出季”“辉映的星辰——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等系列演出,赢得了国内更多戏曲院团对讲堂的信任与对北大观众的赞许。讲堂被视为扩大年轻观众群体的重要阵地,许多院团纷纷与讲堂拓展合作,众多艺术名家为寻知音而聚首讲堂。2012年11月17日,讲堂观众厅举办了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汇聚张继青、侯少奎、岳美缇、梁谷音、计镇华、石小梅、王芳等国宝级昆曲艺术家,次日又上演厅堂版昆曲《牡丹亭》600场纪念演出。多年以来品牌的打造和维系,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广大青年学子了解并爱上了戏曲艺术。现在,“到讲堂看戏”业已成为许多戏迷曲友的生活方式,演出场场爆满,名家唱名段,知音共相会,昆曲欣赏已成为许多人燕园生活中的华彩一笔。

二、百花齐放,文化传播与辐射

  讲堂与众多中外高水平艺术团体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昆曲之外,还引进了京剧、沪剧、豫剧、晋剧等多元化的民族艺术,并以讲座、互动、交流等各种形式推广艺术教育,陆续打造出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演出。由于北大师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对高雅艺术理解相对深入,使艺术家产生知音之感,众多知名艺术团体纷纷慕名而来,与师生分享艺术的魅力。北京京剧院今年第28届梅花奖得主张建峰,在讲堂举办2017京剧艺术展演,将《四郎探母》《范进中举》《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六部京剧大戏搬上北大舞台,师生观众报以极大的热情,演出场场爆满,现场气氛热烈,传统戏曲的不朽艺术魅力在北大得到了传承发扬。

  众多名家名团走进北大的同时,百周年纪念讲堂始终坚持低门槛的票价,为广大青年学子走进讲堂,接触戏曲艺术创造条件。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炼宣传亮点,结合“艺术课堂”进行戏曲知识普及,助力学生素质教育。上海沪剧院去年在讲堂上演沪剧大戏《邓世昌》,首次将沪剧引进北大,讲堂通过网站、公众号、期刊等宣传剧目亮点,推广沪剧知识。北大青年学生观后给予极大的肯定,撰写了观后感,文艺品评,宣传报道等,得到了沪剧院茅善玉院长和艺术家们的肯定。今年沪剧院再度携《雷雨》到北大,将于11月17日在讲堂上演,获得了较好的票房和上座率,这也是沪剧院和讲堂共同培育师生观众的成果。

  讲堂还与艺术团体主动担负起提高观众艺术欣赏水平的责任:邀请师生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新剧目推出后,组织演职员与大学生一起探讨等等。今年9月,“河南戏曲进校园——豫剧名家李树建北京大学演出活动”在讲堂举办,《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三部大戏,是为“忠、孝、节”三部曲,以满场观众的掌声收官,三部作品不仅让北大师生感受到豫剧发展的蓬勃生机和艺术价值,也再次弘扬了“忠、孝、节”的价值观。演出之外,讲堂与李树建团长共同策划举办艺术展览和艺术课堂,从影像和文字资料展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豫剧的概况和李树建的个人艺术历程。向师生介绍了豫剧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拉近了师生与传统戏曲的距离,也为豫剧在北大校园内生根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共同运作项目过程中,演出方切实感受到讲堂在为艺术服务过程中的“高标准,低姿态”,稳定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为了认真履行东道主的责任、提供一流剧场服务,讲堂不断改进剧场硬件设施设备条件,多方引进艺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内部管理规范水平,力争与国际化标准接轨,为国内外艺术家创造良好条件。

三、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戏曲传播基地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演出市场,演出单位和讲堂携手弘扬高雅艺术、培育青年观众,同样需要考虑成本。在“高品位,低价位”的运作模式下,讲堂确保20元至60元的学生票价,并逐步尝试划出一部分票区面向社会出售,既扩大了艺术受众群体,又相应提高了票房收入。与此同时,讲堂合理利用2000个座位的观众厅大剧场和可容300名观众的小剧场,根据运行成本和节目受众面,将演出在大小剧场间进行科学分流。

  然而,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就不能将视角局限在高校圈子中,而要考虑国内外演出大气候,着眼首都演出市场大环境,发现并争取其中的机会和资源,并将优势进行辐射和传播。近年,讲堂始终坚持“高视角,低重心”,在充分审视自身发展局面、认真考虑师生欣赏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外部有利支持,并对外做出相应回报。例如,2012年继加入“首都演出联盟”之后,讲堂与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建立联系,向区领导建言成立“海淀区演出联盟”,并成为联盟常务副主席理事单位,利用多年工作经验对联盟运行提出诸多建设意见。同时,将部分国内外高品质节目纳入每年的海淀区金秋演出季和新年演出季系列,从而获得相应资金扶持,既缓解了讲堂引进优质演出的经济压力,又以惠民票等形式有效繁荣了海淀区居民文化生活,实现了校园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双向互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也已成为高校文化艺术传播的一面旗帜,在高校和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戏曲艺术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成功传播的背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逐渐雄起的文化自信。我们有责任让北大学子乃至中国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传承民族精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这也是讲堂和当代众多艺术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需要高校与国内各艺术院团、社会机构共同肩负起艺术普及与传承责任和使命。讲堂将继续秉承北大艺术教育传统,自觉肩负艺术普及与传承责任,深化与国内各艺术院团的合作,将更多更优秀的戏曲作品带给北大师生观众,希望唤起更多年轻人的思考,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戏曲,走近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


编辑/杨晓雨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