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8年第1期> 目录> ·讲堂出品

*  浅析合唱艺术之美与价值内涵——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艺术实践为例

文/贺怡然

  合唱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中陶冶人的情操、触动人的灵魂、弘扬高雅艺术、呼应时代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讲堂在助力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于2015年成立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下简称“讲堂室内合唱团”)。作为北大校园艺术中心自主组建的第一支常驻演出团体,其以成员的高知群体性与独立制作演出项目的特色,首开国内高校先河。讲堂室内合唱团的演唱曲目融汇中西,常规排练备演严谨专业。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蓬勃担任合唱团指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尤泓斐等艺术家多次对合唱团进行艺术指导。

  近年来,讲堂室内合唱团在艺术水准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名声渐起,得到了校内外观众及诸多专业人士的好评。2017年讲堂室内合唱团由青年指挥王铮执棒,除继续举办专场音乐会外,还多次应邀赴外省市演出,并于同年在由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办的2017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歌唱北京”比赛中,从88个合唱团体中脱颖而出,荣获“小合唱组混声合唱金奖”“男声合唱银奖”以及“中青年组金奖”三项殊荣。讲堂室内合唱团从校园走向市场,在其自身成长与迈向专业化的历程中,完成了众多类型丰富的合唱作品的二度创作。本文将从合唱艺术之美与价值内涵的视角,以讲堂室内合唱团的部分艺术出品为例进行探讨,借以希望对合唱美育事业及合唱艺术推广工作有所启发。


一、合唱是立体人声艺术的完美体现

  合唱最早起源于古代欧洲的宗教音乐,并在宗教意识不断减弱、世俗力量不断加强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得以发展。[1]合唱艺术将不同人声完美融合,具有更广泛更丰富的色调调节性,同时表现出更为广阔的音域特色。[2]

(一)合唱丰富了人声的艺术表现形式

  合唱可在同一作品中运用多声部合唱、二声部合唱、领唱、齐唱、轮唱和伴唱等多种集体演唱形式,也可使用男女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等不同演唱主体的表演形式,将各声部优点有效融合。合唱表演中还有着立体明显的声部间纵与横的内在关联。所谓声部的“纵”,是指合唱表演中的每个声部集体演唱中的和弦进行;而声部的“横”就是指集体演唱中每个声部各自的旋律进行。[3]把握好多声部之间互相作用所产生的立体和谐的音响效果,就可在有限的合唱形式和无限的作品内容之间达到完美平衡。

(二)合唱完善了人声的艺术表现张力

  首先,合唱可达到音域更宽。现代合唱艺术可以表现的音域已经达到四个八度,甚至在实际表演中有可能更高。[4]其次,合唱可达到气息更长。合唱中乐句气息的连贯性(使用循环呼吸法)可以根据作品需要而延长,甚至无限延长而不间断。再次,合唱可达到的声音力度更大。合唱根据人数不同,可达到30倍、60倍、90倍甚至更多样的力度,还可以做出多种强弱对比变化。最后,合唱可表现的音色更多。合唱包括高音、中音、低音、男声、女声、童声、混声等多种音色,并可进行各种变化绚丽多彩的组合。合唱艺术充分开发了人类歌唱的优势及特点,以立体和谐的状态展示出人类对人声艺术的完美追求。

  讲堂室内合唱团保留曲目《My Song》,其歌词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1977年由EriksEsenvalds编曲后广为流传。此混声合唱作品以诗人平和温柔的视角展开叙事,通过合唱团各声部之间丰富的演唱形式配合,充分展示出人声立体和谐之美。


二、合唱是集体二度创作的智慧结晶

  合唱表演的二度创作,主要表现合唱作品的思想内涵,刻画其音乐形象,需要对合唱作品的音乐形象、主题思想、生活素材、形式结构、风格特点等进行加工和精炼提升。[5]

(一)“情动于衷,情形于声”

  合唱以声音再现作品的情感。一个有创造性的合唱团,应该是能够把隐藏在作品深层的东西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在合唱过程中“情动于衷,情形于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者的文学、音乐修养,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概括能力以及对音乐形象的认知感悟。讲堂室内合唱团成员的平均学历在硕士以上,其中不乏名校的博士、博士后,这样的一支精英合唱团队,在合唱作品的文学内涵诠释与二度创作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擅长对作品进行细致传神的处理,以真诚与深刻打动人心。

  《千の風になって》作为讲堂合唱团多语种系列作品中的一首,已在多次演出中广受好评。在重大灾难发生之时,这首歌总能被人传唱,其歌词朴素亲切地流淌出亲人间炙热的爱与博大情怀:逝者如风飞扬,却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生者的身旁。在讲堂室内合唱团细腻的演绎下,它作为一首安魂疗伤之曲唤起了人们对新生的勇气与憧憬。

(二)“声中有画,情谱于中”

  合唱表演是歌者全面能力的展示,任何一首歌都需要演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完成“声中有画,情谱于中”的情境描绘过程。《瑶山夜歌》是由蓬勃先生改编的混声合唱作品。蓬指在排练指导中着重培养团员们对作品情境的再现能力,以精妙的“指尖艺术”引导团员用声音演绎出细若游丝、薄若轻纱的“明月”“清风”下的宁静祥和之境,引人入胜。

  另外,合唱表演离不开语言,歌者在演唱时除了通过基调、响度、音高和长度变化外,还要用和声的明暗对比、力度的强弱变化来表现声音色彩与情感内容。例如,俄罗斯作品《春潮》原诗来自于俄国诗人菲奥多尔·玫特切夫(1802-1873),拉赫玛尼诺夫选用此诗谱写了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来前激荡高昂的社会情绪。尤泓斐老师在为讲堂室内合唱团做常规排练指导时,非常重视《春潮》诗句语调、重音、停顿、强弱的训练,以期把《春潮》这首明朗、乐观的歌曲中冲腾、喧响的形象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


三、合唱是治愈心灵的良方

  音乐活动的本质就是审美,合唱的审美价值是以合唱人的人声美感为基础的,以人的情感力量为体现,以社会生活为综合表现的。美好的合唱艺术往往会给人的心灵平复带来意想不到的治愈效果。

(一)合唱中的“小我”不可或缺

  合唱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把焦虑、沮丧的消极情绪排泄,用审美创造补偿内心所求,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6]在协调性强的集体创造中,还可以增加人的集体荣誉感。每位合唱团成员都深知,自己的声音是一个声部声音链条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是集体合唱作品完美呈现的关键。这也潜在地激发了成员个体的积极心理作用与艺术创作智慧。

(二)合唱中的“大我”凝聚力量

  合唱中“和”是最根本要求,也是最高标准。“和”包括“音和、声和、情和”,音和是基础,声和是手段,情和才是目的。[7]在合唱艺术“情和”的追求过程中,合唱成员既可以在集体中找寻自我存在与价值,又可以从中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既要充分发挥好个人的能力,又要兼顾集体的需要,从而在统一步调下共同塑造好音乐形象。

  作为非专业性的合唱团,讲堂室内合唱团成员不仅包括北大在校师生,还有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合唱爱好者。许多无声乐背景的新团员带有个人质朴的音乐风格,往往随性而至、有感而发,不求音乐形式的丰富和缜密,只求“音随心走”的洒脱状态,即兴性、自娱性强。固然,“好听”是对审美要求的最自然、最朴素的表述方式,但是在合唱中,如果一个表演者太过突显个性的话,反而有可能对整个团队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合唱要求配合表演。很多擅长民族美声或者通俗唱法的讲堂室内合唱团成员,在对比了入团训练前后差异时发现,自己的发音“部位”“气息”以及“咬字”习惯均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2017年6月,讲堂室内合唱团在青年指挥王铮执棒下为观众奉上了一场“中外诗歌合唱作品音乐会”。此次演出曲目东西荟萃,深情款款,被“铁粉”观众们乐称为“治愈系专题音乐会”。整场音乐会按照内容分为“外国诗歌作品”“中国现代诗歌作品”“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三部分,表演形式包括混声合唱、小合唱、男声合唱等。合唱中全体成员以整体的合唱效果为最终追求目标,让不同形式的声音在密切配合中达到自然和谐,以实现最优表演效果。其中,影视剧经典作品《葬花吟》以女声合唱、混声合唱、女声领唱等多种形式相配合,在富有民族美声特色和极具戏曲穿透力风格的女声领唱之中,合唱浑厚跌宕延远的特质被更加突显。

(三)合唱中的“我们”心心相惜

  对合唱团来说,指挥就是团队的支柱和灵魂。著名音乐教育家蓬勃先生和青年指挥王铮先生,便以其身体力行的专业指导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在长期刻苦带团排练中赢得了团员们的爱戴与信任。对于讲堂室内合唱团每一部作品,指挥均会根据其结构、曲体、调式、旋律、节奏、和声等因素,在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8],并根据合唱团的声音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一个有共同追求并可信赖的团队共同体,对于在都市终日忙碌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归宿。指挥和合唱团员们经过长期磨合,可以达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牵动呼吸与情感波动的默契。这让合唱团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共同演绎作品的那一刻心心相惜。

  当团员们走向舞台时,每个人都以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指挥的状态更是牵动着全体团员的心。“蓬指的扣子”和“王指的手帕”也成为了合唱团家族成员们为指挥操心的部分,就像关心自己亲密的家人一样,大家体恤着指挥们的辛苦。演出开始后,无论是合唱团员还是指挥,都启动了常规排练时反复训练的气息标准模式:“双肩锁骨微下沉,胸部挺起保持扩展,吸气下沉横膈膜,呼气输出不间断,高位支声谨记心。”合唱是健康平和心态的治愈良方,讲堂室内合唱团的生活更充满快乐与关爱。


四、合唱是时代审美追求的情感共鸣

  合唱艺术体现时代的情感共鸣,同时也会受到大众审美趋向的影响。目前国内一些合唱团队为迎合大众审美和消费心理,出现了创作娱乐化的倾向。虽然大众和社会需要娱乐,但一味追求娱乐化极有可能迷失方向而失去艺术长久发展的根基。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个性化、大众化、娱乐性的幽默、恶搞、讽刺、戏谑,是对充满规则、限制和原则的现实生活的颠覆、对抗和解构。然而,网络流行文化是把“双刃剑”,很多娱乐化作品并不会留下太有价值的文化。如果无厘头过于突出甚至受到社会推崇备至,将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那很可能会出现“赫胥黎式的”[9]文化精神枯萎,影响人们对真正崇高的感知和接受力。

  合唱需要艺术创新,但不能纯粹为了迎合而改变合唱的本质[10],合唱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严肃音乐艺术。讲堂室内合唱团在如今泛娱乐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始终注意保持古典主义合唱形式的严肃风格,在新时代发展契机下,讲堂室内合唱团也在实践中不断坚守自我,增强实力,以期扩大合唱艺术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注:本文作者系讲堂室内合唱团女高音,北京理工大学留学生中心对外汉语教师)


参考文献:

[1] 黄宇. 美学视角下的西洋合唱艺术[J].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4):441-442.
[2] 曹广壮. 浅析合唱艺术的审美价值[J]. 群文天地, 2012(6):75.
[3] 周千明. 音乐美学视角下的合唱艺术价值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14(7): 第24卷,第7期.
[4] 易林. 由音乐美学视角探讨音乐艺术之特点[J]. 大家, 2007(1):27-28.
[5] 梁海景. 谈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J]. 咸宁学院学报. 2011(10):215-216.
[6] 王育霖. 合唱艺术审美价值与心理教学价值[J]. 教育理论. 湖南湘潭. 2014.
[7] 田晓宝. 中国合唱艺术的现代性[J]. 音乐创作, 2008 (5): 127.
[8] 孙从音. 合唱艺术手册[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9]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M]. 章艳,译. 广西:广西文学出版社,2004:1.
[10] 邢晓萌,徐敦广. 中国合唱文化的发展和嬗变[J]. 东北师大学报,2015(4):174.


讲堂室内合唱团大事记


2015年

6月开始筹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
9月26日合唱团第一次面向全社会招募合唱团员
10月11日合唱团进行首次排练
12月27日举办首场公演专场音乐会——“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一)
2016年
6月5日举办公演专场音乐会——“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二)
12月18日举办公演专场音乐会——“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三)
俄罗斯/苏联作品专场音乐会
2017年
3月19日举办公演专场音乐会——“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四)
3月26日赴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首次举办校外公演专场音乐会
“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俄罗斯/苏联作品专场音乐会
6月11日举办公演专场音乐会——“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五)
中外诗歌合唱作品音乐
6月17日应集宁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之邀,赴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举办首场京外公演音乐会“察哈尔之声合唱音乐会”
8月25日参加“为你歌唱”第七届北京合唱节小合唱组比赛,荣获混声小合唱金奖和男声小合唱银奖
10月9日参加“为你歌唱”第七届北京合唱节中青年组比赛,荣获金奖
11月12日作为嘉宾助唱,参与“尤泓斐2017北大艺术之旅——外国经典歌剧重唱、咏叹调作品专场音乐会”
12月17日应哈尔滨音乐厅之邀,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公演专场音乐会“星期日音乐会”
2018年
1月18日应“百度”邀请,小合唱组合Demo Singers在“百家号——2018内容创作者盛典”中表演原创歌曲《百家号自媒体之歌》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