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8年第1期> 目录> ·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特辑

*  合高校之力,探索素质教育双赢模式 百周年纪念讲堂与中国音乐学院共建实践基地

服务素质教育,服务学校“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是百周年纪念讲堂自运行之初便自觉肩负于身的使命。多年来,讲堂不断探索和提升自身繁荣校园文化、回馈广大师生的能力,深化讲堂“高雅艺术殿堂、素质教育课堂”双重品牌建设。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讲堂为配合学校“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广大青年学子的艺术素养,再次推出新举措,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建实践基地。这是讲堂首度与国内高校合作,共同探索服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


首度携手高校创建实践基地

  2017年,讲堂在巩固与专业演出团体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多所专业艺术院校合作,邀请艺术名家开设系列讲座,深化开展对外艺术合作交流项目,收获良好效果。为巩固合作模式,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讲堂管理部主任刘寿安多次到中国音乐学院与院长王黎光教授恳谈,介绍讲堂运行理念,希望把中国音乐学院的优秀师资力量和文化演出引进北大。双方在弘扬高雅艺术、服务素质教育的目标上达成高度一致,成功推出名家讲坛,并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意向。

  4月7日,“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实践基地”启动仪式在讲堂四季庭院举行。双方校领导高度重视,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和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仰麟出席启动仪式,并为实践基地揭牌。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任张胜群和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秘书长王萃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中国音乐学院党院办主任高缨,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乐队学院院长侯俊侠,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讲堂管理部主任刘寿安,北大会议中心原主任范强和北大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文化,加强青年学生的音乐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实践基地的成立,标志着两校为配合“双一流”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在弘扬高雅艺术、服务素质教育等方面达成了进一步共识。该实践基地可以有效利用中国音乐学院与讲堂资源与平台共享共赢的优势:对于北大学生而言,一个充分接触和了解优秀音乐文化的窗口,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欣赏音乐不仅是一场美的享受,更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掘自身的个性和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通识教育的宽广基础和专业教育的精深素养相结合,才能适应创意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对于中国乐派而言,在高等学府搭建学术交流与推广的平台,让更多青年在此碰撞出新的灵感,实现新的超越,无疑有着重要意义。相信中国乐派的音乐人也能够在讲堂这个舞台上遇到知音,在与北大观众的互动交流能够对中国乐派的理论研究、创作和表演有所裨益。

  王仰麟副校长在致辞中对该实践基地的成立表示肯定,他指出,今年正值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北大全面总结美育工作经验、推进美育工作再上层楼的重要契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与百周年纪念讲堂此次联手打造实践基地,是一次专业艺术组织与北大讲堂合作的新模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有助于青年学子在世界文明的语境下审视中国音乐,为我国的青年音乐人才搭建平台,引导中国大学生认识中国的文化。王黎光院长则在致辞中表示,实践基地的启动标志着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大学在共同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艺术的道路上迈入新阶段。


资源共享,共襄盛举

  音乐是人类文明积淀的优秀经典,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中国音乐反映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也是华夏文明的品格和信仰的综合体现。

  作为近代中国美育的发源地,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长期以来,北大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通过“爱乐传习”等美育传统项目,注重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激发潜能、全面发展。特别是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以来,不断打造“高雅艺术殿堂、素质教育课堂”的品牌,推出五四交响音乐会、新生音乐会等品牌项目,在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音乐学院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在培养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专门人才、增强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乐派”是中国音乐学派的简称,是以中国音乐资源为依托、以中国艺术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以中国作品为体现的音乐学派,是努力实现与当代中国大国风范相匹配的实践主体之一。2016年5月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成立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经过两年的建设,该中心已经拥有了一支由国际顶尖音乐人才、国内一流音乐人才组成的研究队伍,并在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实践创新、中国音乐高端表演平台等方面取得初步成绩,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国音乐奏响世界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两所同样扎根中国大地的一流高等学府,坚持自身特色,吸收彼此所长,发挥“高精尖”与“高精尖”的合力,推进高端平台的强强联合,正是提升教育本质功能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选择。


交响盛宴,青年之声

  4月7日实践基地启动仪式当晚,作为该合作项目的艺术实践之一,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携手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青年爱乐乐团为北大师生呈献上一台荟萃中西的交响盛宴。中国青年爱乐乐团是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核心建设方向之一。自成立以来,乐团始终致力于中国当代管弦乐作品的研究,是目前唯一一支以创作、演奏中国音乐作品为主体的交响乐团。乐团以中国音乐学院乐队学院为主体,各声部首席由毕业于国际著名音乐学府、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教师们担任,既展现年轻一代昂扬向上的风貌,又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将中国乐派管弦乐曲的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带给观众极高的艺术享受,为北大的校园文化增加一抹明丽而高雅的色彩。

  为最大程度地凸显交响乐曲的独特魅力,当晚音乐会荟萃中西,挑选了五组脍炙人口的经典乐曲。上半场选取了两首中国经典曲目:《红旗颂》由老一辈艺术家吕其明创作,以歌颂红旗为主题,表达了对在解放战争逝去英雄的缅怀。《白毛女》组曲由瞿维创作,对中国歌剧有里程碑意义,所选取的歌剧六个片段,时而轻快温馨,时而哀伤沉重,如泣如诉地表现喜儿人生的几次起落。三弦、板胡等民族乐器的运用,创新地将中西方艺术完美融合,也为乐曲画龙点睛。

  下半场以西方经典乐曲为主体,挑选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为歌德悲剧所创作的戏剧配乐《艾格蒙特》序曲、美籍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据同名芭蕾舞剧创作的《火鸟》组曲,以及由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创作,被誉为“英国第二国歌”的《威风堂堂进行曲》。在汤沐海指挥激情饱满的调动下,乐团各声部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各种乐器的音色水**融,将不同曲目的音乐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引领大家进入交响乐高雅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演奏之间,指挥汤沐海讲演结合,生动地向观众介绍了每首曲目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不仅欣赏到纯粹的管弦乐艺术,更能感受到交响乐曲悠久的文化与发展历程,得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触发出更多的共鸣、思考与感悟。


名家讲坛,连接舞台与课堂

  “中国乐派名家讲坛”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倾力搭建的高端学术交流与推广平台,也是讲堂与其合作推广的重要内容。该系列讲坛将邀请国内音乐领域的名师名家,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为北大师生分享其在教学与演出实践中的理论研究成果及优秀艺术作品。3月28日晚,该系列讲坛特邀中国音乐学院邹文琴教授,向北大观众推出第一场重量级讲座《传统音乐——音乐家的摇篮》,分享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民族音乐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

  数十年来,邹文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运用到艺术实践与教学中去,将“折中中西、融合古今”展现得淋漓尽致。邹文琴重点论述了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意义:传统音乐滋养了歌唱家;传统音乐启发了作曲家;传统音乐孕育了民族歌剧。传统音乐为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最后,邹文琴深情地鼓励中国音乐人要有骨气,要深深扎根传统音乐,取其精华,兼容并蓄,由此才能以新的形式弘扬中国音乐,让中国音乐真正唱响世界。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邹文琴早已桃李满天下。当晚,邹文琴的一众学生吴碧霞、雷佳、吴静、黄新平等纷纷登台演唱,他们都已经在艺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最后著名歌手韩红出场,代表所有学生向邹老师致意,并演唱了《绒花》《九儿》两首传唱广泛的中国歌曲,扎实的唱功,饱满的情感,让观众久久沉浸于中国声乐所营造的意境中。歌唱家们的精彩演唱,在观众中掀起了阵阵高潮,观众不仅陶醉于中国声乐多姿态、多色彩的听觉享受,也感叹于传统文化对歌唱家的影响。

  据悉,“中国乐派名家讲坛”还将陆续推出多场讲座。5月15日,著名歌唱家蒋大为以“语言是歌唱的灵魂”为主题,延续名家讲坛。作为一位从部队走出来,唱着时代歌曲成长起来的人民歌唱家,他将从客观角度与大家交流对艺术的认识,并把声乐艺术实践放在历史传承中,阐述传统文化对于歌唱者的声乐道路和其艺术生命力的特别意义,以及语言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同时,蒋大为还将现场教授“科学唱法”和“中国唱法”,带领北大观众走近属于他的那片桃花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李泽厚曾谈论过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听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也正因为这样,你才可能对着这些看来似无意义的草木鱼虫和音响,而低回流连不能去了。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常常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诉诸感官视听的形象中,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境界。”

  多年来,讲堂精彩纷呈的艺术演出与讲座在理论课堂之外,为师生提供了多彩的艺术空间,为观众带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更能激发青年学子发掘自身个性和潜能,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健康而全面的身心发展。相信讲堂在自觉传承百年前老校长蔡元培美育思想,充分探索和发挥艺术功用、普及艺术经典、服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道路上还将愈加奋进。


编辑/杨晓雨 张珏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