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文琴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延续的真实记载和写照,是民族文明史的有力见证,蕴藏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精髓、民族精神、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质。传统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厚重而宝贵的遗产,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我们理应尊重、敬仰和珍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后人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传统音乐而言,我们绝不能照搬,也不能形而上学,而要在探索和研究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传统音乐和文化的神韵以新的审美形式服务于当今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发挥传统文化积极的社会效应。
传统民间音乐是艺术家的摇篮
学习传统音乐,首先要学习传统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可以分为戏曲、曲艺、民歌等。其中戏曲约有400多种,曲艺约有300多种,而56个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民歌就更为丰富了,值得音乐工作者用一生去学习和研究。
民间音乐滋养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家。声乐名家郭兰英,六岁学习戏曲,她将戏曲的演唱技术揉进声乐演唱中,确立了她独特的音色和演唱风格,为中国声乐发展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南泥湾》《我的祖国》等歌曲中,她的声音和风格辨识度极高。在注重人物塑造的民族歌剧中,郭兰英也有独到之处。比如在歌剧《白毛女》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杨白劳喝了卤水死在雪地里,雪盖住他的尸体。这时候喜儿从侧幕收膝,两个膝盖跪着出来,到爹爹的旁边,然后扑在爹爹的身上“爹啊”开始哭。跪着出来,这便是戏曲的功夫。再如我们熟悉的李谷一老师,花鼓戏的出身为她铺垫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她在歌曲的二度创作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韵味十足,受到大家的欢迎。真正在舞台上站的久的人,都是有民间音乐功底的人。
除了歌唱家,作曲家也总能从传统音乐中获得灵感。作曲家赵季平老师,代表作有《水浒传》《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大秦帝国》等影视音乐,以及歌曲《断桥遗梦》《红颜知己》等。他用音乐塑造出人物形象,并给了演唱者艺术再创作的余地和想象力。由王立平老师创作的87版《红楼梦》影视音乐至今仍深入人心。他正是极善于吸收和运用民间音乐的精华,能够用不同的音乐表现人物性格,并将听者带入那个时代和环境中。没有炫耀技巧,而是情深意切地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创作源泉
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中国音乐创作的灵感依据。首先,中国民族歌剧从传统民间音乐中孕育而出。如由郭兰英主演的民族歌剧《白毛女》,由12首民间音乐写就,都是典型的戏曲板腔。这种从传统民间音乐的借鉴,恰恰成就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新形式。又如歌剧《江姐》的音乐素材借鉴了四川的川剧、清音、越剧、评剧以及南北说唱的音乐形式。直至现在,人们还经常会引用这两部作品中久唱不衰的唱段。其次,传统民间音乐又是民歌的改编之源。广为人知的民歌《孟姜女》《兰花花》《放马山歌》《玛依拉变奏曲》等,都源于对原生态民间音乐的改编,既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又赋予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中国声乐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和特点之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把握好中国声乐作品,就要把握好它的四个方面:讲内涵、讲含蓄、讲意境、讲画面。中国声乐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歌唱语言,它以北京话为基础,以普通话为标准,在咬字、吐字方面,要遵循汉语四声和归韵的特点。这正好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要想把中国音乐推向世界,就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点,只有这样才会被世界所肯定和重视。
唱好声乐:了解“人体”乐器
声乐其实是将人体作为一个乐器,通过发声技巧使音乐旋律和语言结合,以表达作品的情感。声乐是与人们交流情感最简单直接的音乐形式。经过这几十年的磨砺和教学实践,我们在教材上、理论上、训练手法上、音乐表现上都有了一套比较有经验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已经培养出了大量的、被大众肯定和欢迎的声乐人才。专业的声乐学习除了对嗓音条件有着一定的要求外,还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章法规律,接受严格而长期的训练。
首先我们要了解人体这件“乐器”的结构。人体有七大生理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与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声乐用的就是呼吸系统。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气息吸到肺部以下三分之一处。而所谓丹田,其实并没有气,它是胸腹的支持点和对抗点,是声音的“根”。
其次,我们要想把歌唱好,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爱好者,都要培养乐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重视“姐妹艺术”的熏陶,除了积累音乐知识,广泛接触各种音乐类型及作品外,美术、服装设计、书画、舞蹈、话剧、电影、戏曲等相关艺术的涉猎也能为歌唱提供丰富的精神注解。
最后我们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共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持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本文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声乐教育家,本文根据2018年3月28日邹文琴讲座整理,整理人:孙艳红、张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