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昕鸣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特邀演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将于11月17日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启幕,带观众梦回灿烂敦煌,体悟莫高精神,守护似海情深。
主创团队历时五年精心打磨,汇集上海沪剧院强大演员阵容,实力打造音乐剧级舞台享受,精彩展现被誉为“敦煌女儿”——北京大学优秀校友、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公民道德最高奖“雷锋奖”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50余年守护莫高窟的传奇人生,生动刻画常书鸿、段文杰等几代莫高窟人为保护、研究敦煌文化遗产“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信仰:择一事,倾一生,付深情
戈壁、荒漠、石窟、壁画、飞天。
“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樊锦诗用坚韧柔情润泽戈壁大漠深处,将青春无怨无悔地交付飞天,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
初见敦煌的震撼感与归属感,让长于上海、学于北京的樊锦诗选择了呵护敦煌莫高窟的不朽容颜。在她的执着与引领下,这座历史宝库、美学圣殿变得更加现代化、数字化、科技化,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取得了新成果,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千百年来,“一带一路”中重要的文明交汇地——敦煌,历经繁华落寞、热闹凋零,再次吸引世人目光,成为名副其实的东西方十字路口艺术与学术高地。
从北大学子到敦煌学者,从昔日同窗到灵魂伴侣,从青春梦想到新时代精神,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用“上海声音”讲“上海女儿”“敦煌女儿”的守望历程,是一部有筋骨、有情怀,展现坚定信仰和文化坚守的作品。
“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樊锦诗任性地对丈夫说,“要不,你来吧!反正我不走了!全世界就只有一个莫高窟,莫高窟在我手里坏了,我没法向所有人交代。”这是最好的时代,最好的人,才能做成这一件事,平凡又伟大。
匠心:尽心力讲好中国故事
樊锦诗开口向来是先讲莫高窟和它的文化价值,她说:“我的故事很简单,不要写我,多写点敦煌!那不是我的荣誉,那是敦煌的荣誉。有一天我成灰了,历史在这儿。”
“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我们关注了那么多年,用尽心力来创作这部作品,一次次推翻、一次次调整,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攀登‘高峰’的决心,也是‘上海制造’需要的‘工匠精神’。”沪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二度梅)茅善玉在剧中扮演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提到创作精品的决心,她感触颇深。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剧组主创曾多次深入敦煌,接受大漠沙尘的洗礼,体悟一代代敦煌人的精神力量。茅善玉本人亲自设计剧中樊锦诗的主要唱段,根据人物不同的年龄和情境,唱腔中既有沪剧的细腻温婉,又融入了京剧、越剧的唱腔特色,整体演唱张弛有度,人物表现立体富有张力。“特别是她丈夫离开的那段,既要表达出夫妻间那种很深的情愫,又要把知识分子那种含蓄的爱表达出来。因此我在基本调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的旋律,让它像水磨调一样旋律丰富,正是通过这种运腔把对丈夫的感谢、感激的情感诠释出来。”在排演过程中,茅善玉“一边设计唱腔,一边流着泪”,逐渐融入樊锦诗这个人物的灵魂之中。
《敦煌女儿》剧组云集了著名导演张曼君、编剧杨林、资深戏曲作曲家汝金山、国际舞台美术大奖得主刘杏林、灯光设计大师邢辛等多位艺术大家。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李建华、王丽君等著名沪剧演员共同出演。
用两个时空的交错来诠释人物的内心独白,打破了沪剧固有的形式。时空交错中,一个转身,便是65载春秋,25岁、80岁的不同,茅善玉通过形体、唱腔和神态来完美诠释。
音乐利用多乐章的结构,既强调了沪剧的音乐特性,又增加了歌唱性,营造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同时,剧中创新了传统沪剧舞台的舞美灯光,舞台上倒梯形的形象符号象征着莫高窟,用光与影的效果打造出敦煌的沙漠与荒丘,舞台简洁、质朴却写满了故事。
筑梦:缘分相契,不负初心
岁月悠长,樊锦诗的一生完成了作为青年学子、女人、母亲、妻子、继承人、开拓者、科学家的责任,矢志不渝、呕心沥血,毕生心血不负使命担当。她的身上有北大风采、家国情怀、莫高精神、时代力量。
家与国、儿女情长与献身科学,既温情又炙热。
樊锦诗为“永远”的敦煌献出一生,如今,她与莫高窟的缘分仍在续写,精神与时代相契,不负初心。
导演张曼君在创作时“在现代戏表达上,力求能够在当代舞台上,展现更多亮点,扩展一个地方剧种的现代力量”。同时,在视觉上开拓出一个戏曲在当代剧场的魅力,尽可能把表演艺术作为戏曲艺术最核心价值最大化。“在面对沪剧这样面向生活的、基本上是话剧加唱的剧种面前,我们做了中国戏曲更大价值化的探索。”
无论是故事本身、精神魅力,还是文化传播、沪剧革新,都在坚守、传承、拓新中筑梦,《敦煌女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上海沪剧院与北大缘分很深,继歌颂优秀民族精神的《邓世昌》与沪剧西装旗袍戏《雷雨》两部深受师生观众喜爱的作品后,此次《敦煌女儿》是沪剧院与讲堂“三年合作计划”的最后一出大戏。上海沪剧院携手当代中国戏曲界金牌创作团队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是一场重头戏,也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献礼。
(注: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