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8年第2期> 目录> ·艺术视野

*  普契尼:最后的意大利歌剧大师

说起歌剧,首先想到的就是意大利。今年10月,在讲堂舞台由中央歌剧院倾力呈现的“歌剧瑰宝”音乐会,再次以经典的旋律和精湛的技艺让观众领略了意大利歌剧风情。意犹未尽的观众,还可以在12月继续欣赏由讲堂老朋友意大利爱乐乐团在“2019北大新年音乐会”中特别安排的普契尼专场音乐会。贾科莫·普契尼(1858-1924)是历史上最受大众欢迎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跌宕故事?演出前,不妨先来了解下。

梦想初成:一个贫困生的自救

  很多音乐家的祖上都是音乐家,普契尼也不例外,他的家族世代都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地区的卢卡城担任教堂乐师和作曲家。普契尼本应从小接受音乐熏陶,长大后顺理成章接替父亲职位做一名教堂管风琴乐师。不料他的父亲在他5岁时就去世了,留下妻子、7个孩子和贫困的家境。“再穷不能穷教育”,母亲先后找来普契尼的叔叔和普契尼父亲的学生教他音乐。14岁时,普契尼顺利子承父业。虽在教堂供职,但从小不愿受拘束的普契尼显然更喜欢流行的歌剧曲调。在一次教堂做礼拜时,普契尼将歌剧曲调夹在庄严的管风琴音乐中演奏出来,令神父勃然大怒,炒了他的鱿鱼,祖辈相传的职位就这么丢了。而且这时,年轻的普契尼已经染上了烟瘾,为他后来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离开教堂的普契尼可以更自由地追逐自己喜爱的音乐。十几岁的普契尼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当时已经写出《茶花女》《游吟诗人》《弄臣》等不朽杰作的威尔第。在普契尼18岁那年,他得知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要在邻近的比萨城上演,便兴冲冲往返徒步近40英里前去观看。这次“追星”行动,也让普契尼确立了终生的奋斗目标。后来他说:“那时我就认为,世上没有什么比写歌剧更美妙的了。”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对普契尼来说也是这样。卢卡城对歌剧并不感冒,普契尼渴望去米兰学习,但却被贫困的家境绊住了脚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880年,母亲为22岁的普契尼申请下了皇后设立的“贫困生助学金”。普契尼一举通过了米兰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他来到梦寐以求的米兰,虽然因为贫困,只能居住在各色人等聚集的贫民区,但他师从浪漫派作曲家巴齐尼和彭奇埃利等人,在学业上进益良多。三年后,普契尼以一首乐队形式的《交响随想曲》作为毕业作品,得到了他的老师,著名指挥家法齐奥的赞赏。他把这部作品搬上了米兰斯卡拉大歌剧院的舞台并亲自指挥演出,还为普契尼联系了出版商出版了这部作品。普契尼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后来他将其中最美妙的一段用在了《波西米亚人》里。

一朝成名:爱情与面包都有了

  1882年,尚是学生的普契尼参加了一家出版社举办的独幕歌剧创作比赛。他以剧作家丰塔纳的剧本为脚本,创作了歌剧《维利》(又译《群妖围舞》),但却因为总谱字迹潦草不清,被评委们丢到了一边。从米兰音乐学院毕业后,普契尼以教钢琴为生。他仍希望《维利》能浮出水面,于是多方奔走,直到1884年,该剧终于在米兰威尔姆剧院首演。音乐中表现的清新风格、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管弦乐配器方面的突出才华让普契尼得到了一致赞誉,可谓一鸣惊人,26岁的他一夜成名。

  《维利》的公演和出版开启了普契尼与出版商科尔迪的终生合作。这位出版商不仅付给《维利》双倍稿酬,还为普契尼请来专门的剧作家,向他继续委约作品。只是没想到,第二部作品《埃德加》却遭遇空前惨败。普契尼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向和风格。“我要这样的作品:近代的结构,动人的情节。戏剧就是要吸引人心、抓住人心、感动人心。”

  他开始着眼现实生活。18世纪末19世纪初,意大利作家与观众不再像以往那样关心和热衷英雄主义和重大社会事件等题材的作品,转而注重社会生活本身。普契尼将法国著名文学家列沃的小说《曼侬·列斯考》改编为同名歌剧,1893年2月1日在都灵的雷吉奥皇家剧院首演,再次满载声誉。一年后,该剧走出国门,在英法等国公演,普契尼的名声迅速远播欧洲,一跃成为世界性歌剧作家。当时,萧伯纳断言:在我看来,普契尼在许多方面比起他的那些竞争者们更像是威尔第的继承人。

  成功带来的不仅是名,更是财富,普契尼终于摆脱贫困,无数的版税让他发家致富。面包有了,也该好好安置自己的爱情了。早在1885年,初有声名的普契尼结识了卢卡城一家食品批发商的老板娘艾薇拉·杰米尼亚尼。两人迅速相爱并生活在了一起,次年便生下了长子安东尼。由于当时意大利不允许离婚,艾薇拉实际是弃夫离家才跟普契尼在一起的。直到1904年艾薇拉的丈夫去世,普契尼的这段婚姻才得以合法化。

  一个偶然的机会,普契尼在卢卡城附近的托里德拉戈买下一幢小别墅,建造了自己理想的安身之所,与妻儿一同住在这里。这里远离尘嚣,湖水环绕,风景秀丽。普契尼常常喜新厌旧,此后又在多处置业买房,但他最钟情的还是这里。普契尼说:“这里是一片沃土,是伊甸园,是天使们的王国,是人间净土。”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写下了几乎所有的传世之作,甚至还要求儿子在他死后将他安葬于此。除了房子,普契尼还热爱汽车。当时汽车在许多大城市都还只是展览品,普契尼却能经常开着各式最新型的汽车穿梭于城市与乡间到处游玩。他喜欢冒险开快车,并终因此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走向辉煌:三部传世之作的诞生

  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在完成《曼侬·列斯考》之后的十年间,普契尼先后创作了《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三部传世之作,走上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光。

  尽管并不亲自创作剧本,但普契尼对剧本的挑选却十分挑剔。法国作家缪尔热的自传体小说《放浪艺术家们的生活情景》是缪尔热青年时代放浪不羁与贫困受苦经历的汇集。这与普契尼在米兰求学时的生活境遇有很多相似之处,激起了普契尼的创作热情。他将其改为歌剧《波西米亚人》(又译为《绣花女》或《艺术家的生涯》)。普契尼选取了原作中四个场景写成四幕,贯穿以男主角鲁道尔和女主角咪咪的爱情故事。普契尼将小说描述性的引文作为各幕的引子,运用印象主义舞台技巧。每一幕都是简练优美,干净而生动,场景变换迅速,每幕戏都在有戏剧性效果的场面中闭幕。其中“冰凉的小手”和“人们叫我咪咪”等咏叹调至今仍受世人喜爱。

  《波西米亚人》是歌剧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因素与印象主义的特征几乎达到最完美结合的第一部歌剧。他注重人声在歌剧中的主导地位,并强调语言的音乐性,甚至把一些抒情性的唱词或一般的对话也安排上一些富于音乐化的旋律。这部歌剧还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歌剧风格,轻松愉快中夹杂着忧伤,伤感和轻快奇妙混合。德彪西盛赞:“我不知道还有谁能把当时的巴黎描写得像普契尼在《波西米亚人》中写的那样好。”如果说《曼侬·列斯考》让普契尼成为世界性音乐家,那《波西米亚人》则确立了普契尼(38岁)在世界歌剧乐坛的大师地位。

  大师当然不能止步于此,他希望有更多的尝试。于是1900年首演的歌剧《托斯卡》便一改之前的秀丽亲切的音乐风格。这部作品改编自法国剧作家维多里安·萨尔度的同名话剧。普契尼曾一度怀疑,包含了凶杀、强奸、变态等离奇又血腥的情节真的适合歌剧吗?当他与他的脚本作家商议时,无疑遭到了反对。但普契尼更喜欢直面挑战,他说服伙伴们着手创作。话剧有5幕,人物多达23个,普契尼的歌剧只有3幕,角色删减至不足10人,省略并压缩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历时三年,歌剧《托斯卡》终于问世。普契尼注意音乐的感情渲染和戏剧性效果,全剧始终强调声乐的重要性,有许多精彩唱段。例如第二幕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第三幕卡瓦拉多西的咏叹调“星光灿烂”。《托斯卡》是普契尼创作的另一个高峰,也是一部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演出次数最多,最受人们欢迎的一部歌剧。今天,它已成为众多歌剧院中的保留剧目。

  1900年夏,普契尼前往伦敦,参加《托斯卡》在考文特花园歌剧院的首演。在此期间,他的两位朋友带他去看了一场根据美国作家约翰·卢瑟·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改编的同名话剧。普契尼深深同情女主人公巧巧桑的悲惨命运,他觉得这就是渴望找到新的打动人心的剧本。他给科尔迪写信道:“我已经无法抵御巧巧桑对我的吸引力,我恨不得马上就在这里开始我的工作。”

  普契尼从日本大使夫人那里获得了许多日本民歌和民间音乐,着手创作这部歌剧。然而就在1903年2月的一个晚上,爱开快车的普契尼因车速过快而翻车,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大腿严重骨折。他不得不中止创作好几个月。直到事故过去快一年,《蝴蝶夫人》终于问世,可首演现场又遭到一帮反对普契尼的团伙的恶意破坏。普契尼伤心地回到托里德拉戈别墅,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将原有独幕歌剧的形式变成了两幕歌剧,并在第二幕的第一场和第二场之间加入一个间奏曲,使之更像一个三幕歌剧。1904年5月28日再次上演,受到热烈欢迎。1905年7月7日,《蝴蝶夫人》在英国考文特花园歌剧院一炮打响。随即便几乎占领了伦敦整个演出季。

美国归来:荣誉背后的波澜

  20世纪初,美国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对文化艺术更是敞开怀抱。1907年1月,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办“普契尼音乐节”,并邀请普契尼及家人访问美国。普契尼从下轮船开始就受到了皇帝般的礼遇,所到之处都是欢呼和喝彩。在美国,除了连续上演了普契尼的作品之外,对普契尼来说还有另外的收获。他开始对异国情调的内容产生兴趣,希望写一部美国人的歌剧来征服美国市场。贝拉斯科的话剧《西部女郎》就很让他满意。回到意大利,普契尼便开始着手准备剧本。然而,就在他享受着辉煌成就,忙碌奔走于各个城市的排练场、歌剧院时,一场家庭风波正悄然袭来。

  在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中,女性角色始终异彩非常,他习惯于用女性角色去诠释他作品中爱的内核,而这些女性角色都会毫不犹豫地为爱去死。普契尼向往这种纯粹的爱,即便生活中失望总是大于希望。当年普契尼与妻子艾薇拉的结合已是闹得满城风雨,在创作《西部女郎》期间,艾薇拉嫉妒多疑的性格又掀起巨浪。她难以忍受任何女性对丈夫产生好感,当她发现家中年轻的女佣朵妮雅对普契尼的照顾十分热情周到,便开始无端猜忌。整个家庭都充满了火药味。普契尼不得不为朵妮雅解释,但却更加激怒了妻子。艾薇拉一气之下赶走了朵妮雅,甚至还向朵妮雅的村子告发了她与雇主有不正当关系。可怜的朵妮雅在绝望中服毒自尽。朵妮雅的亲属上告法庭要求查明真相,结果尸检报告证明朵妮雅是无辜的。法庭除了判处一笔巨额罚金之外,还判处艾薇拉监禁五个月。一系列的风波在整个意大利都引起轰动,可怜的女孩被夺去生命,流言蜚语四起,不怀好意的报界和嫉妒者也趁机大肆渲染,给敏感脆弱的普契尼带来巨大的打击,《西部女郎》的创作一度搁置。尽管如此,普契尼为了家庭,还是为艾薇拉交了一大笔保释金,让她免受牢狱之苦。直到1909年,普契尼才重新拾笔,继续创作。1910年12月,《西部女郎》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最后的时光:未完成的《图兰朵》

  此后几年间,许多坏事接踵而至。一战爆发,大部分剧院被迫关闭。普契尼的许多好友也相继谢世,包括出版商科尔迪、被称为“歌中上帝”的卡鲁索等人,这让普契尼十分悲痛。后来,连他的托里德拉戈别墅,也因政府在旁修建的泥炭厂而遭受噪声和空气污染,不得不令普契尼逃离他的伊甸园。此外,医生又诊断出他有严重的心脏病和糖尿病,使他愈发沮丧。

  普契尼在生命后期的创作不多。1916年,他完成了歌剧《燕子》。1918年,由凶杀故事《外套》、悲剧《修女安洁莉卡》、喜剧《贾尼·斯基基》组成的《三联剧》在纽约首演,其中《贾尼·斯基基》最受欢迎,其中有著名的咏叹调“啊,我亲爱的父亲”。

  《图兰朵》是普契尼最后的作品。也许是预感到自己去日无多,他渴望这部作品成为他全部创作生涯的总结,成为最伟大、永恒的杰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然而在创作《图兰朵》期间,常年烟不离手的普契尼又被诊断出喉疾,并最终确诊为咽喉癌。普契尼遵从家人的安排,前往布鲁塞尔接受镭射治疗。开始效果不错,可就在大家都乐观起来时,普契尼的心脏却已经不堪重负。11月29日,大师永远闭上了眼睛。

  《图兰朵》终究没有完成,后来他的学生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构思将其续完。《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戏剧的背景虽然是古代中国,但除了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之外,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1926年4月25日,《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在这里放下了笔。”全场默哀。


  普契尼的歌剧具有真实主义的特征,即描写当下的真实世界。普契尼出身贫寒,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深有体会,他同情小人物的处境,重视再现真实生活的环境。他说:“我热爱小人物。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的、热情的、富于人性的,并且是能通往心灵深处的。”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普契尼又超越了真实主义歌剧。他是营造舞台效果和制造旋律的天才。他的歌剧配器色彩丰富,结构紧凑,咏叹调旋律优美、充满激情,但又朴素自然,其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既传统又新颖,是意大利歌剧优良传统同世纪之交时期音乐发展新成果结合的产物。普契尼歌剧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只重人声不重器乐的状况,他在继承威尔第等大师传统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普契尼的逝世也结束了真正的大歌剧时代。自他以后没有人能在歌剧作曲方面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编辑 /张珏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