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8年第2期> 目录> ·志愿者园地

*  致我们穿“堂”而过的青春

 10月19日下午,一年两度的讲堂学生志愿者协会迎新仪式在讲堂202会议室举行。讲堂志愿者团队自2000年成立以来,十八年间与讲堂一同成长,已形成自身独有的精神气质,志愿者的文艺形象也已成为讲堂品牌的代表,被誉为“璀璨的夜明珠”。

  今天,又有34名可爱的学子从一百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将与讲堂一道,不断延续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志愿使命,传承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同时,讲堂也将以更多的艺术精品,让青年学子在高雅艺术的海洋里获得心灵的滋养,在素质教育的殿堂里感受精神的升华。

  迎新仪式上,场务志愿者、文艺记者团主管及新老志愿者代表相继发言,从不同层面各自分享了对于讲堂的深厚情感,老志愿者向新同学表达了对讲堂的深厚情感以及加入讲堂所应肩负的责任使命,新志愿者也表明了他们对于未来志愿工作的满腔期许和美好憧憬。相信在大房子里这段独特的实践经历,能够成为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记忆和无可比拟的财富。

  今年已经是讲堂志愿者队伍成立的第十八年头了。在这些年里,我们的队伍不断传承和发展,一方面规范和完善了组织管理架构,在志愿服务工作、内部活动开展上积累了一套可供后来者借鉴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讲堂志愿者文化,使得我们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会把这里的志愿工作当作自己大学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可以说,讲堂志愿者协会有着足够优良的传统,而我们也将要承担起继承并发扬传统,以及改革创新的责任,为讲堂志愿者协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也还是一个新人,新鲜、好奇并且有些拘束。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曾默默地下定决心要在讲堂奉献到毕业,有人做到了,有人正努力着,也有人因为不同的原因选择了淡出。讲堂就如同家一样,你付出了多少,它就会回报给你多少的归属感和爱。在之后的某一天,你们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讲堂里竟然有这么多人和你成为了要好的朋友。讲堂里从来都不缺少故事,在未来,我期待能够听到你们与讲堂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坚持你们想要坚持的一切,希望有一天你们会自豪跟以后的新人说,加入讲堂是你们最幸运的决定。

(场务志愿者主管: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光昕)


  似乎人人都可以在看了一场演出后发朋友圈评论几句,也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报道事件的新闻消息,但是说到文艺演出稿件,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一种比较陌生的存在。第一个消息被发布到讲堂官网、第一篇微信品评被公众号转载、实习期结束后第一次拿到记者证……讲堂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这些欣喜的瞬间,是我永远也不会忘怀的。

  我经由朋友的介绍来到记者团,也在记者团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由于文艺撰稿形式的特殊性,大家虽然同为记者,却往往不会发生很多直接交流,因此对我来说,每次记者交流会、每次团聚活动都显得弥足珍贵。可以想象,大家都是因为对文艺演出、对大房子的热爱才齐聚一堂,文青之间的互相理解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就能够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聆听灵魂的琴弦共鸣,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文艺记者团主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级本科生郭育帅)


  我也曾加过许多社团,最终留下了这一个,我发现讲堂最特殊之处在于它神奇的归属感。每周会有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方见到一群固定的人,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现在的你可能无法熟记所有的规范,可能不熟悉每个岗位的站法,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可能会被组长批评,你可能会觉得很尴尬。这些我也曾经历过。但是我相信慢慢的你可以感受到来自组长、部长以及周围小可爱的关爱。

  两年半以来,我站了很多次岗,也有过疲倦不堪的时候,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发感到体力不济,会感觉很累。但当我看到有新的朋友从西门进来,看到你们紧张到结结巴巴地背着规范,看到你们在面对观众时的放不开,看到你们面对老志愿者时的羞涩,我都会想起曾经那个忐忑不安的自己。岗前会之前拼命看的规范,拦不住横穿16排的观众,打偏了的激光笔,拿不出去的食品饮料,我们都有过相似的窘迫,也都会成长。我们会站好每一个岗位,能够独当一面,同时又能完全信任自己的伙伴;我们会创造出自己的回忆,在大房子里,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场务老志愿者代表: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生舒卜粉)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有幸被选为电影组组长,当上组长的第一个月里,举办主持了电影交流会。那次对于《美国丽人》的逐帧赏析,大概是我对电影研究把握最深最认真的一次,可琦师姐一年前解析《无耻混蛋》的珠玉在前,激励我全力以赴给新记者们讲好这一课。大二的三次写稿,都很荣幸地入选优秀稿件并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上。从70届戛纳金棕榈的《方形》到71届金棕榈《小偷家族》,之后在北京大学的每一次金棕榈,都希望能把我的一些观影感受、我的稿件献给讲堂。最近的两个学期,感觉我和讲堂一起成长了不少。

  无论是记者团内部的交流聚餐活动,还是整个志愿者协会一起的联谊,讲堂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新学期等到了你们,希望我们能举办更多的内联、演出观摩、写稿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同时也希望能和场务的“糖果”们一起组织更丰富的团建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讲堂的温暖,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争取把讲堂变成你们大学里第一个“家”!

(文艺记者团老志愿者代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逸轩)


  相较于“一塔湖图”的声名远扬,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显得低调得多。早课前骑车到理教时,不过是余光里匆匆的掠影;深夜漫步回宿舍时,也只是星空下庄重的安宁。不过,该是有红线牵着我与讲堂的缘。点开刷屏朋友圈的“讲堂开放日报名”,便有幸目睹了它面纱下的富丽恢弘,想着,“是了,作为名校的北大,一定要有这么个地方的。”又在讲堂东门的展板前停了步,目光盘桓于海报上的戏剧、舞蹈、电影、音乐,思绪翩飞在与之相应的讲堂现场,心里想的变成,“是了,得有这么个地方,北大才像北大。”讲堂的舞台是造梦的地方,而我们,都是梦的守护人。已把讲堂上岗融入日常的学长学姐也好,像我这样急需熟悉座位、狂背规范的新人也罢,今天共同在这里汇聚,开启又一段“穿堂而过”的无与伦比。且让我们伸出手,握一握,共同穿越这时光的海洋。

(场务新志愿者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2018级本科生白雨琪)


  成为一名讲堂记者意味着什么呢?我想,是当我看表演、展览或者电影的时候,不止于感性层面的无动于衷或心潮澎湃,而是从更客观的笔触出发,展现这场表演本身,它的构成,它的呈现,以及它的背后。可能就是作为一个普通写稿子的,我去了解去观赏某一场艺术,然后通过我的表达来传播和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到它,用心感知到它。至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先进文化这些宏大的意义,我觉得都是生发出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同时,我也是来学习的。我是带着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来的,比如:一篇极正式的稿子如何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出个人的特色;如何在尽可能客观简洁的写法中,或者在必带某些过场话的情况下,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如何在呈现专业艺术鉴赏知识的过程中,发掘出记者个人观察到的独特角度……所谓“带着镣铐跳舞”,其实也正如有人说,那不是镣铐,那不过是跳舞的步法罢了。这是我期待学到的。

(文艺记者团新志愿者代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罗诗曼)


辑/梅笑晗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