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大卫
他,睡眼惺忪地按掉每个周六早上七点半的闹铃,一番洗漱,登上了平时人满为患,今天却稀稀疏疏的地铁车厢,找到那个每周六熟悉的座位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合唱谱看了半小时。听到地铁达到北京大学东门的熟悉声音,他收拾好谱夹,下车并走进了周六上午的校园,按照熟悉的路线步入讲堂,准备开始2-3个小时的讲堂室内合唱团排练。
看起来挺平常的一种周六上午的生活,他能做到“每周六”这三个字也不太容易,尤其是对于那种二三十岁,经常周五晚上熬到十二点一点才睡的人。我有点奇怪,便问他为什么愿意每周六起早,跑那么远排练。他就跟我说了下面的三个理由。
他思考了一会儿他的第一个理由,那个最简单和纯粹的两个字:音乐。他说,在讲堂合唱团,“音乐”这两个字在两个人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一个叫李尧,一个叫刘一衫。我听他说,音乐在这两位身上,是一种厚的感觉,一种胸中怀抱宇宙的感觉。我想,他描述的也太抽象了。于是在某个周六上午偷偷在这两位旁边站着听了一会儿,发现那感觉就像你走入无人问津的幽谷,往山谷间的水潭扔入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时,听到的咕咚声。这声音不会溅起水花,而是被深色的潭水包裹着沉下去。
他跟我说的第二理由是专业,他觉得“专业”两个字,应该印在合唱团里最合适的人身上,那个人是指挥,叫王铮。王指好“烦人”,经常一脸严肃地用右手指着左手的节拍手势,意思好像是:“我不说话,看你们什么时候能按照我的节奏来”。王指又很搞笑,排练间隙休息的时候,经常被当作团员们调侃的对象,王指的脸甚至有演化成鬼畜表情包的趋势。我心想,这种指挥也能叫专业?后来才明白,这种从台下到台上,从搞笑到“烦人”的转换,叫专业。
最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我说了第三个理由。他说,每次排练的时候,他都会格外关注一个女生,她是合唱团的钢琴伴奏庞韵梦。仔细听她弹《大鱼海棠》的前奏时,会感觉到那种潺潺溪水从琴键中流淌出来的清凉,融合着柔美的味道。听着她弹的《春潮》间奏,会不由自主地被春天里涌动的生机鼓舞。她手指间灵动的表达已经被合唱团员们所习惯,反而使团员在其他场合听到钢琴表演时会格外挑剔。看到我他一说起庞韵梦就眉飞色舞的,于是我不禁问了一句:“你是不是爱上这位钢伴了?”他在心里点了点头。我怎么知道他心里点头了?因为我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