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寿安
三角地,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核心地带。
作为连结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必经之路,无论是曾经贴满告示、海报的信息栏,还是如今社团招新的“百团大战”,这片小小的土壤承载着百年学府最富有生命力的学生文化。
坐落于三角地,百周年纪念讲堂作为一座高雅艺术的殿堂和素质教育的课堂,同样厚重与灵活兼备。作为北京大学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之一,讲堂观众厅以2000座席的规模、恢弘典雅的姿态面对世人,而曾经的多功能厅则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践行着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使命。
曾几何时,讲堂多功能厅的活动可谓是精彩纷呈:西洋乐曲和传统民乐余音绕梁,话剧与戏曲演绎出人间百态,曼妙的歌剧与声乐艺术响遏行云,2D、3D电影放映满足师生的观影需求,艺术课堂持续地面向师生和观众普及艺术知识与文化。
多年以来,多功能厅的舞台承载着讲堂繁荣校园文化的使命,从各类学生活动,到文艺社团展演,再到院系的开学毕业典礼和新年晚会,多功能厅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更见证着北大学子的才情和发展。
特别是在2015年观众厅施工期间,讲堂尽最大努力发掘自身资源,保障高水平的演出活动继续在多功能厅举办,减小因观众厅装修给师生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实现艺术育人、文化育人的使命。
2017年6月,北大87级校友、北京盈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莹女士向会议中心捐资1000万元成立李莹文化艺术基金,主要投入于讲堂多功能厅的硬件改造和讲堂原创艺术项目的开发。经过一年多的施工改造,曾经的多功能厅小剧场终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改造后的多功能厅更名为“李莹厅”,以纪念李莹女士回馈母校建设、支持艺术事业的善举。
李莹厅在视觉上使用“三角形”为主要元素,与三角地的文化因子一脉相承。沉稳大气的灰色基调,设计风格简约而富有现代美感,不仅演出和观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对声场、灯光、音响、视频系统和舞台机械的升级改造,符合专业音乐厅的标准,更可以满足学校师生、社团的多功能使用需求。
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是讲堂始终不变的宗旨。李莹厅投入使用后,将继续为学校各类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和服务保障,讲堂人也继续将发扬传统,坚持以服务为本的态度和优质细致的工作,让学校放心、让师生满意。
在未来的演出引进上,讲堂将合理协调观众厅与李莹厅的演出安排,更注重“引领”和“迎合”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借助政府和企业等外部的助力,积极引进国际精品项目,引领先进的艺术方向,以高水平音乐会、戏剧、戏曲等高雅艺术为主体;另一方面,也注重剧目引进的多元化,根据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安排喜闻乐见而有富有艺术性的文艺演出,满足多元化的文化需要。
艺术课堂是讲堂长期坚持的品牌项目之一,主要邀请艺术名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开展艺术普及讲座和演出。今年,讲堂在艺术课堂基础上继续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推出“素质教育课堂”系列,分为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和鉴赏五大模块,除了配合演出项目,邀请演出主创举办讲座外,还将与中国音乐学院高精尖中心、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单位合作,打造高水平的艺术系列演出讲座。
原创艺术项目是近几年讲堂的工作亮点。讲堂室内合唱团的“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系列音乐会,以及讲堂剧团的首部原创话剧《九月悠长》,都是以多功能厅为起点,开始了“讲堂出品”的原创艺术之路。几年来,讲堂室内合唱团和讲堂剧团不断创作、屡创佳绩,在校园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后,讲堂也将依托李莹厅,继续加大室内合唱音乐会的策划与创新,完善和推出讲堂出品的小剧场原创剧目,为更多北大青年和艺术创作者打造展示才华的空间,为广大师生和观众提供更多接触艺术、感受文化的平台。
犹记得,李莹校友在捐赠仪式的致辞中数度哽咽,话语中充满对母校的深情:“父母给了我生命,北大赋予了我灵魂。”在80年代北大自由和上进的空气滋润下,李莹校友从年轻的女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一位把真善美作为人生追求的女性。而在她的捐助下,必将有更多北大学生得到更好的艺术熏陶和全面发展。
因为活跃在三角地的青年学子,人们心中悠久厚重的北大红才有了一抹跳脱的光彩。而因为李莹厅,讲堂弘扬高雅艺术、服务素质教育的使命,也增添了轻盈而灵动的羽翼。讲堂将不辜负学校和广大校友对讲堂的殷切希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努力打造符合北大一流建设要求的、在全国高校持续引领先进的一流校园文化艺术中心。
(注: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百周年纪念讲堂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