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歌剧,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幕幕熟悉的歌剧画面:从经典的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蝴蝶夫人》《图兰朵》《魔笛》《弄臣》,以及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歌剧魅影》,一直到家喻户晓的百老汇音乐剧《猫》,无一不让人沉醉其中。可是,当你身处歌剧院的艺境之中,如痴如醉地欣赏歌剧表演时,你是否也会细心观察那一座座或优雅、或华美的歌剧院呢?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一座好的歌剧院,往往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形象看板。据说剧院建筑是世界建筑界公认的“建筑之最难”,每一座大剧院都可以作为所在城市的地标建筑,包含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全球各大知名歌剧院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建筑风格自成一体,有的两者兼具,今天小堂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凤凰歌剧院(Teatro La Fenice di Venezia),最特别一点,它是唯一真正的完全建于水上的歌剧院。
意大利语:融入歌剧的灵魂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主要是因为意大利语非常适合歌剧演唱。歌剧是标准的美声唱法,这种唱法不能用话筒,也是因为最早诞生美声唱法时,不存在话筒这样的发明,所以这一歌唱技法本身的发源,就不存在需要别的介质来扩音的需求。美声的发音方式,在不借助扩音设备的情况下,需要声音传得很远,就需要语言中多有元音才能用力发声,而发声时声带不参与震动的清辅音要尽量少,意大利语恰好符合这一特征,也就成为了最适合歌剧的语言。
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巨大成果,就是歌剧。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政治上受到外国的侵略和控制,但思想意识领域却非常活跃,他们坚持追求真理、歌颂美好的理想,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工具,意大利人找到了用“声音”抒发情感的方式。
意大利歌剧传到外国宫廷贵族中后,王宫贵族纷纷邀请意大利作曲家和歌剧团去演出,意大利歌剧大有称霸欧洲之势。当时欧洲各国作曲家中也有人力图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来与意大利歌剧抗衡,但是,这种努力最终只有法国借鉴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
意大利歌剧诞生之后可以说是在威尼斯和那不勒斯两大城市歌剧乐派中发育和成长的,这两座城市中,都有值得去看看的歌剧院,比如现在唯一仍在运行的古歌剧院圣卡洛剧院,以及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凤凰歌剧院。值得一提的是,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面向公众的歌剧院就是在威尼斯开张。
三次浴火:传奇举世无双
凤凰歌剧院也算是历史悠久,始自威尼斯共和国末代时期兴建(1792年),彼时正处于威尼斯共和国繁华的末期,新航线直接导致了威尼斯贸易航运大国走上了下坡路,失落的威尼斯人转头开始搞起了艺术,他们决心造一座大剧院。
1792年,一座被命名为Fenice(意大利语:凤凰)的歌剧院便拔地而起。Fenice在意大利语里面也有不死鸟的意思,传说凤凰每500年筑巢自焚为灰烬,然后从火后的灰烬里重生,循环不已,因而又名“不死鸟”。古代欧洲人认为凤凰长生不死且能复生,在罗马帝国时期,它又是永恒之城罗马的象征。一向以古罗马自豪的意大利人笃信凤凰的传说,所以威尼斯人把他们最重要的歌剧院命名为凤凰歌剧院。
无巧不成书,自从有了这个命名,凤凰歌剧院也就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剧院第一次火灾就发生在建造途中,原本1790年就开了工,但是中途一场火灾,使得工程延期到了1792年大剧院才初次竣工。第二次火灾发生于1836年,歌剧院第二次失火,被彻底烧毁,不过,人们马上就着手在原址上按原样对其进行了重建。一年后,它就又如同浴火凤凰一般在原地涅槃重生。
最后一次毁灭性的破坏源于1996年的那场大火,由于两名电工的失职,歌剧院遭遇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火灾,消防员经过一夜的奋战仍然没有使凤凰歌剧院脱离火海,人们只能无助的看着它被大火吞没。次日凌晨,原本富丽堂皇的歌剧院只剩下一副残破的骨架。
当时的威尼斯市长当即决定在原址上重建凤凰歌剧院,然而之后的具体实施却遇到了重重阻碍,最大的难题就是凤凰歌剧院原来坐落在只有一条桥连接的两条运河之间,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威尼斯人曾经绝望地以为:凤凰再也不会回来了。直到多年后,在已故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凤凰歌剧院的重建才真正付诸实施。
设计师通过保存下来的设计草稿和照片,期望重现歌剧院1792年建成时的原貌。这一重建计划耗资九千万美元,歌剧院内的灯座采用威尼斯特产的穆拉诺玻璃,四层包厢都饰有镶金雕刻,座椅全是红色丝绒包装。同时,歌剧院还增加了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和安全器材,礼堂座位增加到1076个,人们可以乘坐贡多拉(独具特色的俄罗斯尖舟)从运河直接进入礼堂内部。重建后的凤凰歌剧院不仅恢复了昔日的风采,还比以前的规模更大、更豪华。威尼斯市长保罗·科斯塔曾说:“有人说凤凰歌剧院比我们预想的最好面貌还要好。当然在仿古的外表下面全是最新的科技,它现在是一座精致的建筑。”
2003年12月14日,对于水城威尼斯来说是非常特别的日子,人们纷纷乘坐贡多拉来到凤凰歌剧院。历经近八年的重建后,这座金碧辉煌的歌剧院重新对外开放。著名指挥家里卡尔多·穆蒂率领凤凰管弦乐团,以贝多芬的交响乐《向大厦献礼》作为对凤凰歌剧院重新落成的第一份贺礼。
三次火灾,三次磨难。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在遭受波折之后得以焕发光彩。如今的凤凰歌剧院是威尼斯,甚至是全欧洲的歌剧殿堂。这只昔日遭受火灾磨难的凤凰,终于在火中磨炼重生,如今的她是一只腾飞的凤凰。
百年传奇:艺术与历史完美融合
不单单是建筑本身的涅槃传奇,歌剧院的上演作品也是满满的一部歌剧史传奇。作为当年,也是当今意大利乃至欧洲最大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凤凰歌剧院在它200多年的历史中,上演过许多标志性的事件。第一座凤凰剧院在建成后的40余年里,首演了很多重要作品,其中就有喜歌剧大师罗西尼的两部正歌剧《坦刻雷迪》和《塞米拉米德》。1830年,贝利尼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而写的《蒙太古与凯普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凤凰歌剧院作世界首演,剧中反串罗密欧的,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高音之一帕斯塔,演出轰动一时。
同时,凤凰剧院还常常为狂欢节约写新剧目。1843年,当时的剧院经理找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希望他为1843—1844年的狂欢节写一部歌剧,威尔第曾想用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或是雨果的《克伦威尔》为题材,但最终和威尼斯作家皮亚韦一道,将雨果的悲剧《欧那尼》搬上了歌剧舞台。1844年3月9日,凤凰歌剧院首演了这部戏,结果大受欢迎,一直到狂欢节结束,《欧那尼》仍在威尼斯的剧院里上演不衰。这部戏的成功,在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年以后,凤凰歌剧院再度提议威尔第与皮亚韦联手合作,为剧院1850—1851年的演出季写一部新作,并且推荐雨果的剧本《逍遥王》 。
当时意大利正处在奥匈帝国统治之下,政府的戏剧检查制度非常严苛,以《逍遥王》的情节和鲜明的思想倾向,很难在剧院里上演。所以作曲家和作家不得不将剧本改头换面,结果写出了一部传世巨作《弄臣》。1851年3月11日《弄臣》在凤凰歌剧院首演,观众欣喜若狂,经久不息的掌声几次打断了演出。《弄臣》在之后的几个月里,迅速演遍了整个欧洲,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当然,观众若是对演出不欣赏,反应会相当令人难堪。在1853年3月6日的演出中,凤凰歌剧院的观众就是这样对待初次登台的《茶花女》的,他们不停地挖苦、叫喊、吹口哨,最后一幕时,音乐已全被观众的笑声压倒了。后来威尔第的另一部戏《西蒙·波卡涅拉》,也在这里遭到了类似的命运。
事过境迁,这些在当年惨败的剧作,现在都是世界各大剧院的保留剧目。相反,有些当年倍受欢迎的当红剧目,却昙花一现,没能在舞台上保留下来。然而在这些被埋没的作品中,仍旧不乏佳作,凤凰歌剧院在最近几十年里,就一直致力于“复活”这样的作品,像梅尔卡丹特、斯蓬蒂尼一些在当年叱咤风云、所向披靡,后来却尘封土埋,被人遗忘的剧目,都由它重新挖掘出来,搬上舞台。整理故旧的同时,剧院也不忘开发新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这里首演的重要作品,就有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历程》、布里顿的《螺旋丝》和诺诺的《偏狭的1960年》等等。
自2004年以来,凤凰歌剧院每年在1月1日举办一场新年音乐会,邀请世界知名乐队、指挥家和歌唱艺术家现场演出,曲目基本以意大利歌剧三位大师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的作品为主,这也是欧洲最为著名的新年音乐会之一。坐在席间,仿佛聆听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耳边轻声叙说的过往,它是威尼斯也是世界歌剧的见证……
当年威尼斯共和国的繁华也许早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感谢他们留下了凤凰大剧院,让我们还可以在涅槃重生的剧院里面,感受下过往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