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跳转栏目> 讲堂期刊> 2019年第2期> 目录> ·艺术视野

*  柏辽兹:标题交响乐的奠基人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中,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绝对是一名无法回避的音乐大师。他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同时还是一位音乐评论家和指挥家。2019年,世界各地为纪念柏辽兹逝世150周年,举办了多场音乐会,重温他的音乐经典。柏辽兹曾写过《希腊草命》《李尔王》序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安魂曲》《哈洛尔德在意大利》等名作,所著《配器法》已成为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

  柏辽兹是一位真正内蕴着浪漫主义精髓的音乐家,他那勇于创新的音乐理念给予了音乐艺术更加“浪漫”和自由的空间;他在音乐体裁、结构、织体、和声、节奏、配器以及乐队编制上的独特创新使他总是处于争论的漩涡中心;他对于“标题音乐”的突出贡献、探索交响音乐戏剧化的创作思维以及追求“综合艺术”的音乐理想使得柏辽兹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同其他一些最著名的音乐大师一样占有一席之地。


反叛的萌芽

  柏辽兹于1803年12月11日诞生于法国柯特・圣・安得烈的一个传统家庭:他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亲是一位信奉无神论的医生,母亲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一般来说 ,大作曲家们很多都是出生在音乐世家,或者是有相当音乐氛围的家庭环境中,但柏辽兹却不同:他并非出身于音乐世家,少年时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业音乐教育;他学过长笛、吉他和竖笛,但是对钢琴几乎一窍不通。在柏辽兹6岁时,父亲把他送入神学院,两年后由于学校被关闭,他只能回到家中,在父亲指导下继续学习。柏辽兹在13岁时自学作曲,并创作了一些小曲。他的少年时代经历了席卷欧洲的拿破仑战争,虽然波旁王朝在1816年恢复统治,但激情的时代精神却已经在柏辽兹的心里扎了根。由于年少的柏辽兹当时还无力反抗父亲的意志,只得在17岁时接受安排前往巴黎学医。柏辽兹一开始还能耐心学习,但在一次解剖课上,他因不忍面对尸体而选择了跳窗逃走。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抗,在这之后,柏辽兹对医学的抗拒逐渐加深。面对父亲的威胁,他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选择了音乐道路:1822年,柏辽兹申请学习音乐并开始创作歌剧;1823年他成为了勒絮尔的私人学生,之后创作了一部清唱剧;1826年,柏辽兹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雷哈和勒絮尔。也正是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父亲,父子关系就此断绝。


受爱情触动而生的音乐巨作

  柏辽兹生性敏感,感情强烈但又羞涩内向。在十二岁时,柏辽兹在祖父母所住的山村梅兰邂逅了比他大五岁的艾斯黛尔,她一双美丽的眼睛和玫瑰红色的皮鞋让情窦初开的柏辽兹心神荡漾,这触发了他的“初恋(单相思)”,也开启了他毕生对“爱情”不懈追求的历程。不可否认的是,这段经历也影响了柏辽兹浪漫主义意识的形成。

  1827 年秋季, 24岁的柏辽兹在巴黎奥德翁剧院观看了肯布尔剧团上演的《哈姆雷特》。当时整个巴黎都为在剧中扮演奥菲利亚的爱尔兰女演员哈丽特·斯密森所倾倒,柏辽兹也不例外。用他自己的话说:“她的非凡才能,她的戏剧天才,对我的想象力和内心的震撼,足以和莎士比亚所给我的震撼相提并论。”柏辽兹狂热地爱上了这位女演员,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时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斯密森,对柏辽兹的追求不予理睬。她爽快地告诉他:“没有比这更不可能的了。” 不久斯密森便匆匆返回英国。斯密森的离去,使柏辽兹挨了当头一棒,失恋的痛苦使他在巴黎漫无目的地游荡,不分昼夜,流泪不止。1830年,这份痛苦终于促使柏辽兹创作出了著名的《幻想交响曲》,这也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之一。

  《幻想交响曲》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这实际上是柏辽兹自传性的作品。它以富有情节性的连续发展的音乐形象,描写了作者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抒发了内在缠绵复杂的感情。这部交响曲一改传统交响奏鸣套曲四乐章的逻辑结构与组织框架,安排了五个乐章来描绘故事主人公所经历的痛苦和失望、想象和梦幻的心路历程,并依据主人公的梦境叙事与情感轨迹来安排各乐章的先后次序。当时,英国作家德昆西的《一个吸鸦片者的自白》的法译本在法国出版。柏辽兹受了这部作品的影响,把交响曲中的主人公,幻想成一个因失恋而企图自杀的青年,他吞服了鸦片,但因剂量不足,没有致死,只是使他在昏迷状态中,看到了光怪陆离的景象:他自信谋杀了自己的爱人,因而被处死刑;后来,他梦见在地府里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并参加了女巫的安息日夜会;最后一幕幻景在群魔乱舞中结束。

  《幻想交响曲》是法国浪漫主义交响乐中最富于特性的一部,柏辽兹本人把这部作品称为器乐剧。这部交响曲的独特之处在于追随标题的五个乐章,它们由一个“主导动机”的主题连接起来,这个表现主人公心中爱慕的恋人形象在全曲中以不同变形反复出现,它以不同的形态贯穿于交响曲的各乐章,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情境下青年艺术家心理与情绪的变化。这是柏辽兹在交响曲中引入的一个崭新概念——“固定乐思”,作曲家意在用音乐体现一种诗的理念,把交响乐变成一种“无人声的戏剧”。可以说,《幻想交响曲》体现了柏辽兹把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戏剧结合的理想。


成功光环下失色的爱情

  《幻想交响曲》的成功使柏辽兹名声大振,确立了柏辽兹在音乐史上的显赫地位,并且也成全了柏辽兹与斯密森的婚姻。1832年12月,经过修订的《幻想交响曲》第一次在巴黎演出,再次取得轰动。除了雨果、大仲马、海涅、帕格尼尼等名流之外,哈丽特·斯密森也观看了演出。在柏辽兹狂热的追求下,斯密森终于接受了他的求婚。1833年10月,柏辽兹和斯密森在巴黎英国大使馆举行了婚礼。在之后的几年中,柏辽兹创作出了一些他笔下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独唱、合唱与乐队)、《哈洛尔德在意大利》(中提琴与乐队)、《罗马狂欢节》(乐队序曲)、《安魂曲》(乐队与合唱)、《本维努托·切里尼》(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传奇剧)等。除了音乐创作,从1835年开始,柏辽兹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文学评论。另外,经典著作《配器法》是柏辽兹开发扩大管弦乐团表现力的重要理论结晶,它把配器法提高到了艺术的高度。1839年,柏辽兹得到了巴黎音乐学院图书馆馆员的职位,又经过十三年,他升任为该图书馆馆长。

  与在音乐领域的高光时刻相比,柏辽兹和斯密森的婚姻生活却是黯然失色。斯密森在婚后变得脾气暴躁且不可理喻,尽管他们育有一个男孩路易,但他们仍在结婚十年后分居了。1841年,柏辽兹与比他小十岁的西班牙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雷西奥同居,并在1854年与雷西奥结婚。仿佛中了魔咒一般,柏辽兹的第二段婚姻生活依然不尽如人意。随后的几年中,柏辽兹访问了俄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直到1856年,他被选为法国学士院的会员,53岁的柏辽兹才终于有了稳定的职位和安稳的生活。同年,柏辽兹开始了歌剧《特洛伊人》的写作,这是他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作品历时两年完成,却因规模过于庞大而无法在剧院上演。在柏辽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两任妻子相继离世,病魔缠身的他也开始被音乐圈子拒绝。当他发誓要上演的《特洛伊人》终于被搬上舞台时,却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别在两个晚上演出。这对柏辽兹而言无异于一种侮辱。雪上加霜的是,在这段时期柏辽兹还失去了与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友谊。在1863年《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之后,柏辽兹永久地封存了自己的手稿。此时在巴黎,他的作品已经很少被演奏了。1867年,他唯一的儿子路易在海外死去,这使柏辽兹的精神彻底崩溃,他烧毁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和收藏品,只保留了门德尔松赠送给他的指挥棒和帕格尼尼送的吉他。1869年3月8日,柏辽兹在巴黎孤单地死去,他的遗体由古诺、托玛等著名音乐家护送,在《葬礼与凯旋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入葬,终了一生。


音乐道路的颠覆与重构

  柏辽兹终其一生都在捍卫自己的艺术理念,同时又与当时音乐界传统陈腐的观念进行着艰难地搏斗。在当时的法国,柏辽兹绝对是音乐界的异类和危险人物。在《葬礼与凯旋交响曲》中,柏辽兹让两支乐队、一支合唱队组成演奏阵营;在《安魂曲》上演时,他又让四支分隔独立的铜管乐队摆放在大乐队及合唱团四周;而在《感恩赞》中,柏辽兹则是让教堂一个尽头的管风琴与另一头的乐团呼应,同时让两组合唱队及第三组人数更多的合唱队三方配合……柏辽兹这些破天荒的尝试使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遭到了惨败,能够理解他的音乐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柏辽兹喜欢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家对于选材的偏好。他的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喜歌剧《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均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剧作,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的灵感来自歌德,管弦乐序曲《海盗》、中提琴和乐队作品《哈洛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则是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所作等等。柏辽兹创作的新型“标题交响曲”,使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他用声音精妙地描绘出精神意象,使音乐带有充沛的画面感和叙事意图,极大地改变了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式和管弦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虽然标题交响乐非柏辽兹首创,比如前有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但柏辽兹显然走的更远。他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他的作品复调写作技巧精熟,具有贝多芬式的辽阔刚健的气魄,同时,柏辽兹又进行了大胆革新,使作品在丰满华丽的音响当中,充满着典雅纯正的旋律和对于强大的戏剧性力量的控制。

  柏辽兹在曲式、体裁、旋律、和声、配器甚至音乐理论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种颠覆和重构。他的新颖的配器手法和“现代性”的色调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马勒与理查·施特劳斯; “固定乐思”的概念也被其他作曲家所借鉴,最终演化为瓦格纳乐剧中的“主导动机”与弗兰克“循环曲式”中的“循环动机”。李斯特在听过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后,为色彩丰富的管弦乐技法与文学内容相结合的形式深深折服,随后创立了新的标题交响音乐形式,即 交响诗。正是从柏辽兹开始,交响乐进入了标题音乐的时代,因而柏辽兹被誉为“标题交响乐的奠基人”。

编辑/张曼罗 张珏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