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寿安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于2000年5月开始运行,作为校园文化艺术中心,19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在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平均每年承接文艺演出百余场、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促成各类艺术形式在校园内百花齐放,逐渐在首都演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但成为北京大学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之一,也是配合学校开展美育的高雅艺术阵地。
从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来看,讲堂既不等同于一般校园礼堂,又不等同于一般社会剧场,而是具备处于介乎二者之间的特殊性: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坚守“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运行宗旨,却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挑战。不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的,却要考虑演出运作的商业因素,这种运行模式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讲堂在探索前行中不断总结和积累,逐渐摸索出符合自身特征规律的发展之路。
任何一个剧场想取得长足发展,保持艺术繁荣的运行状态,一要有大批观众群捧场,二要有诸多演出方登台。换句话说,演出方和观众是剧场的两个关注焦点,而这两者又是相互影响的:演出节目的高品质可帮助剧场扩大观众群体,观众群体的高素质有利于剧场开拓节目渠道。而这两者的结合点便是美育,传承北大百余年美育传统,立足高等学府人文底蕴,以观众高素质吸引节目高品质,同时以节目高品质助升观众高素质。
一、携手艺术团体,共建校园演出特色——坚持“高品位,低价位”
讲堂舞台是丰富多彩的,音乐会、舞蹈、话剧、戏曲、曲艺、歌剧等各门类中外艺术均有所充分展示。通过共同运作演出项目,讲堂多年来和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国家话剧院、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英国TNT剧院等中外高水平艺术团体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普及高雅艺术的共识指导下,剧场和剧团双方共同确立并始终遵循“高品位,低价位”的原则:“低价位”,从10元、20元票价起步,确保大学生有能力走近艺术,既扩大高雅艺术的受众面,又践行“服务师生”的运行宗旨;“高品位”,对高雅艺术和青年观众负责,确保大学生足不出校即能欣赏到一流艺术作品——双方努力引导营造出一种“买低价票看高水平演出”的校内演出氛围。
为了凸显高校校园剧场的特色,在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讲堂与众多艺术团体主动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演奏家在音乐会现场进行生动讲解乐曲和乐器;将现场观众请上舞台,示范芭蕾的基本动作;开办“艺术课堂”栏目,推出“素质教育课堂”系列,对歌剧、戏曲等艺术形式进行深入解析;邀请师生与艺术大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新剧目推出后,组织演职员与大学生一起探讨作品主题……演出、讲座、互动、交流等各种形式多角度开展过程中,在校园内已培养出各个艺术门类的大量知音。
经过讲堂与众多一流演出团体共同努力,十九年间陆续打造出一系列精品演出,均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诸如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联手的“北京大学新生音乐会”、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的“北京大学五·四交响音乐会”、和中央芭蕾舞团共创的“新年芭蕾音乐会”、与北方昆曲剧院共建的“北大昆曲剧场”、与北京京剧院联合的“北大京剧场”等等。
二、依托人文底蕴,确保服务根本宗旨——坚持“高标准,低姿态”
众多演出单位最初选择讲堂,主要是将高校看成艺术推广阵地,这有其客观原因:大学生观众群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高雅艺术理解和领会相对深入,容易产生共鸣;北大具有近百年的美育传统,校内师生普遍渴望欣赏高雅艺术,既关注经典作品,对文艺新作接受也较快。这些吸引艺术团体走进北大的因素,在讲堂与演出方共同培育演出环境过程中都一一得以充分体现。例如,讲堂运行初期承接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的《狂飙》,三场演出场场爆满,且当剧中国歌奏响时,现场两千余名学生观众全体起立,这在社会剧场是难以想象的;2006年讲堂与北方昆曲剧院联合在多功能厅小剧场推出“北大昆曲剧场”,每个月两场昆曲演出得到北大观众热烈欢迎,时任北昆院长的刘宇宸在演出结束后与观众交流时多次动情的表示:“北大人的热情让我们这些曾经相对寂寞的昆曲演员找回了久违的尊严,也使我们看到了振兴昆曲的希望”……
如果说,是高素质观众吸引了众多艺术团体走进讲堂,那么,讲堂在通过艺术活动助力美育过程中,严格遵循了“高标准,低姿态”,认真履行了服务广大师生的根本宗旨。关于节目引进内容和时机,讲堂充分考虑师生欣赏需求,倾听观众反馈建议。在坚持整体低票价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优惠学生,讲堂还针对热门演出在前排设置学生半价票专区。此外,讲堂近年多次召开师生座谈会,从工作的方方面面听取师生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更进一步诠释“讲堂是北大的讲堂”,与师生共建美育基地。
三、正视市场因素,力争两个效益双赢——坚持“高视角,低重心”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演出市场,演出单位和讲堂携手弘扬高雅艺术、培育青年观众,同样需要考虑成本。换句话说,在开展美育过程中,须在市场运作与艺术普及两方面求得平衡,即需要靠市场来实现收支平衡。在“高品位、低价位”的运作模式下,确保10—60的低价位票永远是面向学生主流票价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划出一部分VIP票区,面向社会出售,既扩大了艺术受众群体,遵循了演艺市场规律,又相应提高了票房收入,减轻学校经济压力。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校园市场运行模式,对之后投入运行的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剧场,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然而,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就不能将视角仅仅局限在高校圈子中,而要考虑从国内外演出大气候,着眼首都演出市场大环境,发掘并争取其中的机会和资源,借以助推自身立足的校园文化。近年,讲堂始终坚持“高视角,低重心”,在充分审视自身发展局面、认真考虑师生欣赏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外部有利支持,并对外做出应有回报。例如,2012年讲堂与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建立联系,向区领导建言成立“海淀区演出联盟”,成为联盟常务副主席理事单位,利用多年工作经验对联盟运行提出诸多建设意见,7年来每年将部分国内外高品质节目纳入海淀区金秋演出季和新年演出季系列,从而获得相应资金扶持,既缓解了讲堂引进优质演出的经济压力,又以惠民票等形式有效繁荣了海淀区居民文化生活,实现了校园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双向互补。2017年,在校友工作办公室的协助下,讲堂争取到1987级校友、北京盈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莹支持,获捐1000万元用以支持讲堂多功能厅改造和讲堂原创文化艺术活动,为更好地打造美育平台提供了更佳条件。
通过多年多方不懈努力,讲堂承接的演出活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逐步确立起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健康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发展中,讲堂将更着力建设自身独有的“艺术殿堂”和“艺术课堂”的双重品牌,在繁荣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助力学校美育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