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开讲书画修复的艺术
10月17日晚,《魂兮归来》——书画修复的艺术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开讲,这是“素质教育课堂”系列“美术”篇的首场讲座。中国艺术研究院卷轴书画修复师、书画修复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舒光强,通过案例对比,图文结合,向北大师生介绍了书画修复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并展示了具体的修复过程和部分修复成果。
《魂兮归来》——书画修复的艺术
一件书画文物就是一段沉淀的历史,时光凝固在不同朝代的题跋、签条甚至修复的痕迹中,后人瞻仰书画时得以触碰历史的脉搏。然而,由于楮素纸绢的局限性,以及兵火丧乱、霉烂蠹蚀等种种厄劫,在市面上流传超过百年的作品往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如果没有重装加固,许多意义深远的书画作品将面临散佚的命运。正是修复工作赋予了书画新生,延续其艺术价值,故曰“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
对于不同材质的书画作品,修复工序各不相同。例如纸绢的修复,其工序包括:裁切、剔脏、清洗、揭裱、全色、接笔等。其中,揭裱只能由经验丰富的师傅完成,全色需要画家的参与,接笔必须经过确切的考证……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致的操作和大量的精力投入,多道工序环环相扣,最终才能使修复达到“四面光”的效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卷轴书画修复师、书画修复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舒光强
舒光强老师将修复的若干工艺娓娓道来,观众们得以从中窥见工匠精神的闪光。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与从事者的人品有着密切的关系,修复工作也不例外。书画修复与修复师的品格紧密相关,如果修复师的人品不好,在技术上便很难有高的造诣。“择一事,终一生”。修复技艺积淀着手艺思维,凝聚着人格的精髓,修复师需要踏实积累、久久为功;修复过程有诸多注意事项,修复师需要如履薄冰、不骄不躁;书画本身作为文化的载体,更强调仪式感,修复师需要尊重历史、庄严慎重。
言罢修复的历史,舒光强老师接着讲到修复的现状。书画修复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技艺,修复师想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需要“面壁十年”的冷板凳功夫。严苛的从艺标准,使当代书画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困境,博物馆数量众多而修复之人寥寥无几。一些作品甚至因专业人才的紧缺而遗憾地遭到损坏。但舒光强老师表示对未来仍怀希冀,正如当晚讲座一样,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让更多的人了解修复的意义和价值,修复行业未来可期。
观众积极提问交流
讲座中,舒光强老师对书画作品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对修复过程的重点难点信手拈来;图文结合和修复成果展示让观众们大饱眼福。书画修复艺术传承千年,通过对历史文物的修复,其本身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许多观众就修复问题现场提问,舒光强老师也一一耐心解答。据悉,讲堂“素质教育课堂”系列以“乐”“戏”“美术”为主题,已推出多项活动,获得师生观众良好口碑,今后该系列还将推出更多类型的艺术演出、讲座,让青年学子继续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汲取更多养分。
编辑:张珏、张曼罗
摄影:王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