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即将投入试运行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自2000年运行以来,始终以“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为根本宗旨,持续引进高雅艺术,服务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艺术中心,讲堂充分发挥观众厅大剧场和多功能厅小剧场的互补优势,引进多门类艺术形式和精品项目,支持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舞台呈现,离不开软硬件两方面的支持。多年来,讲堂在“维护性”运行的前提下,重视自身硬件与演出发展要求及师生活动需求相接轨,每年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和完善,确保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但运行逾十年后,讲堂各类设备设施日渐老旧,在专业性上显露短板,观众舒适度体验方面上也大打折扣。
原讲堂多功能厅
经学校大力支持和讲堂自筹经费,2015年观众厅完成大规模改造更新改造。为保证大小厅运行相得益彰,多功能厅的改造也被提上日程。自2004年装修完毕投入使用,多功能厅每年承接校内外活动数以百计。与观众厅大剧场相比,小剧场有着更为灵活的调度,舞台上下交互更为直接,因而受到许多师生观众和艺术家们的喜爱,其所承接演出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但其声场条件无法满足古典音乐类的专业要求,线路老化、空间布局不合理、座椅老旧等问题也难以给艺术家及观众提供最佳环境。
改建工程中搭建脚手架
为推动小剧场改造,讲堂多方努力,不断尝试寻求校内外支持。2017年,北京大学校友办公室副主任张向英与会议中心副主任、讲堂管理部主任刘寿安多次同北大87级校友、北京盈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莹沟通,介绍相关情况,争取资金支持。在充分了解讲堂多年在繁荣校园文化领域发挥的作用及当前提升服务品质的需求后,李莹校友怀着回馈母校的热忱,特向会议中心捐资1000万元用以支持讲堂多功能厅改造和讲堂原创文化艺术活动。改造后的多功能厅命名为“李莹厅”,以纪念李莹校友回馈母校建设,支持艺术教育的善举。
改造一新的李莹厅
经过认真筹备,在学校和会议中心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校基建工程部的大力支持下,李莹厅改造工程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招标及施工。讲堂成立以讲堂主任刘寿安为组长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组,制定《讲堂多功能厅施工期间管理规定》,每周与基建工程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召开施工监理会,严把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关。经过各部门近一年的通力合作,2019年1月4日上午,由基建工程部组织,使用方、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共同参与对李莹厅的初步验收。3月4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对李莹厅又进行了消防验收。
李莹厅色调采用灰黄蓝经典配色
改造后的李莹厅总面积423平方米,其中舞台面积123平方米,观众席300平方米,可容纳333个座位。由于讲堂地处北大三角地,讲堂的整体结构和原多功能厅结构也基本呈三角形,因而李莹厅在设计上延续了“三角形”的主要元素。其中天花板设计为三角形的清水混凝土工艺板加3M贴膜,营造出玻璃通透质感,还使用LED光带将不规则墙面造型切割成连续的三角形。在色调上,李莹厅墙面和舞台以沉稳的灰色为主基调,与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相呼应,原木色的地板配以蓝色座椅,与灰色形成柔和对比,展现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简约和谐的现代感,同时又不失典雅素净的韵味。
李莹厅符合专业音乐厅和小剧场标准
在专业性方面,本次改建特邀建筑声学专家对厅内声场环境进行重新设计,利用3D打印技术建模,并进行了大量测算。目前空场混响时间为1.6秒,符合专业音乐厅标准。同时还对灯光、音响、视频系统和舞台机械进行了升级改造,使李莹厅达到了专业小剧场的水平。在舒适性方面,工程对厅内空间布局进行了整体调整,对观众席重新做了视线分析,加大座椅落差,增加排距,提升座椅品质与数量,并改善了空调系统,必将给观众最佳的欣赏体验。
李莹厅将为观众提供更佳的欣赏环境
在守正创新之路上,“守正”是根基。近年来讲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但始终不忘“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使命。在李莹厅改造施工期间,讲堂充分利用观众厅场地,精心策划高品质艺术活动,引进电影大片新片,努力满足师生文化生活需求。据悉,李莹厅将在近期投入试运行。未来,观众厅与李莹厅并行发展,讲堂将继续加大策划力度,根据不同剧场特色,推出更多高品质内容,突出文化育人、艺术育人的作用,持续打造“高雅艺术课堂、素质教育课堂”双重品牌,为北京大学全面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李莹厅摄影:李印白
编辑:百周年纪念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