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荣幸能代表技术办公室发言。回顾去年,我们的重点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防”:全年防疫、四季防火、夏天防雨、时刻防管线老化、重点防临时任务、活动防舞台故障、休业期间防员工思想波动,等等。有个成语叫“防不胜防”,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确实防住了。
首先,说防疫。关键词是“有备无患”和“协同作战”。
虽然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但当我们工作中真正面对它时,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中心出台有《应急管理手册》,讲堂有多版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并通过技术、行政联合基层工作例会,部署分解细化防疫措施和步骤。可以说,单位的周密安排,让我们心里有底。
防疫打乱了正常分工,台阶验看扫码、测温检票、各入场口手消、场内应急待岗等,都是新增加的专人值守岗位。为此,三个部室拧成一股绳,特别是行政、技术基层岗位,已经消除了办公室界限。每逢观众厅等公共场地日常定期消杀,通常是二三十人共同作业,我们已经把这项工作当成抗疫期间的特殊团建。
其次,说防雨。关键词是“未雨绸缪”。
我们常开玩笑说:“上次屋顶修缮工程还是真靠谱儿,说保修期五年,就准五年!”去年是修缮后第六个年头,在前五年小漏小补的基础上,屋顶终于彻底释放了“天性”,有时楼上楼下达四十多个漏点。白天都在岗还好说,晚上防雨,基本就靠在讲堂住宿的技术组和内保组配合。每当天气预报说有大雨,前半夜我们就坐等,后半夜就轮流“巡山”——漏是一定的,就看先漏哪儿、漏多少。大家会把盆啊、桶的,提前归拢到位,准备接雨水。记得有几次,在漏点最集中的二楼展廊,大半夜的,听着雨点打在铁盆、塑料桶、金属桶、塑料袋等不同容器上,声音高低错落、有缓有急,那种心境,绝对不是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适,而是杜甫“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现在看,平常多背点诗,还是有用的,必要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防管线老化。关键词是“亡羊补牢”,而且要“迅速补牢”。
二十年来,看得见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而看不见的自来水管线却真正成了“隐患”。原本列入去年的改造计划,因故顺延到今年,我们只能加强人防。防雨还有天气预报,而水管却只有漏了才能知道。去年,仅11月份,月头和月末就走水两次,都赶在周末休息日。发现问题,一声吆喝,在住的同事们闻风而动。因漏点在墙体内,需要钻进去在狭小的黑暗空间查找并堵塞,难度很大,但大家每次都一身泥、一身水的尽快完成作业。该项工作,有幸代表中心参评后勤“红旗骏马奖”,在此感谢领导肯定!
第四,防临时任务。关键词是老口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讲堂技术团队,本领域工作中,在学校是数得着的,临时被抽调执行技术保障,也时有发生。去年学校战略研讨会在昌平新校区召开,相比中关新园和交流中心同事而言,讲堂投入人力较少,但工作任务却不轻松。面对音响设备质量、数量和设计方案的巨大差距,我们根据场地现状调整计划,从讲堂及时补充专业设备,并进行昼夜调试。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显示了中心的综合服务实力。
第五,防思想波动。关键词是“后顾无忧”。
员工队伍稳定,是讲堂一个特色,也是自主人才培养的成果。以技术组为例,11位同事,7人有转岗经历:五名来自保安,两名来自保洁。大家珍惜讲堂给与的机会,对单位有很高的忠诚度。然而,人稳定不代表心不动,面对春季停工,大家最初心里没底,担心待遇大幅下降: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在此,真诚感谢中心领导,是单位顶住了经济压力,消除了个人的后顾之忧,加固了我们的心理防线!
至于防火确保消防安全、防故障确保舞台平稳,是任何一个年度的应尽之责。时间关系,不做展开汇报。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履行中心领导在技术办公室年度总结会上提出的要求,努力做精专业、做细工作、做优服务、做好为人,继续为讲堂、为中心、为北大出力报效!谢谢大家!
摄影:王东隅
编辑:张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