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临川四梦•乡音版》解风情,说世故
高悬的“玉茗堂”,盈风而舞的水袖,梦幻惊艳的舞台,漂亮精致的唱词……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10月20日晚,汤翁的家乡人用盱河高腔,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深情演绎了汤显祖的经典曲目《临川四梦》。
剧组精选了“四梦”中的精彩情节连贯演绎,将汤显祖作为主要角色贯穿全剧,展现了他创作曲目时的心路历程。黄衫客、判官、契玄禅师和吕洞宾同时作为叙述者,自然地连接了四曲折子戏。考虑到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记录了当时抚州宜黄县一带流行的“吴浙音”,所以剧组也用从抚州盱河高腔中发掘出来的海盐腔作为主导唱腔,并与现代交响乐相交融,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汤翁剧作。
据部分学者研究,“四梦”可分作两类来解,一为风情戏,即《紫钗记》和《还魂记》;二是讽世戏,即《南柯记》和《邯郸记》。正如汤显祖在剧中所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风情戏表达的是汤翁对“至情”与“天性”的信仰。《紫钗记》中“怨撒金钱”一段,艺术家陈俐通过极具张力的表演,以华丽干净的舞袖表现撒钱的情态,在逐渐加快的节奏中,彻底演出了那个痴情而绝望、愤恨且悲怨的霍小玉。最终向钱箱上利落有力的那一跪,将全场气氛推向了第一个高潮。《还魂记》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是贯穿全折的主题。此段的亮点不仅在于杜丽娘婉转华丽唱腔间的深情、柳梦梅举手投足间的爱意,还在于诙谐可爱的阎罗王和小鬼。精彩的空翻、夸张的唱腔、恰当的幽默,给这曲爱情戏剧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南柯记》和《邯郸记》则体现了“一切皆空了”的人生顿悟。前两折讲“情起”,这两出则唱“情尽”。艺术家们用精湛的演技,刻画出了在梦里尽享奢华富贵却逐步淫逸腐化、醒后万事皆无“俱是痴心妄想”的主人公形象,梦里梦外对比强烈鲜明,极富观赏性。而剧中融入的对人情世故的慨叹,也是汤显祖一生坎坷、人生理想幻灭时无奈心迹的艺术依托。正如最后《邯郸记》中店家所说,“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
值得一提的是,《临川四梦》惊艳四座的不只是剧情内容,还有精致的舞台效果和漂亮的唱词。据介绍,在舞美设计上,剧组将明式家具和整体现代空间有机结合,利用不同的演出场景进行演出板块的轮换,在梦境中还用悄然升腾的烟雾打造如梦似幻的迷人效果。服装设计上采取了时装化的明式服装,并通过现代灯光设备和服装特殊材质打造了类似“荧光”的效果,更显梦幻色彩。同时,剧组还精心选用了汤翁原著原句而未经过多改动,让观众们在欣赏精彩舞台表演的同时,也时常看着字幕屏痴醉。
演出结束后,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本剧的舞台监督颜枫老师。颜老师说,作为汤显祖的家乡人,这是他们头一回进京演出,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就来到了北京大学,来到了讲堂。剧组从2015年12月就开始进行筹备工作,于今年4月开始排练。历时十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才成就了今天台前的精彩。作为江西省抚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这部剧也很好地体现了其作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特点。希望北大的学生们能够通过汤翁的作品,了解江西文化。
大幕缓缓落下,观众们好似从一场大梦中醒来,而梦的余韵犹在。《临川四梦》,不愧是经典之作,不愧是乡情之作。
摄影:北京大学赣文化交流学会
实习编辑:赵朕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