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百周年纪念讲堂“一号座谈会”
“演出期间后台化妆间不足,演员换装不方便,能否增加更衣间?”
“如果能在观众厅和李莹厅的门口设置手机移动充电桩就更方便啦!”
“社团预算有限,希望能给予学生活动更多优惠。”
“希望讲堂微信号能帮助社团活动一起做宣传。”
……
首次沟通座谈会现场
这是2021年5月百周年纪念讲堂管理部第一次开展“一号座谈会”的场景。来自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及舞蹈团、京昆社等学生社团的代表,与讲堂管理团队共聚一堂,学生们积极建言献策。
座谈会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而讲堂密集的改进工作则刚刚开始。
讲堂搭建简易更衣间、增设充电宝、增加化妆镜照明亮度、扩大无线网覆盖
更衣间增多了,楼梯口出现了手机充电宝,场租包含了更多服务内容,经过讲堂微信服务号宣传后社团活动的关注度更高了……
师生的建议得到了回响,观演的体验得到了提升,工作的改进得到了好评。
这就是讲堂的“一号座谈会”。
每个月1号,如遇特殊情况则适当提前或延后,讲堂都会邀请师生代表举行座谈,从活动组织、舞台安全到实践课程合作……每次主题不尽相同,师生讨论的问题事无巨细。
2021年7月教职工代表专题座谈会
2021年10月舞台安全专题座谈会
2022年3月毕业生服务专题座谈会
一年多的时间里,九场座谈会共计邀请了百余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师生代表,一次次交流碰撞,结合实际说明情况、分析问题、找寻办法,最终汇集成上百条意见和建议。
参加座谈会的师生代表纷纷感言:
“原来讲堂可以提供这么多类型的场地服务,甚至还有专门的定制化选项!”
“讲堂老师很认真地听了我的意见,座谈结束后立刻和我联系,解决了社团举办活动的场地需求。”
“座谈会让我加深了对讲堂工作的了解,相信未来院系会有更多与讲堂合作交流的机会。”
讲堂管理团队表示:
“座谈会现场回应诉求并解决问题,搭建了师生沟通的平台,且会后有反馈、有总结,是讲堂为师生办实事的有力举措。”
“座谈促进了讲堂与服务对象的双向理解,只有和师生走得更近、我们的心贴得更紧,讲堂的服务提升才会更有价值。”
“立足校园、服务师生,是讲堂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加密切地联系师生,是讲堂激发内生力量、探索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
事事有回应。代表们畅所欲言,讲堂团队真诚反馈,诉求得到一一解决。
师生们说:“讲堂变了。”服务更加便利,流程更加便捷。
师生们还说:“讲堂没变。”还是那个致力于打造“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的熟悉的“大房子”。
三代讲堂,精神相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饭厅、八十年代的大讲堂到值百年校庆之际屹立而起的百周年纪念讲堂,这座位于校园三角地的建筑,不断在汇聚艺术、科学与人文的精粹,成为无数北大人心中特殊的校园记忆和文化符号,也让以美育人的事业生生不息。
然而持续三个年头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讲堂的正常运营:电影和演出相继退票、校内外活动被迫取消。与此同时,师生文化生活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加迫切。讲堂审时度势,积极开拓校内市场,推动发展转型。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号座谈会”通过精准对接,也吹响了讲堂工作实现开拓创新的号角。
讲堂举办新生艺术教育系列活动
2021年秋季学期伊始,讲堂策划推出“美育周”活动,得到哲学系、法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院系支持,2000余名新生收获独家的校园记忆。
《轻松歌唱》讲授发声技巧
2022年春季学期,与校内院系、单位建立合作,邀请业内知名艺术家及专家相继推出四门“大讲堂艺术实践课”,体验式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意愿,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观众体验扫码进场
经过升级购票系统,2022年4月启动大规模扫码入场测试,仅需3秒即可完成“验票码”核验,不再需要排队换取纸质票,极大提升了师生的入场体验。
戴锦华教授电影导赏系列直播
面对疫情冲击,经紧张筹备,2022年5月讲堂上线网络直播平台,艺术不再局限于某个空间,云端的燕园生活更加精彩!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
一年的时间已经证明,座谈会不仅是畅通渠道、服务师生的契机,也为讲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围绕“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的根本宗旨,座谈会不仅会继续办下去,讲堂还将采取更加多样的方式,加强与师生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深耕校园市场、更好助力育人大局,进一步转变思路、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