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北京大学2021新生音乐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隆重上演,指挥家谭利华率领中国交响乐团百余位音乐家们,为2021级北大新生带来了吕其明、郑秋枫、吴祖强等作曲家谱写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和德国古典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交响名作《A大调第七交响曲》。
北京大学2021新生音乐会
“北京大学新生音乐会”最初由四位校友谢晓东(81级)、沈忠民(81级)、葛向阳(87级)、刘云樵(88级)于2003年发起,中国交响乐团鼎力支持,多年来已成为北大新生感受校园文化、接受美学教育的重要开端。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72周年华诞之际,讲堂特邀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先生携中国交响乐团为北大师生奉献一场中西合璧、豪情壮阔的新生音乐会。音乐会既包含《红旗颂》《红色娘子军》等长盛不衰的红色经典曲目,还展现了《瑶族舞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并以贝多芬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压轴,在酒神狂欢般的节奏中献上对生命与时代的最高礼赞。
谭利华担任讲解、指挥
音乐会以一首激情澎湃、热血激昂的《红旗颂》开场,此曲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的代表作。随着前奏部分的小号吹响《义勇军进行曲》的动机,听众仿佛被带回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现场,而弦乐奏响的颂歌主题让人们看见那迎着烈烈疾风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后又脱胎换骨为铁步铮铮的进行曲,短短五分钟便重现了中华民族一世纪的兴衰荣辱、戮力刚强。随后上演了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的选段。音乐会演奏了《快乐的女战士》《万泉河水》等听众耳熟能详的段落。上半场最后上演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此曲原本由施光南作曲,后由董乐弦编配为管弦作品,作品三个部分的情感此起彼伏,由欢快到抒情,再到大气磅礴,生动地再现了“希望田野”的醉人光景和寥廓气魄。一曲结束,上半场在一片欢呼声中暂时落幕。
音乐会下半场上演的是贝多芬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如作曲家本人所言是“回归生命”的一次创作,明亮而活力四射的A大调、自由舞步般欢快热烈的节奏、灵动巧妙而不失庄严的配器让这部作品从首演之初到如今一直广受欢迎。
此曲完结,讲堂观众厅内掌声雷动,欢呼不断。指挥谭利华为观众加演了管弦乐版本的中国民歌《茉莉花》。这部作品不仅在东方世界闻名遐迩,得益于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对歌曲主旋律的化用,《茉莉花》也成为西方世界对古老中国的诗意想象。加演的另一首曲目是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康康舞曲》,轻快的旋律与迅疾的节奏将当晚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指挥与音乐家们在鞠躬致意中与全场起立鼓掌的新生同学们致意。
新生音乐会开启大学美育第一课
新生音乐会作为大学美育第一课,注重普及交响艺术知识。在每首曲目演奏之前,指挥谭利华都向观众介绍了作品背景以及欣赏要领,帮助同学们领悟作品的魅力。演出结束后,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新生陈开和戴海灵难掩心中的激动,为当晚每首曲目所营造的异彩纷呈的画面感击节赞叹,发出了“不愧是北大”的感慨。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新生黄思民和赵羽鹏则感到,没有歌词的交响乐比一般的歌曲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古典音乐给予了虽然还是外行的他们,在严谨的专业理性思维以外美的感受。诚然,对美好的体悟、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认识正是人文艺术作为美育的终极目的。北京大学有着蔡元培校长创下的爱乐传习美育传统,每场新生音乐会即是这份宝贵遗产的赓续与更新。在第二个百年的起跑线上,奏响希望之歌,跳起生命之舞,是此刻新生而又永远年青的北大人对新学期、新未来最好的迎接。
编辑:张珏、梅笑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