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相约云端、万物互联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百周年纪念讲堂在学校网信办、计算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多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当前,在“以内养内”发展模式下,复杂多变的世纪疫情形势和防控常态化的严峻现实,倒逼讲堂在深化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方面持续发力,并着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寻求突破,以“互联网+”融合讲堂传统优势的模式,培育讲堂发展新动能,参与北大数字校园建设。
互联网+服务:便捷高效的“云端讲堂”
讲堂信息化平台服务功能展示
作为校园后勤服务实体,讲堂在专业场地、设施设备硬件方面和场务服务软实力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在“互联网+服务”建设中,讲堂将优势转化为线上服务亮点,依托微信服务号“北大讲堂online”,推出“场地预定”功能。在深入调研和征求师生意见建议后,先行试行体量适中,运用灵活,可供师生举办会议、授课、排练、小型联欢等活动的化妆间场地预定。师生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即可便捷预定多个时间段的场地及相应服务,节省大量沟通成本,也使讲堂得以盘活场地资源,运转更加高效流畅。9月,讲堂咖啡厅Art café开业。这是讲堂打造开放艺术空间的重要举措。在不断提升线下服务质量的同时,咖啡厅融通线上线下,开通便捷的堂食扫码支付,并及时推出Art café点餐小程序。师生通过小程序可实现“线上点、到店取”,节省等餐时间,提升交互体验。“云端讲堂”化繁为简,便捷高效,拉近了师生与讲堂之间的距离,也大大提高了讲堂服务效能,受到师生广泛好评。同时,讲堂对“意见反馈”功能进行实时关注,及时收集意见建议,了解师生诉求,为讲堂服务的升级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互联网+艺术:丰富线上美育平台内涵
讲堂部分直播活动海报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讲堂在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方面不遗余力。疫情之下,讲堂通过“互联网+艺术”模式,探索尝试传播艺术的多样化途径。除推出《云上艺境》《艺术大家谈》等线上原创视听栏目外,今年讲堂在“北大讲堂online”上线具有信息聚合功能的“微首页”,以及专属北大师生的讲堂直播平台。
讲堂转播国家大剧院直播精品内容(部分)
依托直播平台,讲堂打破时空壁垒,打造云端舞台,聚焦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艺术内容,先后策划推出演出、电影、影人交流、名家讲座等兼顾艺术性与学术性的精品直播活动。数十家国家及地方级艺术院团纷纷携作品与北大观众在云端相见,多位艺术家及各领域专家学者先后做客讲堂直播间。此外,为深化北大与国家大剧院战略合作,今年7月起,讲堂直播平台每周六晚转播国家大剧院系列线上演出,定期为师生献上精品艺术盛宴,师生足不出校园,便可同步感受国家级艺术殿堂的精品艺术内容。数字网络与当代青年天然亲近,在讲堂则成为艺术传播的价值载体,不断丰富着线上美育平台内涵,让师生观众持续感受讲堂云端输出的正能量。
互联网+文化:打造云端文化育人阵地
作为北大文化育人的交流平台,讲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理念,在信息化建设中特别注重以“互联网+文化”的方式,融汇优秀文化内容,盘活校内学术资源,通过讲解、导赏、学习等参与模式,让青年学子触摸文化肌理,感受多样文明,筑牢文化自信,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目的。
讲堂非遗系列直播活动
讲堂注重展示中华宝库的精神能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中生根发芽。今年,讲堂策划推出非遗系列直播,邀请非遗传承人赵楠、郎佳子彧、张忠强、周晓明向观众讲述京剧脸谱、面人、兔儿爷、刻瓷等传统技艺。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师生观众通过在线互动、亲手制作工艺品,亲身感受中国传统非遗魅力。
2022北大讲堂戏曲艺术节
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留学生的回信精神,给外国青年提供更多认识中国的途径,讲堂与留学生办公室合作,通过直播平台联合开展北大讲堂2022戏曲艺术节。京剧、评剧、锡剧等多个剧种经典剧目亮相云端,戏曲名家与国内外青年线上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提供积极助力。
戴锦华教授直播系列
郑岩教授直播系列
董强教授直播系列
同时,讲堂立足北大观众独特文化需求,深挖校内学术资源,策划推出“教授直播系列”,邀请中国语言文学系戴锦华教授、艺术学院郑岩教授、燕京学堂院长董强教授等校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参与讲堂直播活动。在讲堂直播间,教授们可以打破学科壁垒,面向全校师生交流学术理念,分享研究动态,帮助青年学子扩大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全面发展。该系列一经推出便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关注与强烈反响,许多师生通过直播间评论区及线下途径与各位老师互动交流,在校园中掀起电影、考古艺术、中法文化交流热潮。以文化人要利用好载体,信息化传播模式将是讲堂在助力学校全面育人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利用好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讲堂将坚持“服务师生”立足点,继续统筹好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增强数字思维,把新时代优秀艺术作品融入线上讲堂的建设过程,同时进一步完善线上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满足师生服务所需、精神所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