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开讲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行云流水,云起雪飞,10月24日晚,“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燕园弦歌”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开讲,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王中山教授为听众们带来了一次与古筝之美的相会。在这场“素质教育课堂”系列“乐”篇的讲座中,王中山老师通过讲演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文化视野下的筝乐之美以及古筝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燕园弦歌”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讲座
“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剖状同形,两象著也,分位允谐,六龙御也”,不同朝代的《琴赋》都提及了古筝的器型之美;栩栩如生的唐朝《合乐图》、烂漫多姿的敦煌壁画,多种艺术形式中都出现过古筝的曼妙身影。王中山老师细述古筝历史,瞬间将观众带回文明灿烂的古代中国。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王中山
从古筝的形制到音色特质再到艺术审美,王中山老师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结合由浅入深的风趣讲解,展示出筝这一中国古乐器的独特艺术魅力。古筝一弦多音,一音多韵,将绝复续,迤逦婉转;清音幽微,浊声沉郁,如喷珠溅玉,如断雁飞回。“卑杀纤妙,微声繁缚”,古筝讲究以韵补声,虚实阴阳搭配,以达到微妙绵长的意蕴。
王中山现场讲解古筝知识
当然,乐为心声,筝乐的意趣与诗词的托物言志有异曲同工之妙。王中山老师通过不同曲目的演绎为观众诠释变换弹奏技巧或肢体语言所寄托的情感。筝乐可以让人“自得其乐”地沉浸在筝人合一的境界中,也可以与古人神交,品味不同的诗词意境。“春风吹落君王耳”是李白,“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白居易,“忽闻江上弄哀筝”是苏东坡……王中山老师表示,作为国乐精粹,古筝代表着一种文化选择,厚植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讲演结合,引人入胜
诚然,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完美的乐器,古筝艺术也在不断反思自身问题,如乐改方面的重声轻韵、尚形轻质,创作方面的厚今薄古等等……同时,古筝也在不断传承与发展,经过古筝艺术家们念兹在兹的努力,涌现了各种创新形式。如乐器本身的改革,改变上弦位置、弦数、弦材质;如演奏技法的改良,在1986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王中山老师就开拓性地运用轮指等技法进行演奏,令古筝面貌一新;如演出形式的丰富,与情景音乐嫁接,与摇滚乐水**融……
讲座中,王中山老师幽默设喻,旁征博引,兴起处诗词脱口而出,经典曲目信手拈来,意趣盎然,引得全场观众时时掌声雷动。他对古筝的挚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即使没有古筝基础的听众也能置身于古筝之美的艺术享受之中。据悉,11月10日讲堂李莹厅还将上演“当古筝遇上京剧” 跨界筝者尚靖雅乐享会,为观众带来一场古筝与京剧跨界碰撞,喜欢古筝与京剧的观众可不要错过。
编辑:张珏
摄影:王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