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玉簪记》讲堂上演
5月9日晚,北方昆曲剧院携小本戏《玉簪记》,在讲堂多功能厅为观众献上一出古典抒情的爱情喜剧。此场表演选取了向来为观众所喜爱的琴挑、问病、偷诗、催试、秋江几出折子戏,在女尼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你来我往的情意试探中,将昆曲之细腻温婉,唱词之隽永清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动人,最不过一个情字。当落第书生投奔姑母寄居道观,却对女尼暗动了春心,道德、伦理、枷锁、禁锢,在袄庙火蓝桥水下燃烧与泛滥的却永远是两个年轻人心底翻涌的情感。琴挑一折,一枕冰弦效相如文君之音,自诉衷肠的陈妙常却被潘郎窥听了心声。问病一折,匆忙一面解潘郎沉疴之苦,相思成疾的小生终盼到妙剂良药。偷诗之后,两下相明,四膝对促,且把誓盟。一双有情人终于互解心意,对诉衷肠。
身段唱词俱佳
另一方面,生旦二人细腻缠绵的唱功也将这情感变化表现得丝丝入扣。“更深漏深,独坐谁相问,琴声怨声,两下无凭准”,潘书生柔嗓轻音故作幽怨,执意搅动妙常的凡心。及至妙常独自一人抱琴而归时,正唱到,“此情空满怀,未许人知道。明月照孤帏,泪落知多少。”情深意切又千愁万绪,尤以一“帏”字,穿云裂石凄恻非常。此时观众席中不知何处竟传来了书包掉落声,不免让人遐想是否听得太过忘我动容。
生旦细腻缠绵的唱功展现情感变化
当然,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玉簪记》更多地是将这种爱情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呈现。值得赞叹的是演员翁佳慧对于潘书生这一角色塑造得如此恰如其分,既不因热情撩拨显得轻浮而令人生厌,也不会过度幽默而显得油滑可笑。正如翁佳慧在曾经的访谈中提到过,她最喜欢的角色是潘必正,“这是一个很勇敢也很浪漫的人物不是吗?而且,这个潘必正的性格里有些小幽默,有些小纯真,很可爱。”《偷诗》一折,这种披着昆曲雅致外衣的古典式幽默便颇为突出。“闲游遣行”的潘郎来到陈姑闺房,趁她托腮沉睡决定使一使坏,竟然发现了她偷偷写下的情诗。抓到把柄的潘郎眉眼中尽是得意之色,如稚童一般拿怪,直说此信乃传家之宝不肯还,一转身一瞪眼一嘟嘴,甚至还要怪罪妙常勾引他良家子弟,惹得满场捧腹。鸳鸯已入牢笼计,恩情怕逐杨花起。热热闹闹一场戏,一点灵犀托付伊。
演员舞台表现力十足
相较于前几折戏的轻快幽丽,《催试》《秋江》两折音乐则骤然加重,渲染出一种黯淡凄然。妙常急追潘郎一幕颇为出彩,重锣急音下,踏着紧密的节奏鼓点,生旦二人在舞台上旋转着靠近又被拉远。离别时刻,伴随着孤雁长鸣,唱词不同于先前,句句啼血,情深难捱,让人同情二人际遇,也期待着尚未上演的剧本中最终的团圆。
回味着《玉簪记》中句句清新典雅的唱词,珠落玉盘般的唱功,以及结局一点悲伤的余韵,多重感受混合成属于昆曲的这一种独特的美。
编辑:槑槑
摄影: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