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暗示与选择

——“戏剧的力量——北京人艺进北大”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时间:2019-05-16    金梦颖(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15级本科生)    访问量:

  5月14、15日晚,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手打造的原创话剧《催眠》在讲堂李莹厅倾情上演。正值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祭,这部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着眼点、聚焦当代人心理问题的精彩之作为在场的观众上了颇有深意的一课,也为“戏剧的力量——北京人艺进北大”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北京人艺话剧《催眠》

  该剧改编自作家马晓丽的同名小说,由北京人艺演员张福元担任导演,讲述了医生、作家、军人三个角色在一间小小的心理诊室相遇,在环境的暗示、心理的暗示下,他们三人陷入各自的道德困境,轮番自我剖析,试图伸出援手却又自顾不暇的故事。

  故事的起源应从剧中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说起。在那个黑暗的五月,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大兴兵,与剧中三人产生了交集。军人在雨夜违抗原地待命的指令,偷跑出去,与大兴兵一同救下了两个小女孩儿,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一人独揽了二等功。作家在灾区待了两个月,她发现了孤独而彷徨的大兴兵,并把他带到了医生面前,医生却因为科研课题、学术会议,分身乏术,最终大兴兵在排长的安排下,被分配到了偏僻的地方看守仓库。

聚焦当代人心理问题

  五年过去了,当年的军人因这个二等功升为排长;作家舍去尊严,向上级求来了地震工作的优秀表彰奖;医生依然忙忙碌碌,申请课题,参加会议,为自己镀金。但每个人都不快乐,在五月的夜晚,无边的黑暗中,前尘往事都一一浮于脑海,响于耳畔。适时的音乐烘托了这一氛围,提琴哀伤婉转,和着流水般的钢琴曲在李莹厅缓缓响起,为三位演员精彩的表演增色不少。舞美与配乐以简洁为主,使观众更沉浸于剧情中,随着三位演员一起感受痛苦,寻求心理上的抚慰。

剧情内涵引人深思

  剧中人寻求的催眠像是一种自我麻痹,他们渴望从那种自我怀疑中解脱,渴望脑海中那些遥远的、过往的声音消弭,渴望通过一场酣眠使自己在无法喘息的状态下隐匿。但他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并不是催眠术的虚无使然,而恰恰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催眠的本质是暗示,剧中结尾时,医生说了这样一段话,“生活处处有暗示,就看你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暗示了。”即使是面对着重重压力,在现实与理想中反复撕裂,医生、作家、军人仍然保留着一分痛苦,这是对沉重生活的反抗,也是现代人对理想最后的追逐。暗示无处不在,选择务必从心。

  话剧落幕,李莹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与《她弥留之际》的精彩演出后,北京人艺进北大系列活动以一场聚焦现实的话剧《催眠》完美收官,也为北大学子带来了无尽的思考。

  编辑:梅笑晗

  摄影:王东隅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10:00 - 13:00 下午16: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