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为纯粹的理想坚守,为纯粹的艺术献身

——庆祝北大建校120周年特邀演出 现代京剧《青衣》

时间:2018-03-27    闫柯旭(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2015级研究生)    访问量:

  3月23、24日晚,江苏省京剧院在北京大学欢庆百廿周年之际为北大师生带来由著名作家毕志飞的小说《青衣》改编的京剧剧目,作为首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开幕大戏,《青衣》一经亮相便迅速引发热议,并摘得“京昆艺术紫金奖”。北大向来有热爱戏曲的传统,此次现代京剧《青衣》以传统的曲艺贯通时代的表达,让师生观众感受传统戏曲在现代舞台上的突破与创新。

大型原创现代京剧《青衣》

  作为江苏大剧院自主出品制作的首部剧作,《青衣》从原著选择、编剧到演员和制作团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江苏人,这也让《青衣》的演绎充满浓重的江苏韵味。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亦洁的成功塑造下,“戏痴”筱燕秋的艺术形象立体饱满的呈现在舞台之上,更将一个把演戏视作自己终生信仰的青衣女主在彷徨与挣扎中成长的心路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

  故事的主人公筱燕秋在二十年前因饰演《奔月》中的嫦娥而走红成角,观众的喜爱和自己对京剧的痴迷让她在《奔月》中越陷越深,对嫦娥越爱越深,俨然已无法分别戏内戏外,“虽未成魔,心已痴狂”。而一次戏中为她搭档的B角对嫦娥的公开侮辱,让筱燕秋无法接受,甚至冲动地向B角泼了热水置气。不顾团长强调的组织纪律,筱燕秋带着对嫦娥纯粹的爱和信念,离开了剧团。

两代“嫦娥”扯不断的纠葛

  二十年后,《奔月》被重新搬上舞台,筱燕秋终于有了重新登台的机会。她又能和整天朝思暮想的嫦娥合体同呼吸,她又能和曾经熟悉的舞台见面,她又能重返那个一直积蓄能量和从未放弃艺术理想的自己。这一刻,对她来说,等得太久,来得太晚,一切太值得珍惜!而上天恰恰在这时又对她开起了无情的玩笑:她怀孕了!一边是舞台,一边是骨肉,她左右为难,踌躇反复,可即便她抛弃一切做出所有努力,却再也找不回20年前的嫦娥。最后的她,选择了成全“新嫦娥”,让那个令她一生“仰望不止、眷念不息”的心中的神,没有一点点瑕疵,不留一丝丝遗憾。

  小说《青衣》以京剧的形式展现确实别具一格,赏心悦目。伴奏的鼓点节奏与主演们的婉转吟唱,在观众心里搅动起一次又一次的波澜。表演时,嫦娥的形象总是忽闪忽现,佐以歌剧式的唱腔对话,直击人物内心的百转千回与喜怒哀乐。主演们或用情至深,或爱戏成疯,或迫不得已,或心痛难解,复杂而生动的感情和着伴奏而起,伴着唱腔而出,藏在心头而现。动情的演绎让观众仿佛已置身事中,也因戏而欢喜,因戏而神伤。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各位主演们始终吟唱地铿锵有力,感情饱满,扣人心弦。

颇具新意的舞台呈现方式

  如果刚开始还因为筱燕秋对别人辱骂嫦娥而冲动的行为不解,为筱燕秋对年轻后辈春来所表现的严苛高冷而不懂,所有这一切,当看到筱燕秋在哪怕旁人不觉缺陷但自己难过“心门”而放弃主演时,你就会明白她20年的苦心孤诣和艰难坚守。对她来说,嫦娥是完美无瑕的,舞台是完美无缺的,《奔月》是完美无憾的,哪怕牺牲自己艺术的生命,她也会选择如此的守护艺术。筱燕秋为纯粹的理想而坚守,也为纯粹的艺术而献身。这种“舍身取艺”的精神,正像百廿之前,那些坚守爱国理想、学术追求和人生选择的北大师生们,“虽一意孤行,然从容满足”。江苏京剧院《青衣》的演绎不仅为北大师生奉献了传统京剧的文化之美,更是以这样一种生动的形式唤起了北大师生对那些“北大风骨们”的热血追求的瞻仰与回忆。

悬挂的戏服作为舞台布景 凸显青衣内心的坚守

  理想应该是纯粹的,哪怕坚守会历经万难;艺术应该是纯粹的,哪怕献身会一无所有。对理想纯粹的坚守与艺术纯粹的献身,都是一种人生的富足与精神的品格。哪怕前行路上,有误解,有荆棘,至少筱燕秋的故事告诉我们,对这种理想的痴狂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从恢弘壮丽的交响乐到浑厚深情的合唱,从博古通今的话剧到百年传承的戏曲,讲堂舞台素来不乏惊喜与精彩。在庆祝北京大学百廿华诞之际,讲堂也将继续引进高水准的艺术演出,让艺术的华光在燕园内绽放。

  编辑:梅笑晗

  摄影:杨藩森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