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烟火气中的中国元气

时间:2017-06-11    金梦颖(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15级本科生)    访问量:

  6月10日晚,讲堂多功能厅里唢呐笙箫,敲锣打鼓,好不热闹。那是由“迎生送死,以艺谋生”的周家班为我们带来的“中国元气”系列演出。

  在这诗书礼乐之邦,千百年来,丝竹管弦都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载体,牵连着悲欢,迎送着生死。周家班便从这民间乐章中孕育而生,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此次演出,由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鸣主持,并由其大哥周本祥助阵,携侄、孙等,共九位班主级人物从全国各地赶来,为我们带来这场热闹的元气演出。着一件对襟黑马褂,挽一截利落白袖边,周家班登上台来,端端正正地行了个礼,叫好声便响彻了观众席。

鲜活有力的开场曲《梵字调》

  这种热情的氛围更是被开场曲目《梵字调》彻底点燃。主奏乐器为大海笛,节奏极为密集,鲜活有力的鼓点音符灌进观众的耳朵,在耳道中炸裂。一曲完毕,多功能厅中更是掌声雷动。

  周本鸣先生拿起了话筒,向观众们简单介绍了《梵字调》,这是一种万能的开场曲,又叫开门红。接下来的两首曲目分别是《迎生——庆贺令》《祭祀——小开门》,一首是迎接这厚重土地上鲜活脆弱的新生生命,一首是祭拜灵魂伊始始终不断的与先祖的羁绊。

  演出始终具有一种乡土中自由奔放的气氛。正如不受条条框框约束的节目流程。第四首曲子并非节目单中的花鼓戏,而是一种近乎失传的音乐——拉魂腔,由周本祥表演。68岁的老人伴着密集的鼓点吹响手中的喇叭,嘶哑的音调如同鬼魂的呓语。梆子声敲打着清亮的节奏,衬托声音越发喑哑凄凉。可随后,老人换上一支短管,两只手开合控制气流,声音突然转细,婉转如同女声哀啼。一人分饰多角的精彩技艺令许多观众叹为观止。接着,一出《打枣儿》把稍显沉重的氛围又调动了起来,表演者把手中的小唢呐翻出花样,甚至又换上一柄大喇叭,双管齐下左右翻飞,如同表演口技一般,像个得意洋洋的喜鹊,引出了阵阵笑声。

扎根于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

  可逝去,始终是唢呐笙箫避不过去的表演。无论是大喇叭群唱《雁落沙滩》,还是双管《大悲调》,悠长的乐声饱含着深情,哽咽一般的破碎曲调又像是悲恸,音符是抽泣的眼泪,呼吸是割裂的怀想,但正如周本鸣先生所说,这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感慨,一种悲而不痛的纪念。无论是《百鸟朝凤》还是《雁落沙滩》,当一位老人离世时,对他一生的尊敬都被写进了这些纯洁的意象中。

  大概这就是这种民间音乐背后的中国元气吧。婚嫁祝寿添子丧葬,永远植根在广袤沃土中,这种音乐也便永远有了依托。走向人群,走向集市,走向土地,走向一簇一簇的烟火气。

唢呐笙箫曲调高扬

  双管对棚时,烟火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烟火气。这种四对四打擂对战的形式躁动了每位艺术家,除了精彩的手上花样与缤纷不重样儿的曲调变换,有表演者叼着数根点燃的香烟,展示着嘴上功夫,甚至变起了魔术。烟在嘴里,又消失不见,又出现,又扔在了地上,又捡回到嘴里,又从嘴里拉出几米长的彩带。每个人都是躁动的,对吹对擂,在淡淡的烟雾缭绕中踩上凳子吹出一声声穿云之音。

  这是最后一幕表演,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震撼,只觉欲罢不能,高喊着“再来一首”。周本鸣先生满足了大家的心愿,又临时加演了《河南梆子戏》与《包公断案》两出曲目,观众才觉得过足了瘾。

  谢幕后,几位艺术家并未急着离场,许多观众走上台前与各位班主合影留念,交流彼此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对于最小的接班人周啸峰,有观众笑称,“他是个宝贝”。希望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也期待以后能看到更精彩的演出登上讲堂的舞台。

  编辑:槑槑

  摄影:赵旭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10:00 - 13:00 下午16: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