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非遗古韵 谱唱新篇: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在讲堂上演锡剧《追花》《雪宧绣谱》

时间:2023-06-14    记者:王琦    访问量:

  在2023年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9日、10日晚,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董红领衔,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演绎,2023北京大学锡剧文化艺术周剧目《追花》《雪宧绣谱》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上演。

  讲堂与张家港锡剧艺术中心自2018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结缘。五年来,讲堂线上、线下舞台先后上演《三三》《林徽因的抗战》《一盅缘》《江姐》等多部锡剧作品。被叶圣陶誉为“太湖一枝梅”的锡剧,以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备受北大师生喜爱。9日晚上演的《追花》由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博士生何晗参与编剧,正是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与北大缔结友谊、在青年中播撒艺术之种的收获。

DSCF0351.jpg

锡剧《追花》剧照

  现代锡剧《追花》以张家港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全面结对“携手奔小康”为素材,讲述在以青年教师李小小为代表的专技人才对口帮扶下,双方共同奔赴美好生活的故事。该剧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脱贫攻坚理念融入舞台艺术呈现,多层次展现逐梦小康路上不同人物的奋进风貌。

DSCF0390.jpg

锡剧《追花》剧照

  坡度起伏的旋转舞台模拟出贵州地形特点,李小小追赶辍学孩子的山路上,演员流畅的动线设计与光影交织形成明暗对比,将“追”字的困难曲折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将有限的舞台进行空间上的扩展。惯于演绎“才子佳人”的锡剧,在当代改编中行腔自然流畅,灵活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精心的创作和精彩的演绎使北大师生感受到锡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10日晚,极具江南特色的《雪宧绣谱》上演。该剧聚焦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锡剧”和“江南苏绣”,讲述了苏绣名家沈寿开创匠艺“仿真绣”和刺绣教育的传奇故事展示了她“以绣自立于世、以绣自强于志”的精神追求。

DSCF0622-1.jpg

锡剧《雪宧绣谱》剧照

  以小针线见大世界,以小坚守著大文章。剧中,张謇与沈寿相知相惜,技、情、人融为一体。姑苏的吴侬软语和锡剧柔和抒情的唱腔相得益彰,使沈寿柔美坚韧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屏风翻转,绣绷罗列,江南温润优雅的情调让整部剧作呈现出诗意的美感。观众无不沉浸其中,喜角色所喜,悲角色所悲,跨越时空与一代“绣神”共情,共同见证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岁月。

DSCF0692.jpg

锡剧《雪宧绣谱》剧照

  古老锡剧演绎现代故事,江南风韵描摹经典传奇。精心打磨的故事、热情精湛的演绎,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扶贫工作中缔结的“山海情”和一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在书写时代精神的同时,实现了锡剧这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两天的演出让北大师生不仅感受到锡剧的江南风韵,更进一步体会到古老戏剧在现代故事中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北京大学重要的文化阵地之一,讲堂始终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的弘扬与展演。在戏曲方面,无论剧种大小,皆能在北大文化沃土中得遇知音。未来,讲堂将继续与张家港锡剧艺术中心等院团携手合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不断为北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内容,为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积极助力。

DSCF0846.jpg

观众反响热烈

  摄影:孔妍文(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张珏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10:00 - 13:00 下午16: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