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9、10日晚,作为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六大交响乐团之一,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爱乐乐团应邀再次专程造访北大,带来三场彰显俄罗斯元素、具有浓厚俄罗斯文化的交响音乐会,以俄罗斯民族的音乐和热情,为北大师生送上百廿校庆祝福。
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柯杨向乐团赠送纪念品
作为首个登上北大讲堂的国际交响乐团,十余年来讲堂始终与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爱乐乐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此次也是乐团第三次登上讲堂舞台。为了展现乐团特色,给师生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讲堂与乐团多次沟通确定曲目,并通过公众号提前发布乐曲导赏。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林涛担任指挥。林涛教授早年曾求学于莫斯科国家音乐学院,对俄罗斯音乐具有独到且深刻的理解。他在彩排期间带领乐团反复打磨细节,力求将最完美的音乐在北大舞台呈现。演出期间,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柯杨、会议中心副主任、讲堂管理部主任刘寿安、会议中心原主任范强与乐团团长和指挥在讲堂贵宾室进行了会见,感谢乐团多年来为北大师生带来优秀俄罗斯艺术,促进北大美学教育,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合作,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交流。
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爱乐乐团北大交响音乐会
6月8、9日晚,音乐会在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波兰舞曲》中拉开帷幕。《波兰舞曲》选自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三幕,庄重华丽的音乐体现了歌剧里圣彼得堡贵族会客室上层阶级奢华高贵的生活。随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来自俄罗斯交响乐之父格林卡,他率先成功地在交响乐里融入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成分,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当晚亦演奏了强力集团的代表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的经典曲目《卡巴克舞曲》和《波罗维茨舞曲》,前者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的民族特性,后者是根据十二世纪的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改编,包含了俄罗斯民族激荡起伏的民族历史。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林涛
谈起俄罗斯音乐,必然涉及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与肖斯塔科维奇。除了开篇的《波兰舞曲》还有柴氏的《胡桃夹子》选曲,摈弃了交响乐团豪华繁多的乐器编制,曲风变得短小精悍起来,使用很多铜管小号、圆号的演奏表现儿童迎接圣诞节的欢快情绪。之后的曲目还加入了中国的长笛和短笛,代表柴氏心目中的中国风格。拉赫玛尼诺夫的《春潮》描绘了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快要来临的景象,体现了在那个风云激荡年代俄罗斯文化对新生事物的期盼。不同音乐家的作品风格迥异,但都建立在接受西欧音乐的影响,结合俄罗斯民族本身的特性进行了发扬。指挥林涛在曲目开场前对作曲家和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讲解曲目创作背景
不同于前两场繁多的演奏的曲目,6月10日晚,乐团选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与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两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完整的演绎。乐曲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洋溢着热情与力量,表达了乐团对北大及燕园学子的美好祝福与殷切期盼。
特邀钢琴家邰阳
在林涛教授和乐团默契的配合与高水准的演奏下,这些音乐大师经典得到了完美的呈现,音乐会也在高潮中落下帷幕。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乐团再次献上两首返场曲目,用华美的音色、炫技般的精彩演奏为北大百廿华诞献礼。许多同学表示,能不出校园近距离感受到两场原汁原味的俄罗斯交响乐十分过瘾,“既有民族风情小品,也有大部头经典作品,是一次非常美好的艺术体验”。讲堂也将继续与中外优秀院团保持良好合作,努力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艺术演出,丰富广大青年学子的艺术视野。
编辑:杨晓雨,梅笑晗
摄影:杨藩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