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自制话剧《九月悠长》再度登上舞台
2017年5月26、27日晚,北大讲堂剧团制作的话剧《九月悠长》,第二次登上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的舞台,这支演职员几乎全由北大学生组成的年轻团队有着近乎专业水平的戏剧创作、表演技术、舞台设计能力,再一次将这一青春与爱的故事,以细腻的手法和独具创意的舞台设计细节呈现于舞台,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九月悠长》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不合适的感情”的故事,但又远非如此。从南,一个资深考古爱好者,阴差阳错放弃了考古,去做了微博大V,在美术馆结识了学习艺术的九月。两人一拍即合。九月惊叹于从南对考古的了解、痴情与执着,从南爱着九月的特立独行、潇洒和美好。从南认定九月就是他生命中对的那个“唯一的女孩”。
讲堂自制话剧《九月悠长》二轮上演
然而这一切感情的美妙都结束于九月对从南的失望,他对考古理想向往从来只落在话语上,是轻飘飘的蒲公英,从不曾落地扎根;他的胆怯和优柔寡断让九月发现,她爱的只是从南用语言构造出的敢于追求梦想的热血少年,而不是现实里小心翼翼眺望着远方的星星,缺乏果敢的怯懦少年,于是她选择了离开。九月就如考古一样,成为天边最遥远又最美的那颗星,无法伸手摘下。而主线故事外的配角故事,也同样展现了爱的脆弱和无助——八年相爱拉扯,突然折断、无疾而终的感情;错失一位痛爱,想要在感情里论证输赢却从一开始就输了的感情;想要触及,却又不敢伸出手的感情……这一切,都让话剧的内核呼之欲出——爱之于我们,太过无能为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也存在一个很有趣的类比。考古的理想和九月的美好于从南一样遥远,感情失败的原因,也许就注定埋藏在从南不敢追逐的怯懦性格中。他在现实的独木桥里小心翼翼行走,却在理想的梦境里自在大胆遨游,这种割裂太深、太难弥补——九月越是喜欢后者的从南,就越对前者的从南感到失望。可是从南的怯懦和小心,背后也带有绝望的苦衷——他对文物的过敏注定阻断了他的考古梦,这是太过明显的硬伤。在这样的矛盾下,我们听到了从南的发自于心底的呼喊——“不是我抛弃了考古,而是考古抛弃了我。”
舞台设计简约大气又不失新意
这种意外,正如九月突然发现自己不爱从南一样,正是现实的不可预知的最好表现。不可预测的双重打击,既戏谑又巧妙,叫人大呼过瘾。这一点也正好和本剧致敬的电影《和莎莫的500天》有巧妙的呼应,该电影里Summer摧毁了Tom有关命中注定的信仰,却又在新的恋情里建立了一模一样的信仰。正如《九月悠长》中的发问一样,“独特的、对的人就一定是合适的吗?”这个答案的否定,就来自于现实中的不可预测,来自于“时机”,因未知而摧毁的感情也许真的不可调和,但这也许是为爱不停努力却徒劳无功、无能为力的终极原因吧。
《九月悠长》作为讲堂打造的首部话剧,从创作到呈现都展现了专业性、创意性和成熟的趣味性。虽然关于爱的究问作为话剧的主题过于沉重,但剧情中点缀的笑料也让观众席上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不失诙谐轻快。舞台中时常出现的长独白极具感染震撼力,带有生活的诗意。此外,男配包凯华作为两届剧星决赛最佳男主,灵活到位穿插了几个配角角色,表现力完美,男主边毅和女主段嘉懿也都表现力到位,张力十足。
同学们的表演富有张力
在舞台设计上,配乐来自《Intouchable》和《和莎莫的500天》,别具用心;舞台布置简约大气,一些设计上的小细节也别具用心、着实有趣。比如以日历暗示的时间流逝,清晰展现了流动的时间线和跳跃叙事,很有新意;再如尾声部分从舞台上空飘落下一张张宛如飞雪的日历纸,好似在诉说固化的时间的故事。这些细节都令人惊喜,也展现了剧组在编剧与舞台设计上的创意、专业性与成熟。正是这样完美的呈现,使得话剧结束时观众席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更有一些观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可以说《九月悠长》是一部深受校内外观众喜爱的优秀话剧作品。
但最令人骄傲的还是,本剧的创作、表演、制作成员全来自于北大学生,能够呈现出这样出色的舞台效果,确实让人不容小觑。除去《九月悠长》,前两日,讲堂另一部基于曹文轩老师作品自制的话剧《根鸟》也成功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完成了首演,非常精彩。我们也期待未来的北大讲堂剧团能吸收更多新血液,继续发挥剧团的实力,再接再厉,为校内外的话剧爱好者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也希望这个悠长而不终结的九月,伴随着有关青春淡淡的甜蜜与酸楚,能够一直驻留在每位观众的心间,不会散去。
编辑:槑槑
摄影: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