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在讲堂作“洋戏中唱”歌剧《弄臣》讲座

时间:2024-06-27    记者:许坤(历史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    访问量:

6月19日晚,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来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为师生及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洋戏中唱”的歌剧《弄臣》特别导赏。郑小瑛结合多年创作演出的经验,深入解读了《弄臣》歌剧艺术特征。

郑小瑛是我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登上国外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是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她历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中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厦门爱乐乐团创团艺术总监,现任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讲座现场

郑小瑛指出,歌剧是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是西方音乐皇冠上的璀璨宝石。她认为,如何欣赏西方歌剧是一个重要课题,而“洋戏中唱”旨在帮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歌剧,并强调观众在欣赏歌剧时应该更加重视听觉的享受,而不是视觉的冲击。在讲座中,郑小瑛分享了她将一部中国原创交响史诗作品《土楼回响》带到全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她认为这种以音乐为媒介的国际交流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理解。她指出,西方的经典歌剧和交响乐作品是人类智慧的宝库,也能够为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

讲座现场

在谈到“洋戏中唱”的译配工作时,郑小瑛分享了她多个经典剧目的翻译经验。她指出,配译工作需要具备深厚的中文修养、外语能力和音乐修养,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内涵,同时保持与音乐旋律的统一。

郑小瑛对歌剧《弄臣》进行了深入解读,从音乐和剧情两个角度分析了歌剧的艺术特征,认为音乐在歌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授的过程中,郑小瑛尤其强调了还原原作的重要性,认为尊重原作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是演绎西方经典作品时必不可少的要求。

在观众问答环节,郑小瑛详细解答了关于宣叙调本土化处理的问题,进一步展示了译配工作的具体过程。她鼓励观众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郑小瑛与观众合影留念

讲座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观众纷纷献上鲜花,表达对郑小瑛的敬意和感谢。郑小瑛教以“洋为中用”的理念和“洋戏中唱”的方式,成功地为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歌剧艺术的大门。她的努力不仅促进了西方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能力,“洋戏中唱”必将为歌剧艺术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培养更多具备相当音乐欣赏能力的观众。

基于“美育面向人人”的理念,讲堂积极推进学校美育建设工作,邀请多位知名的美学大家与艺术名师为全校师生开设美育艺术课堂。未来,讲堂将进一步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积极推动艺术进校园,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青年学子的审美素养,积极推动经典艺术宣传与中西文化互鉴。

部分观众感言:

“洋戏中唱”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种传承。改革开放以来培养了一代人去努力传承“洋戏中唱”,而现在我们听到更多的还是原版,所以说洋戏中唱的工作是有必要的。对于歌唱家来说,原版会更加舒适,但当我们走进剧场就会发现中文版的接受度会更高。

——孔令伟 厦门工学院博雅与艺术传媒学院讲师

今天的讲座让我的认知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看歌剧以来,它最有魅力的一次。郑老师的讲解十分清晰,并且提示了很多观看的细节。此外,郑老师提醒我们,欣赏歌剧不仅要关注对剧情的理解,更要“用音乐听戏”,这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郑童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22级本科生

本人:听了郑老师的讲座后,我更加坚定地想要学习音乐,并且立志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

母亲:郑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歌剧本土化的必要性,提倡非功利学习,坚持终身学习。这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同时对学生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丁俊杰(小学生)家庭校外观众

  摄影:尚士博

  编辑:张珏、刘帅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10:00 - 13:00 下午16: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