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适逢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20周年,二十年来,讲堂与众多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携手,打造出“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的双重品牌。
群星璀璨的舞台上,古典与现代相互交织,世界艺术与华夏文明交流互鉴;深入浅出的课堂里,青年学子得到知识与文化的陶冶,在艺术中感知生命的多彩;在交流与对话中,名家大师于校园广结知音,收获无数的掌声与感动。
在讲堂20岁生日之际,海内外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也纷纷送来祝福,带着共同的美好回忆,将绵远流长的友谊镌刻在时光里。
上下求索,逐梦并进;回望来路,情深意长。感恩二十年来与讲堂一路同行的朋友,让我们怀着期许和展望,开启下一段光辉旅程。
王晓鹰与北大师生交流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20年了。20年来,讲堂成功地从一个大学举办内部活动的场所转型成一个在北京演出市场上颇有口碑的高品质剧目演出剧场。这是北大讲堂准确明晰的自我定位和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悉心经营引致的必然结果。
如果我没有记错,我第一个走进讲堂的剧目是我的代表作之一《萨勒姆的女巫》。而2007年的《失明的城市》更是在北大讲堂完成的合成彩排并且进行了“世界首演”。同年,《哥本哈根》演出超过100场,当年又是“中国话剧百年”,于是我们特意选择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百场演出”庆典,三个“百”叠加在一起,既隆重又有意味。我的《理查三世》《霸王歌行》等剧目也先后登上过讲堂的舞台。这些剧目的思想力量、哲理深度、文化厚重,非常契合讲堂的品格气质和观众层次,每次的剧场气氛和演出效果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在国家话剧院曾创了一个演出品牌:经典诗文“聆听”系列,《聆听·经典》《聆听·爱》《聆听·青春》等,其中至少有两个进过讲堂,其沉静优雅的文学品格把台上台下深深地融为一体。
我像喜欢北大的未名湖一样喜欢北大讲堂,愿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红火,也希望我能为她的舞台、她的观众奉献更多有品质、有格调、有文化、有思想的剧目。
——王晓鹰
2007年4月30日,话剧《哥本哈根》在讲堂举办百场纪念演出
王晓鹰
著名戏剧导演,导演学博士。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导演作品:话剧《基督山伯爵》《逆行》《兰陵王》《伏生》《理查三世》《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简•爱》《大清相国》《红色》《离去》《春潮》《一九七七》《深度灼伤》等;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音乐剧《断桥》《花儿与号手》等、京剧《北平无战事》、昆剧《乌石记》、越剧《赵氏孤儿》、黄梅戏《半个月亮》、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秦腔《关中晓月》等。
境外导演作品:《赵氏孤儿》(希腊)、《高加索灰阑记》(澳大利亚)、《庄周戏妻》(美国)、歌剧《游吟诗人》(丹麦),并为香港、澳门导演了《盲流感》《屋外有花园》等。
出版学术专著:《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戏剧思考》等。
多次获得各类全国大奖。
2009年1月3日,聆听·爱——国家话剧院新年朗诵会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拥有雄厚的艺术创作资源和辉煌的戏剧文化传统。以欧阳予倩、廖承志、吴雪、舒强、金山、孙维世为代表的几代戏剧前辈,奠定了剧院的诞生、发展、继承和创新的坚实厚重的基础。
中国国家话剧院以创作和演出高质量、高品位的古今中外优秀戏剧作品为己任;致力创造精品、重视人才培养、锐意开拓市场;是一片创建中国民族话剧的沃土,是一方驰骋戏剧梦想的舞台,是无数生生不息、辛勤耕耘的戏剧人的家园!
中国国家话剧院拥有三个现代化剧场,适合不同风格和规模的剧目上演;并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戏剧交流与合作;竭力为广大人民观众奉献世界和民族的先进戏剧文化硕果。
中国国家话剧院坚持“中国原创、世界经典、实验探索”的创作理念,树立崇高艺术理想,担当戏剧文化责任,坚定时代美学追求和科学经营理念,塑造国家艺术形象,努力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代表作用、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院长田沁鑫,艺术总监戈大立,副院长白雪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闻国久。
编辑:梅笑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