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首部原创话剧《九月悠长》温暖上演
12月30日下午、晚上,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首部自制话剧《九月悠长》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两场温暖上演。
北大讲堂话剧团是讲堂管理部新成立的剧目创作团队,将青年学生戏剧创作者与专业话剧院团的优势相结合,制作讲堂出品的话剧演出项目,由北大学子担任主创,根据讲堂“高品位、低价位”的原则,自主决定原创戏剧的内容和风格,同时由讲堂整合资源,由专业工作人员完成戏剧制作。
作为向经典电影《和莎莫的500天》的致敬作,讲堂首部自制话剧《九月悠长》保持了《和莎莫的500天》的文艺与淡淡愁伤,同时加入了中国化的认知价值观,扩充了作品内容——在男女主角的主线之外,又加入了一支由多个感情故事交织组成的副线,两条线交相辉映,共同指向同一个主题——每个人都会遇见生命的九月,九月永不终结,但“不合适”的感情总会走向分离,不管是我们对爱,还是爱对我们,从来都无能为力。
讲堂出品首部原创话剧《九月悠长》
《九月悠长》的主题,是那些“不合适”的感情。九月伊始,喜欢考古的微博大V从南在博物馆对名字如九月般美丽悠长的讲解员姑娘九月。他们发现对方是世界上人群中如此独特的一个个体,星空下博物馆天台见证了他们细碎却快乐的日子。对于从南来说,九月是独特的,是忽明忽暗的,是半雨半晴的,是他想用一生去度过的一个九月,一个姑娘。然而正如九月的日历总会翻过,秋天也总会滑走,渐渐地,九月和从南疏远了,别离了。九月依然是如此放达悠长;而从南,却不想离开这个九月里的姑娘,于是他回忆着他们由相逢到别离的三百六十五天。而在同一个时空里,旁人们的故事也不曾停歇:走不出初恋、与他置气却发现对方早已不在乎自己过得怎样的骄傲姑娘、暗恋“直男”无法表白的同性恋者、分手后难以释怀的一个个孤独路人……他们好像都遇上了“不合适”的人,不管是否愿意,他们的感情都最终走向无疾而终、无可奈何、无法挽留。
以游戏形式推动剧情发展转换
《九月悠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游戏性——在一种不凝重不过哀的氛围中,以一种较“轻”的叙述语调去呈现一些比较“重”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串起整部话剧。跳皮筋、剪刀石头布、堆起又坍塌的积木、深夜微博里的充溢的情感、演员们匆匆而过的身影……这些游戏般的形式,把原先可能会拖沓、不流畅的串场和过渡环节变得自然生动,并且传达出一种情感上承上启下的延续,增加了话剧的整体感与自然感。
话剧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则是它的布景以及道具。除了一个大布景兼大道具——一个由白色箱子组合而成的,可以自由拆分、组合、旋转的“墙”之外,话剧还有许多精致的小道具——积木、酒、酒杯、从九月一日到九月三百六十五日的特殊日历、结尾时从观众席上空飘落的一页页日历……这些道具,既配合话剧表达出一种时间变换流逝之感,又以其日常感把话剧与观众的距离不断拉近。
舞台布景简单新颖
最后,话剧在从南、九月以及每一个路人甲的一段段回忆式念白中走向尾声。你的夏天也许是别人的秋天;你的九月也许是别人的另一张日历。正如一个有着三百六十五天的悠长九月过去之后,总会迎来一个开出一树花的十月一样,每个人,兜兜转转过或多或少的“不合适”之后,终能遇见真正的Mr.&Ms. Right。话剧结束了,但是这个特殊的、绵亘三百六十五天的九月,将给观众留下她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共鸣与思考。
话剧《九月悠长》配套明信片
讲堂首部自制话剧得到了师生观众欢迎,开票不多时既已售罄。讲堂通过网站、公众号、展板、电子屏和北大BBS进行宣传推广,开辟“讲堂剧团”公众号报道剧团动态,并开发出配套明信片。当晚演出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上台对讲堂原创话剧给予了充分肯定,祝贺演出圆满成功,鼓励讲堂和各位主创不断努力,为北大戏剧爱好者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帮助有志于戏剧道路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演后主创交流总结
演出结束后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北京人艺剧院制作人吴畏,会议中心副主任、讲堂管理部主任刘寿安参加了主创交流会,话剧制作人、讲堂宣传办公室编辑张学妍表示将总结首演中的收获和不足,进一步打磨剧本,加强训练。吴畏老师从专业角度对演出进行了指导,并向讲堂话剧团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到人艺剧院演出,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编辑:杨晓雨
摄影:郐俊龙 图4摘自讲堂剧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