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电影《喜马拉雅之灵》映后谈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行,三百余名北大师生观看影片,并与该片编剧、导演、摄影曾云辉等主创交流观影体会,探寻影片拍摄背后的故事,活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主持。
《喜马拉雅之灵》映后谈
《喜马拉雅之灵》是中国第一部聚焦珞巴族的电影。导演在历史考据和民俗考察下足功夫,邀请许多研究珞巴族民俗的专家顾问参与影片创作,是一部具有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意义的电影。影片把唐朝藏医药诞生历史与珞巴族求生故事相结合,传达出多民族共生的共同体美学观念。该片曾入围第二十七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电影展,并获得第四十一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奖处女作竞赛单元提名。
沙洲、荒滩、原始森林、雪原、冰川、雪山尽显藏地壮美景观,油画专业背景、广告片导演出身的曾云辉对影像的把控感绝佳,大量美轮美奂的航拍镜头展现了千年前珞巴族原始而神秘的自然与人文风情。这些空间和景观深度参与影片的叙事,让观众们感受到大自然和人类力量的悬殊对比,凸显了绝境中人类意志的伟大。影片聘用许多珞巴族非专业演员本色出演,他们用本民族语言和音乐,传达情感和信仰。
导演曾云辉
映后谈中,导演分享了影片创作动机和团队多次深入藏地,克服天气、语言等困难的艰难拍摄经历。他表示,影片标题“灵”的含义,既是高寒地区生命和人的信仰、生生不息力量的体现,又代表自我始终怀抱对人物和民族命运共情的创作初心。监制高则豪从电影公司经营者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偏好的理解。他表示,《喜马拉雅之灵》虽然不属于近年来主流的卖座商业类型,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的题材,在今天的电影产业格局中有其独特价值。
监制高则豪
此次《喜马拉雅之灵》的映后谈活动为北大学子深入了解珞巴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让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了解和欣赏,同时将新锐影人的作品引入校园,为青年影人与青年观众提供了一个互动、启迪的平台。未来,讲堂将继续搭建电影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为北大学子提供更多理解民族文化、认识世界的多元视角,为更多艺术佳作提供高水准的展示平台,推动电影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摄影:王海仙
编辑:张珏、梅笑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