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至16日,百周年纪念讲堂25周年系列活动之“艺术歌曲周”在讲堂李莹厅陆续唱响。朱琳、刘扬、曹亚琼三位艺术家,以三场风格各异的独唱音乐会架起中西艺术歌曲对话桥梁。三场音乐会由旅意男低音歌唱家、著名声乐教育家栾峰担任艺术指导及现场导聆,以学术深度与艺术高度为三场音乐会增添注解。
朱琳独唱音乐会
3月14日晚,以“十九首·北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主题,女高音朱琳以清越之声唤醒千年诗情。本场曲目皆改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篇目。从《元曲小唱三首》中爱情百转千回的节奏变幻,到《子夜四时歌》空灵抽象的意境铺陈,诗词与旋律交织出东方美学的深邃画卷。青年作曲家李砚为《凤求凰》谱写的现代旋律,以优美含蓄的古典风范展现了古典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密码。
时光的记忆:刘扬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
甘露露演出现场
3月15日晚,“时光的记忆:刘扬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串联起中国艺术歌曲的百年历程。从中国艺术歌曲开山之作《大江东去》,到黄自笔下《花非花》《南乡子》的婉转与苍劲,在刘扬与张佳林的演绎下被赋予历史纵深。特邀嘉宾甘露露演绎青主作品《长相思·红满枝》《我住长江头》,勾连曲目间的文化脉络。萧友梅、陈田鹤、赵元任、刘雪庵等一系列作曲家,徐志摩、刘半农、胡适、韦瀚章等一系列优秀的作词者的心血之作在这个平常但不平凡的夜晚绕梁不绝,令观众恍若穿越百年音乐长河。
美丽人声:曹亚琼独唱音乐会
3月16日,“美丽人声:曹亚琼独唱音乐会”则相对更为“中西合璧”。演出上半场为西方艺术歌曲,下半场回归中国艺术歌曲,展现出女高音歌唱家曹亚琼游学欧洲的艺术积淀与不同音乐曲风的驾驭能力。舒伯特、亨德尔、普契尼等名家的经典作品,与《渔光曲》《越人歌》《我住长江头》等国风音乐交相辉映,展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通之境。
栾峰现场导聆
从古诗词的现代表达到中西声乐的互鉴交融,三场音乐会不仅呈现了艺术歌曲的多元魅力,也给北大师生带来了音乐知识的熏陶、普及和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摄影:尚士博
编辑:张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