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上巳天 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讲堂上演
11月10日晚,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特邀演出,“春风上巳天 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于讲堂观众厅上演,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艺术家们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昆曲折子戏集锦,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昆曲“缠绵婉转、柔曼悠远”之艺术魅力。
折子戏,顾名思义,是指从本戏里节选的一折或一出。在内容上,好的折子戏往往设置合理,情节相对完整,人物鲜活生动;在结构上,好的折子戏往往别出心裁,节选矛盾冲突最为集中或人物情感最为饱满的一幕,一下就能抓住观众的心。在短短几十分钟里,伴随故事的层层推进,生旦净丑不同行当“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基本四功轮番上演,人物之悲欢离合、情绪之跌宕起伏亦逐一展呈。
春风上巳天 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
当晚,多位昆剧表演艺术家为观众奉上了四出兼具戏剧性与艺术感染力的折子戏。在《浣纱记•寄子》中,伍子胥秉性忠直,欲向吴王死谏。他自知此举会给伍家带来灭门之灾,为存伍氏一脉,他将儿子带到齐国托孤给好友齐国大夫鲍牧。在演员的动情演绎下,伍子胥的拳拳爱国之心与殷殷爱子之情,儿子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与无限牵挂,鲍牧对好友的惺惺相惜与对好友之子的融融关爱,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长生殿•闻铃》中,唐明皇李隆基避乱迁蜀,行至剑阁,正值风萧萧雨茫茫,忽闻檐前铃声阵阵,越发思念已在马嵬坡缢死的杨贵妃,心中凄凉又添几分。演员唱腔浑厚、感情真挚,一声声,莫不是对艰难时世之嗟叹;一句句,莫不是对伊人今何在之呼唤。
一桌二椅 上演百态人生
在《桃花扇•逢舟》中,苏昆生寄扇途中,失足黄河,被船家救起,惊见故人李贞丽。二人叙谈离别后的际遇,一席对话,将李香君之悲苦遭遇与李贞丽之曲折命运勾勒出来,让人不由心生怜悯。在戏的开头和结尾,船家在前执桨摇摆前行,贞丽在后亦随之摇摆前行,如此便把两人泛舟河中之场景展现出来,亦与戏中人之飘摇心境暗暗契合,颇能体现昆剧的舞台表现与艺术韵味。
在《跃鲤记•芦林》中,姜诗途经芦林,遇到被母亲赶出家门的妻子庞氏。庞氏据理陈情,明辨“不孝”之冤。姜诗深受感动,有意重叙旧好,又觉母命难违,一时左右为难……演员在演绎时分寸拿捏游刃有余,姜诗虽性格懦弱却对妻子心存感念,庞氏虽蒙受冤屈,但对婆婆的孝心、对丈夫的真心、对儿子的用心却始终未变,让人不觉感慨万千。
生末净丑 述说悲欢离合
一方舞台,四幕昆剧,将离合起落、命运无常一一诉尽,其时代背景、故事情节虽各有不同,但其所蕴含的人间情却是一以贯之,如杯杯苦酒,酒入愁肠愁更愁,又如绵绵江水,抽刀断水水更流……昆剧的抒情传统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纯情、真情、痴情,在昆剧中都可得到恰到好处的释放与延伸。
近年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讲堂携手打造“春风上巳天”演出季这一品牌项目,不仅为师生观众带来艺术的熏陶与美的享受,也为昆剧艺术的推广传播贡献力量。在这方面,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姜诗的扮演者李鸿良表示:昆剧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北大同样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昆剧与北大,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看来,北大不仅是学术的殿堂、人文的圣地,也是聆听昆剧的知音、传播昆剧的重镇。他爱到北大演出,因为北大对传统人文的认同与尊重,是当下市场至上、效率优先的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也因为北大师生观众给予他的鼓励与能量,让他乐于坚守梨园、默默耕耘。在谈及对昆剧之展望时,他又道:改革开放以来,舶来品不断涌入,在此背景下,昆剧应该得到弘扬与传播,因为昆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载体,每个中国人都可从中寻到文化之根与精神归宿。
幽婉清丽 余韵悠长
何为人文?李鸿良如此回答:在安静中体味高雅之韵,收获从容之心!而欣赏传统戏剧之时,恰恰是我们接近安静、高雅、从容、人文之时!在未来,讲堂也将继续持续引进具有浓厚地方风情的精品演出项目,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传统戏剧的传承与传播。
编辑:梅笑晗
摄影:杨藩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