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中国乐派的历史回响

——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在讲堂奏响

时间:2019-11-05    张曼罗    访问量:

       11月2日晚,《春之采》——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奏响。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名誉院士,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邵恩教授、青年钢琴家要佳林与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共同为北大师生奉献了一场不可多得的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实践基地”是讲堂与中国音乐学院于2018年携手打造的艺术实践基地,旨在开创艺术院校与讲堂合作的新模式,共同为繁荣校园文化、探索艺术普及打开新思路。中国乐派交响乐团是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核心建设项目,作为中国音乐艺术创作与表演的重要载体,乐团致力于成为传承创新中国音乐文化、交融传播世界音乐文化的一流乐团。

邵恩携手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奉献《春之采》——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本次音乐会由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中国乐派创作研究与传播推广项目”策划组织。音乐会选取了陈培勋、罗忠镕、邹鲁、杜鸣心、施咏康和施万春等六位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重要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作品。这六位作曲家在创作上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法,代表着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对这六位作品家作品的演绎,本场音乐会集中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专业音乐作品的创作历程,并从整体上表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

       演出在欢快喜庆的《节日序曲》中拉开序幕。施万春的这部作品以民间唢呐曲牌《淘金令》为素材,用奏鸣曲式所写成,表现了万民欢腾的节日气氛。激昂而充沛的唢呐声使整部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弦乐器奏出宽广流畅的副部,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抒情感受。紧接着,是旋律优美的《黄鹤的故事》。施咏康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晚期浪漫派和现代配器手法,并把中国竹笛作为主角用进了交响乐中,作品充满意向性的浪漫和戏剧化的效果,悠扬动人的竹笛声展现了中国江南的柔美风情。上半场最后一首作品是邹鲁的《交响狂想曲》,作曲家选取了云南民歌《绣荷包》、陕北民歌《信天游》作为音乐变奏和发展的主题材料,作品音乐流畅、管弦乐色彩多样,旋律优美,变化细腻。

青年钢琴家要佳林演奏技艺精湛

       下半场由罗忠镕的《罗铮画意》开始,该作品极好地融合了西洋作曲手法和浓郁的中国风格,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中国新音乐作品。此曲总共使用了 26 种乐器,包括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作曲家将不同乐器的音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发音体不同,这些声音在乐队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色彩。第二首曲目是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这部作品作于1980年,表达了对中国人民为真理而英勇献身的追怀,体现了人民对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怀念,优美的旋律中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力量。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是对人生道路的篆写,意蕴着向理想奋进的不屈与热情。作品在体裁形式上基本保留了西方古典钢琴协奏曲写法,旋律优美轻快、层次丰富。在邵恩的指挥下,钢琴家要佳林和中国乐派交响乐团配合默契,以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带领观众领略了中国近代管弦乐音乐作品的风采,精彩的演奏让现场观众深深地沉浸其中,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音乐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

       讲堂历来在深化“高雅艺术殿堂、素质教育课堂”双重品牌建设、实践艺术教育方面进行着长期不懈的努力。两年来,“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实践基地”发挥自身优势,在讲堂开展了多场名家讲坛、音乐会等,努力在大学校园推广“中国乐派”,为开拓北大学子艺术视野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讲堂也将以此基地为出发点,继续引导北大学子发展全面的艺术观,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编辑:张珏

       摄影:王东隅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