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活动报道

《棒!少年》北京大学放映专场暨主创映后交流激燃讲堂

时间:2020-12-24    夏昕鸣(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访问量:

  12月21日晚,纪录电影《棒!少年》北京大学放映专场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上映。影片中青春热血的棒球少年马虎、梁正双、张超、李海鑫在映后与北大师生见面,分享交流这个关于成长和希望的故事,在冬至日这天注入了一股暖流。

  《棒!少年》拍摄18个月,剪辑18月,历时三年终于与观众见面,影片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洞察表现得十分朴素,观众得以沉浸式地观察少年们的成长。这部收获高口碑的纪录电影一举斩获了2020年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和“观众选择荣誉”两项大奖,并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入围展映单元。更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荣誉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部影片和那些一心一意做事、靠自己改变命运的人们。

《棒!少年》剧照

  故事以锐利的马虎、寡言的小双这两个个性极其鲜明的少年为主线展开,在平凡世间的幕布下,马虎和小双本身就发着光。马虎在影片中的几句哼唱,有时让人牵肠挂肚,有时让人会心一笑;小双在美国输球时因为“机会只有一次”而失声痛哭,马虎为他擦泪,叫了声“老大”。当风风火火变得细腻,当沉默内向得以释放,这都是一种成长。

  事实上,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平凡而独特的。这群孩子大多出身贫寒,有父母早逝的真正孤儿,有家境无力抚养的事实孤儿,“我来自十字路口,走丢了,然后被棒球爱心基地捡到了”。虽然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棒球这项运动在国内并不算普及,但他们别无选择,棒球是这群孩子改变命运的藤蔓。

映后交流

  影片基调“寒冷”,但内核火热。从章法不足的“零基础”到代表中国出战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从孩子时常发生小矛盾到团队难分的情感纽带,这种“燃”的力量其实不在于结果和成绩,甚至不在于竞技运动,而在于不确定中的坚持、教育的改变、关爱的质朴、年少的拼搏,在于这群孩子靠棒球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未来“或许会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一名大学生或教练,每当有怀疑和否定自己的时候可以回想起这部纪录他们成长的影片,提醒他们记得年少的自己为了赢得比赛所做的努力和付出,自己是多么的勇猛、坚定和无畏”。

棒球少年分享成长故事

  职业棒球手孙岭峰,2015年在市郊的厂房组建了爱心棒球基地,将自己从70岁传奇教练“师爷”身上学到的一身棒球本事教给孩子们。据说一个孩子一顿可以吃112个饺子,裤子破了教练能简单利索地修补好;教练、支教老师们与叛逆期的少年斗智斗勇,商量合计着如何打磨掉少年的不服管教而保留锐劲,从体力上的输赢转变成“精神上的比赛”;在小双因自责而退出后,孙教练“不放弃”地去小双家接了他七次,只因为这孩子是“最好的投手”……这群难得的纯粹的成年人们见证着孩子们的每次伤痛和快乐,帮助孩子们走出贫困与过去,种下一颗“向前冲”的种子,是“他们”的信念感影响了“他们”。也正因为这些一点一滴、珍贵而持续的教育与呵护,才让“基地当家”不是一句假大空的话,你看,本垒板的形状本来就像“家”一样。

与师生观众合影

  讲堂注重优秀电影文化对学生审美取向与价值选择的引导,曾多次举办首映、点映、影人交流等活动,让电影不仅成为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北大素质教育之外的艺术传统。目前《棒!少年》在影院的排片量并不算高,可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在会议中心的支持和积极协调下,棒少年们得以随主创团队走进讲堂,与师生观众分享自己与孙教练、与爱心棒球基地更多的故事。可以说,这场没有明星大咖的映后交流却赢得了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北大的哥哥姐姐们此起彼伏的“加油”“真棒”必然会激励少年们继续勇往直前,而影片中少年们不服输的热血精神也为青年学子注入不畏困境的青春力量。

  这群"棒"少年不仅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也带着他们的热血和梦想走上国内最高学府的舞台,相信“北大站”会成为他们人生征程中最特别、最值得铭记的一站。

  记录已经结束,生活还在继续。祝愿少年们锐意勃发,一往无前!冲!

  摄影:陈海滢、王东隅

  编辑:梅笑晗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10:00 - 13:00 下午16: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