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嘉宾访谈

书法翰墨香,文化源流长

——专访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方建勋

时间:2019-05-07    葛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    访问量:

从家庭浓厚的书法氛围中走出,到专业艺术院校的锤炼;从在北京大学攻读美学博士的积淀,到在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传播与发扬。几十年墨香萦身,几十年文化浸润,铸就着鲜明的文化品格,书写着芬芳的人生华章。

  书法路漫长——一路昂首踏歌行   

方建勋生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祖父与父亲都酷爱书法,自幼的见闻与父亲对于硬笔的要求在他心中埋下了书法艺术的种子。后来在中学期间深受练习“柳体”的数学老师的影响,又在师范期间师从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书法老师学习作为必修课的书法,对于书法的热爱逐渐在内心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方建勋

正如画家雷诺阿所说:“一个人是在一幅画面前而不是在一片美景面前立志要当一名画家的。”方建勋老师也是在各种展览中一点点感受到自己对书法的热爱渐次高涨、荣誉感在心中荡漾,动力也随之增加,进而走上专业道路。随后进入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深造,参加省展、全国展,再到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崭露头角,可谓年轻有为。并在专业化的道路上逐步实现质的飞跃,逐步走向极致。

方建勋对于篆刻艺术亦有着深入研究与体悟。篆刻艺术亦是从少年时期走入方老师生命的,在杭州印章氛围浓厚的环境之中逐渐接触、受到感染,并逐渐从篆刻艺术与书法行笔感不一样的奏刀感之中收获重重乐趣,“石花崩开的锐利感与锋利感,还有上下的凹凸感,刀感与爽利感”非常吸引他。

 

方建勋作品 行草《论书札记》

然而,方建勋一路走来,并非所行皆坦途。刚刚离开艺术院校、离开老师的指导时,他也曾迷茫于未来的书法艺术道路将何去何从,亦有几年的时间在不断调整与思考,有过对自身的怀疑与不自信,有过对于学习材料的甄选。但他通过大量读书,阅读古代书法篆刻理论文献、关于中国艺术与审美的书籍,在思想观念上逐步确立自己的前进方向与目标。在这样的过程中寻找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最终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篆刻作品《观自在》 《学书为乐》

方建勋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则是如何形成作为一名艺术家应有的个人特征与风格,且在确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选择、不断质疑自己、否定自己。还要在延续以往风格的过程中防止僵化,不断纳入新鲜的东西,包括对自己艺术道路的判断,艺术之外的修养。而他以做研究的方式自我指导实践,“做研究最重要的一点是,给自己提供了一种指导自己艺术实践的方法”,因为大方向不再摇摆。

坎坷崎岖、困境迷茫,支撑着他走过那些艰难岁月的是一种认为自己可以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志向与信念。加之自己的追求在前行的道路上逐渐有所实现,亦收获了外界的肯定与生活的保障,更是增加了勇往直前的动力。

境界存高远——受光书法贯一生

书法逐渐成为了方建勋的生命底色,生活习惯、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他坚持每天早五点起床练习书法,坚持了三十年,雷打不动,“当它成为了一个生活习惯之后,不练就会很难受,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方建勋还希望借推广书法完成自身审美的教育与精神的寄托,不让自己的生活完全被琐事与手机占据,而是有处安放、有枝可依。

方建勋说自己“写并快乐着”,书写的过程本身就会带给人享受”,而不是完全关注于结果,可以在过程中提升自身精神素养。而书法还给他带来了审美境界、艺术眼光上的变化,如上街时关注各种招牌上的文字、看各家的春联书写的字体、海报的设计是否别具一格。方老师认为大众的审美也需要引导,养成集体的氛围与审美对大众的审美提高非常重要。

方建勋为讲堂学生记者展示篆刻过程

方建勋亦在临习古人碑帖之中感受到了在学院学习时无法获得的“心手双畅”的自由感,逐渐找到古人书法与自己风格的契合点、平衡点,“越写越开心”。“书法写到后来,往往不主要为传递文字本身的含意,而是为了传递个人的情性与趣味”。笔法、技术能够非常细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时,可能每一天的书法都不一样,“这往往也是伟大艺术家的创造力之体现”。

方建勋在个人书法道路上的探索与个人风格的确立,是致力于综合百家的派别体系。他比较欣赏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学习书法的方法,“他们是顶尖用功的那批人”,他们也在走“集古字”的路。方老师受米芾影响很深,近期则更倾向于练习王羲之、王献之的笔体,自身理想的目标则是希望集他们之长,这条道路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方老师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方老师目前个人风格不太强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会吸收、筛选、融入更多古人的东西,加之自己思想精神的凝聚,不断感悟,不断实践,风格面貌则会愈加鲜明。

方建勋认为,现在的书法艺术生存发展的大环境比之过去好了很多,尤其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对传统艺术的普及推广,使得书法艺术可谓遍地开花。方老师表示,书法是最简便易行的艺术,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实践,这种简捷对推广大有帮助。   

文化正帆扬——书法艺术在北大

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于2016年成立,在82级校友、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执行会长郭俊杰先生支持下,协会长期坚持公益原则,并启动了北京大学书法公益培训班项目。方建勋表示,这样只要是校友、在校师生都可以来学习书法与篆刻,零门槛的形式对于推广书法艺术很有帮助。如协会举办的半年一期、每期三年的公益书法培训班,其中最年长的学员有84岁高龄,最小的是本科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期学员已经毕业。

方建勋为书画公益班学员授课

作为书法培训班的“总教头”,方建勋希望书法艺术能够陪伴这些学员们的一生。他谈到,书法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对于书法的热爱,就像拿筷子一样,中国人有一种生命的牵连在里面”。而现在的年轻人尽管现阶段可能喜欢玩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一旦开始练习书法,还是很有感觉的,在骨子里面对于书法就有一些情怀。“做这个协会的公益班其实也是想把我自己在学院书法专业学到的,放到公益班的训练中去。”尽管学员们大都是业余练习,但是方老师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接受专业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因为作为在北京大学人文环境之中的人文素养丰盛的北大人们,可能缺乏的只是技术的培训,而技术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北大人们还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且自我学习能力极其强,加之协会教师们的技术上的训练,目前看来效果不错,比如很多零基础的学员通过几年的练习与坚持,他们的作品已经初见成效。”方建勋很期待篆刻的课程有朝一日能进入北京大学公选课体系内,以期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相对“小众”的篆刻艺术。

旧邦新命——北京大学120周年纪念全国书画邀请展在讲堂举办

协会每年举办毕业学员作品展览和主题展览,如“三·八”节前后举办的 “花开墨上”——女书法人作品展和公益班毕业作品展,绝大多数的参展作者在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学习书法与篆刻。而每一次的展览也对学员们的学习起到了极强的促进与激励作用,许多学员大年三十还在练习书法。协会计划在10月下旬举办“守望与传承”第二届高校书法邀请展,这对于书法本身的传播与北大书法的传播皆有裨益。而今年书画协会培训的学员毕业作品将会走出北大展览,并计划举办关于书法与篆刻的讲座。

我们期待,在方建勋和广大热心校友的推动下,书法艺术在北京大学的人文沃土中愈发壮大,亦期待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编辑: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