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记者评论

《夺冠》:而今迈步从头越

时间:2020-10-20    邓涵朵(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    访问量:

  10月17日、18日晚,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夺冠》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上映。电影叙述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中国女排夺冠的经过,生动地展现了数代人的拼搏和热血青春。

  影片中,女排世界杯“中日大战”、北京奥运会“中美大战”、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这三场决赛构建起影片的结构框架,郎平和陈忠和作为参与叙事的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以不同身份参与到这些历史事件中,不仅再现了中国女排从80年代的巅峰时刻,到一度陷入低谷,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重回巅峰的峥嵘岁月,更体现了女排精神的代代传承。女排夺冠并非几个人或者几件事的结果,电影也只能选取其中的几个片段,但足以用生动的侧切面给人波澜壮阔的历史想象。但囿于篇幅等原因,雅典奥运会的“惊天大逆转”并未充分展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影片结合多种叙事手法生动地体现事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2013年郎平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大刀阔斧的改革,电影的穿插叙事可圈可点:每当领导对改革方案提出疑虑点,马上就有实际操作中的情形来印证,但很快郎平就会给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拿下问题。叙事节奏因此更加紧凑有力,也给观众留下鲜明的记忆点。在叙述推动郎平回国任教的种种促因之时,影片采用蒙太奇手法叙事:郎平在加州尔湾的超市里看到的每一样事物都令她联想到中国女排,就连称上的西瓜,也令她不可自抑地想到排球,如此种种,将角色内心的挣扎、痛苦和“沉重的包袱”剖析得十分彻底。此外,影片特别注意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色彩、画质,生动地表达了年代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排精神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但是内核始终如一:为了祖国。80年代备战第三届日本世界杯之时,当美国队已经开始采用计算机分析对手、计算战术,老一代女排用超时长超强度的训练对抗对手的高科技,用钢铁般的意志对抗赛场上的劲敌。如同那时的主教练袁伟民所言,中国太落后了,我们太需要一个冠军奖杯,太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几十年后,郎平在给队员做赛前指导时也说,“为什么我们那么在意一场排球赛的输赢?因为可能我们内心还不够强大。”但她紧接着又告诉队员们,过去一代人的沉重包袱,让他们来背,新一代的女排队员,只需要为她们自己而打球,充分享受体育本身的快乐。

  时过境迁,改革开放之初开始放眼世界的那群人,可能难以想象今日之中国已经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尽管依然,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内心的确正在因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和软实力而逐渐强大,那么今天的中国人还需要女排精神吗?黄渤饰演的陈忠和教练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不管别人还需不需要中国女排,我需要。”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中国女排这支队伍和她们的胜利,更是一颗为了祖国的拳拳之心。为自己而打球和为国争光的渴望,并不矛盾。从改革开放直至今日,我们取得的成就并非只靠一个人或一群人,就如同女排的胜利并非只靠一个人。数代中国人共同的努力,创造出今日的条件,让运动员们能够更纯粹地享受体育本身;而运动员们无畏的拼搏,让他们更有机会在赛场上为挚爱的祖国赢得荣誉。

  当一位女排姑娘能够想要通过打排球“成为她自己”,这是时代洪流下祖国日益强盛的体现,更是对心怀祖国的女排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解。当电影落下帷幕,生活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塑造每一年代女排精神的“他们”和“我们”,正在赛场内外碰撞、交融,激荡出无穷的豪情。

  编辑:梅笑晗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