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黑豹》在讲堂观众厅放映,现场座无虚席。
作为漫威宇宙重启以来第一个十年的超级英雄个人电影的收官之作,恰好还是让影迷们期待了五年的《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上映前的最后一部电影,《黑豹》的主角虽然才在《美国队长•内战》中初次登场,但所受的关注不逊于以往炙手可热的任何一位超级英雄。
黑豹在漫威电影宇宙中首次出场是在《美国队长•内战》中,第一代黑豹在联合国大厦被伪装成冬兵的泽莫男爵炸弹袭击而不幸身亡,王子在接替父亲王位的同时也继承了黑豹的身份,而这一情节也为个人电影《黑豹》做了合理的铺垫。在《美队3》中的亮相虽然戏份不多,但这位未来之君仁厚善良、宽容重义的性格已经初露端倪。
《黑豹》讲述的故事设定在内战之后的两个星期,先王已死,新王将立。这样的设定古典意味极浓,漫威这些年来难得放弃那些嘻嘻哈哈的轻松桥段转而一本正经地拍摄严肃正剧,不可不谓一股“清流”。但是这也是《黑豹》为观众所诟病的一点,情节略显老套,设定已经不仅仅是书写经典的王子复仇莎翁剧了,而是欠缺新意的老套:一个父亲去世但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仁慈王子,发现自己的父王并不是自己从前认为的那样宽厚仁慈,有一位和先王关系密切并对新王忠心耿耿的老臣,甚至都有一个英俊聪慧但觊觎皇位的搞事弟弟,这些描述听起来如此耳熟,完美对应半年前上映的《雷神3》。一方面漫威家的设定在短期内撞车,另一方面《黑豹》还没有《雷神3》里包袱笑料让人轻松,观众产生一点淡淡的失落感在意料之中。
电影在国内上映之后,众多漫威粉丝心情激动满怀兴致地去看,但是看过之后只谨慎地评论“中规中矩”。电影的剧情可以猜到走向,打斗冲突不温不火,甚至连漫威风格独特的尴尬笑料也不多。即便观众们大多带着很重的“粉丝滤镜”去看漫威出品的每一部电影,但这一部电影依然因为看似不合理的设定和难以理解的情怀而被粉丝们议论纷纷。笔者作为一枚漫威出品的不理智粉丝,也难免觉得这部电影没想象中那样“带感”,不禁好奇为什么这部电影在北美会有如此好的口碑。
在上映之前,《黑豹》因为全新的背景设定、全新的宇宙引入而备受期待,而在北美试映、口碑解禁之初,其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高于去年底上映的《雷神3》。而在大陆上映之后,反响平平,在国内各大评分网站上的评论都没有漫威其他电影高,评分在整个漫威世界中,算是中等偏低的档次。
这部电影确实在情节上稍逊其他漫威电影一筹,可能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一些“硬伤”。在这样一个一旦发动战争就令其他国家闻风丧胆不战而退的国土上,守着珍稀资源的Wakanda人民却依然深入简出,热爱大山,热爱动物。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依旧对谁打架厉害谁就有能掌握王权庇佑子民的权利。此外,电影中角色也忍不住吐槽:整个国家的科研成果都由公主一人所创造,此处缺少笔墨做解释说明,难以用“主角光环”一笔带过。而熟悉漫威宇宙的观众也暗暗期待着,好奇这位比钢铁侠本人还要富有几十倍的国王会在片中怎样炫富,最后有点小沮丧。
当然,瑕不掩瑜。韩国地下赌场的情节场面非常华丽,打斗也利落精彩,黑豹用身体挡手雷桥段呼应了《美队3》里的那次爆炸,而黑豹战衣具有吸收并反弹力量的设定着实大快人心。而且这部电影有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传递出的信息非常积极正面,反派塑造也令人眼前一亮。
有趣的是,对于这部电影,大多数评论都没有针对剧情、画面或是角色塑造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政治、价值观等其他社会话题更为热门(或许在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本片故事情节的虚弱)。相信读者们的朋友圈或多或少被相关文章刷屏过,在此不赘述。而关于文化理解和认同讨论,值得观众思考。
纵观好莱坞这些年的口味,国内观众不难发现,凡是以打破种族隔阂为主题或以打破种族隔阂为内涵的影视都收获颇丰。远有2013年的《为奴十二年》,近有不久前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无语》,好莱坞好像渐渐多了一项政治正确的审美指标,“打破枷锁”的主题思想成了近些年电影在各大电影节丰收的“小秘诀”。而这部《黑豹》,在制作时就以“全黑人制作班底”为宣传点,流行乐坛的炙手可热的非裔歌手们也倾情为电影制作了一张极其华丽的原声大碟,这部电影的关注度可想而知。
在电影中,Wakanda作为一个国力强盛、科技发达、国库殷实的国家,隐匿在非洲大陆上,对外宣称是一个“全是农民”的国家,但实际上他们自力更生发展的科技高度成熟,外界全然不知,甚至以为很落后,电影中不止一次耻笑外界的无知。这种虚拟设定非常符合观众期待,毕竟在非洲这样一篇神秘广袤的土地上,有神秘但是灿烂的古老文明,如今电影将其描述为桃花源一般的未来科技乌托邦,在预告片中Wakanda的惊鸿一瞥极为惊艳。在电影中,Wakanda的设定有点让人产生疑惑,这样一个科技全球领先的高程度文明,竟然还是热爱原始生活,不论是新王加冕的挑战仪式,还是长老首领身上保留的唇盘、项圈等受争议的风俗,这些代表着古老非洲的文化符号在这个高科技社会里也太朋克了。
甚至有观众表示,这是一种对非洲文化的粗暴理解和潜在的不尊重,并以“拍摄一部东方主题的电影时,若用裹着小脚的女性生活在高科技时代来展现东方文化,简直是误解和不尊重”为例,认为这部电影充斥着文化之间的“傲慢与偏见”。由此产生了诸多争论,若有兴趣可以到网络上围观。
但恰恰相反,在欧美地区,这部电影甚至可以说引发了一波观影狂潮,受到了非裔观众的极大首肯与热爱。笔者在试图查找资料来理解这部电影中没有看懂的情节时,看到了一位非裔女孩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她高度赞赏了影片中“冲突”的设计,因为她认为“祖先”独特的部落文化是她引以为傲的传统,电影展现了一个现代却原始的非洲现代文明,在“高科技”的同时,还保留了祖先留存下来的独特印记。同时,她认为《黑豹》是少有的向全世界展示“非洲女性之美”的影片。在很多影片中,非洲女性的外貌都被欧美主流审美左右了,尤其是头发,很少有电影愿意让非洲女性像影片中这样,真实展现非洲女性的卷曲的发质。
相信很多观众和笔者一样,第一次从电影里清楚地感受到“文化隔阂”对于理解作品会产生极大影响。在我们看来的很多的细节,对于非裔群体来讲意义完全不同。其中一个桥段:在韩国地下赌场里,女将军对假发充满了不屑,并在无须伪装时第一时间将假发摘下,并甩到一个反派脸上。这是一个充满隐喻的设计,对于非裔群体来说,是非常振奋人心而有积极意义的。而在电影最后,黑豹重新回到叔父死去的旧社区,来“建立社区回馈非裔群体”的设定,不仅是对主角本身仁义善良的体现,更是一种呼吁,呼吁“走入上流社会的非裔”能够像电影里演的一样,对贫穷的非裔社区支持帮扶。
因为我们无法体会非裔群体的真实境遇,拥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记忆,所以无法体认到电影中埋藏的“现实之梗”。又或者说,这部电影的叙述者面向的,就是非裔群体,对于他们来说,这或许是一部充满了鼓励和指导意义的振奋人心之作。
电影中,反派Erik在临终前说,几个世纪前,他们的祖先中很多人从驶向新大陆巨船上跳海自尽,不自由,毋宁死。这个生长于美国的“假瓦坎达人”从小就听着父亲回忆,他们的故乡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夕阳,而他只有在临终前才有幸得见。对于北美的非裔群体来说,美国是无法扎根的家园,而非洲,是回不去的故乡。
编辑:梅笑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