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20周年,讲堂特别策划推出“大讲堂艺术影院”系列展映活动,共引进11部在世界级电影节提名或获奖的风格多样的电影,以开阔师生观众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作为展映影片之一,12月13日下午,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比海更深》在讲堂观众厅上映。本部影片曾获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提名)等奖项,有着是枝裕和导演一贯的平缓、细腻风格,通过简单且普通的故事,展现了生活温柔又残忍的本质。
影片没有太多戏剧性冲突,尽是些生活的点点滴滴,却于细节中感染和启发人心。片中最富魅力的人物是母亲淑子。在影片开头,她说:“我这个年纪交朋友,只会徒增来参加葬礼的人数。”她将蝴蝶认作是刚去世的丈夫,让他不要太早来接她;做汤时,她又碎碎念地告诉女儿:“蒟蒻要慢慢凉下来才入味,和人一样”;在生活拮据、寂寞独处时,她依旧坚持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为了让亲人留下来陪她,她还像孩子一般的撒娇、卖萌;她会在不经意间吐露金句,然后瞪大眼睛,带点傲娇地说:“我是不是说了了不起的话啊!” 年老的她,行为与心性却如同孩子一般天真、可爱,但又有一份历尽沧桑后的豁达与智慧。然而生活如同一枚硬币,有正面也有反面。即使是如此阳光洒脱的淑子,她的婚姻与家庭也并非完美。在经历了丈夫嗜赌、婚姻不幸、儿子离婚、丈夫离世等打击后,依然将爱融入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中,充满着对生活的大度、洒脱与释然。
与淑子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是她的儿子良多。良多继承了父亲游手好闲的缺点,到了五十岁的年纪,却整日颓废无比、嗜赌成性、幻想着一夜暴富,最终被妻儿抛弃。更为可悲的是,相对于逐渐老去的躯壳,良多却意识不到自己的心智是多么幼稚。他几乎像个未长大的孩子一样,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习惯于逃避、自我安慰,毫无愧色地剥削着原生家庭。在他看来,自己是在追求梦想,但事实是他掉进了自己用幻想编织出的牢网里无法抽身。现实就是如此,颓废之人习惯于碌碌无为,一次次地用谎言和美梦逃避现实,最终却落入了更残酷的深渊。
在一家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屋外是狂躁的台风,屋内淑子在为即将破碎的家庭作着最后的努力。这一夜,无人入睡,平日里的不安、恐惧都深埋心中,唯有在面对世上最亲密的人时,才会有些许痕迹。屋外呼啸的台风又何尝不是淑子内心暗流汹涌的象征呢?在她将装有孙子真悟脐带的木盒交给儿媳时的那一瞬,眼泪也终于决堤:“唉,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淑子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完美,更无法为儿子挽回婚姻与家庭,纵然淑子“活在当下”的生活理念通透无比,却终究让人有些心疼。
影片最后,台风过后一切归于平静,树木青绿,阳光明媚,淑子在阳台上,满脸温柔笑意,用力挥手向儿子一家作别。他们的未来到底如何?无从而知,没有结局。但是我们知道,比海更深的,是爱与记忆,无论它美好还是沉重。生活的底色总有些悲凉,人生终究是自己一个人走的路,我们总要挥别那些只能陪伴一程的人,但生活的记忆将伴随左右,成为心底最亮的那抹色彩。
“所谓幸福,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后才能得到。”生活是现实的,如童话般美好的完美结局可望而不可及。影片让人真切地感悟到了生活里充斥着这么多无可奈何,令人心生酸涩。也许人们会突然间感慨:“我的人生怎么变成了这样?”但是影片却同时期待人们,低头叹息过后,再抬起头时已满脸笑容,微笑着对深爱的人挥手别离,带着记忆与爱继续生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爱它。
台风过后,还是要继续前行啊。
编辑:张珏、张曼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