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记者评论

《红海行动》:流淌在血液里的中国魂

时间:2018-03-25    韩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6级本科生)    访问量:

  《红海行动》自春节档上映以来,迅速霸占微信、微博的热门话题,影片中对中国海军军魂真实、热血的展示,再一次激荡起每一位中华儿女流淌在血液中的民族骄傲。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八人小组赴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整部影片想要建构的是一个极大的叙事场面,镜头的转换和叙事处理使得每一个人物之间都建构起一个关系网,而每一个关系网最终都指向“中国”这个大的纽带,由此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示了包括中国军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民固有的家国情怀,以世界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体现了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以天下为己任”。中国军人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钢铁誓言,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爱国情。

  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展现了他独特的电影手法和对电影技巧的绝佳运用。同时,对大场面的绝对掌控能力是影片能够在宏大叙事的背后保持清晰故事线的重要原因之一。直升机上固定狙击枪的吊带,狙击手剪下的食指指套,为防止反光及风沙用布包起来的狙击镜,符合真正作战要求的状态的精准走位,每一场战斗的敌我分布……导演都的的确确以地形出发分析最有利的战斗模式,每一次的行动安排都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性,影片对细节的把控和刻画更是让我们看到导演对中国军人的尊重。

  真实,便是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将残酷的战争场面摆在观众眼前,血腥的场面也从不避讳。没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侮辱观众智商的脑残戏码,《红海行动》将战争的残酷、紧张、热血以及身处战争中每个人的心理变化都真实而完整的呈献出来。满车伤亡人员血肉模糊的样子,士兵们被炸毁的脸、炸断的肢体,恐怖分子的残忍无情、局势混乱的战区等等,一切都是战争应有的样子。“人救出来了,家却没了”的父亲,背负丧家之痛而义无反顾地走向披露真相的道路的夏楠,没有原因却再也没有明天的无辜群众。影片完美地诠释了“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附重前行”。

  这部影片中最令人惊喜的两个角色便是战地记者夏楠和观察手李懂。这两个角色都是以往国内军旅题材的影片中很少出现的角色,但是在真实的战斗中,战地记者无疑是重要的一部分,是战争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观察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更是比狙击手还要重要的角色。战地记者夏楠可以为了坚守接近真相的初心将一切危险抛之脑后,她敢于和近在咫尺的敌人斗智斗勇,她敢于在危难时刻主动挺身而出,而她也会因为炮弹的威胁感到紧张,也会在回想起家人的不幸遭遇时抱头痛哭。她不是军人,常常不听命令,却有着她自己的做事原则,并最终成功地帮助了中国军人解决了将会影响世界的“脏弹”危机。这样的“刚”与“柔”矛盾又统一的角色塑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观察手李懂作为狙击手的重要帮手,不仅要负责精确数据的测算,更有可能在危机时刻代替狙击手继续战斗。影片中观察手的角色在战争中也完成了他个人的成长,从一个面对压力慌张无措的队员成为了一个历经实践考验的真正的战士。

  这部影片和北大还有着不一样的渊源,这样的英雄的确就在我们身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宋玺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批赴亚丁湾护航编队里唯一的女陆战队员,此次《红海行动》的推广曲也由她演唱。这位“国系”90后青年可谓是演绎了真人版的《红海行动》。当一个在战舰上亲历无数个夜晚的人唱起《军港之夜》,当一个无数次眼含热泪向国旗敬礼的兵唱起《红旗飘飘》,我们无不为之动容。这样的情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怀,这样的担当,也是我们北大人的担当。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和平是无数人在用生命捍卫,“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可以憧憬青春偶像剧里的爱情,可以赞叹宫廷剧服饰的华丽,可能我们的生活里直接接触到军旅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每当我们看到这样军旅题材的电影,每当我们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每当我们看到军人举起敬礼的手臂,看到他们坚毅的眼神,我们内心都会热血沸腾,熊熊燃起的中国魂为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儿女,胸中都沸腾着华夏的血液!

  编辑:梅笑晗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